投資者貸款助力AMP銀行恢復增長

澳洲財經見聞
08/08

非主要銀行AMP銀行在2025年迎來了貸款賬單增長,並預計隨着新貸款平臺的推出,第二季度將會有更強勁的增長。

AMP有限責任公司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1H25)的財務業績,透露AMP銀行的住宅抵押貸款賬單已經恢復增長。

銀行的住宅抵押貸款賬單在今年前六個月增長了3億澳元,扭轉了2024年上半年減少15億澳元的趨勢。

這一增長促使AMP銀行的總貸款賬單增長了2.8%,達到了233億澳元,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227億澳元有所上升。

這主要得益於利潤率較高的投資者貸款領域,這也推動了AMP銀行稅後淨利潤(NPAT)增長了2.9%,達到了3600萬澳元。

在1H25中,投資者佔銀行抵押貸款組合的39%,較1H24的37%和1H23的35%有所上升。

銀行的淨利差(NIM)也從1H24的1.28%上升至1H25的1.30%,這得益於固定利率貸款轉爲較高利潤率的浮動利率貸款,並通過融資優化提高了利潤率。

AMP首席執行官Alexis George在接受《The Adviser》採訪時表示,AMP銀行的增長是有節制的,公司正在向增長轉型。

她提到投資者貸款的增加時表示,銀行並不擔心其貸款組合中過度集中於投資者,指出銀行希望“繼續增長該部分貸款,因爲這是我們可以爲經紀人提供服務的部分,同時也能帶來財務收益”。

在接受《The Adviser》採訪時,George還表示,經紀人是“貸款增長中的主要客戶”,她認爲銀行因其“始終如一的快速響應”而深受經紀人好評,這讓“經紀人和客戶都充滿信心”。

她說:“我認爲,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能夠給經紀人帶來對客戶的信心。雖然我們開始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但我們依然專注於穩定一致。”

AMP銀行的首席執行官補充道,銀行的創新舉措包括最近推出的10年期僅還利息貸款、放寬自僱收入信息要求(將稅務申報要求從兩年減少到一年),並正在尋找“可以做得不同”的新機會。

George還表示,AMP銀行的“競爭性利率”也在促進貸款賬單增長,這得益於其2025年2月推出的數字平臺AMP Bank GO所帶來的新資金來源。

截至2025年6月30日,數字銀行已經獲得了1.23億澳元的交易餘額和約7500名客戶。

“AMP Bank GO的全部提案是多元化融資渠道,以便我們能在抵押貸款領域更高效地放貸,”George告訴《The Adviser》。

“我們可以利用融資所帶來的好處,在抵押貸款領域進行競爭性放貸。”

“因此,我認爲我們的貸款增長最終歸結爲我們能提供的利率。”

銀行的信貸質量依然強勁,90天以上的抵押貸款逾期率爲0.88%。

新經紀平臺即將上線

展望未來,AMP銀行首席執行官指出,銀行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迎來更大的增長,因爲它將全面推出其爲經紀人量身定製的端到端貸款申請平臺。

該平臺已經與至少50名經紀人進行了試用,將於8月14日在所有聚合商平臺上線。

此平臺旨在解決住房貸款過程中的常見痛點,使經紀人更快速、輕鬆地促進抵押貸款。

George表示:“我絕對看到平臺會改善貸款流程,因爲經紀人反饋非常好……這是獨特的。它幾乎立即給他們信心,讓他們能告訴客戶,他們將能夠獲得貸款(至少對於那些簡單的貸款來說)。”

“所以,我確實認爲它會幫助我們。”

她還指出,銀行還將繼續在退休前後羣體中進行創新,以“更好地服務AMP客戶的退休目標”。

“所以我們會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對我們來說,這非常重要,”她說。

“但我們所有的抵押貸款業務都是關於如何讓經紀人的生活更輕鬆。這就是我們部署新系統的目的,也是10年期僅還利息貸款的目的。我們將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我認爲,因爲我們更小,我們可以做得更快。”

新董事會成員

AMP有限責任公司宣佈,Andrea Slattery將在2025年8月31日退休,結束她在AMP有限責任公司和AMP銀行董事會的六年服務。

AMP董事長Mike Hirst感謝Slattery的貢獻,特別是她在行業經驗和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方面的知識。

鑑於Slattery的離職,公司還宣佈任命Linda Elkins爲AMP有限責任公司和AMP銀行董事會的新成員,任命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

Elkins曾擔任KPMG全國資產與財富管理領導者,並曾任Colonial First State執行總經理。

Hirst對Elkins的任命表示歡迎,指出她豐富的經驗對AMP在聚焦增長的關鍵業務中將發揮“巨大的價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