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認爲,當前科技巨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在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背景下,能否維持強勁的資本收益率。市場正從對科技巨頭的集體樂觀轉向基於基本面的差異化定價。那些能夠在AI投資浪潮中保持強勁資本收益率、同時增長預期相對保守的公司,可能提供更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美股科技巨頭們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分化。
2025年以來,美股科技八巨頭(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博通、特斯拉)股價表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英偉達、博通、微軟、Meta跑贏標普500指數,而蘋果、特斯拉、谷歌和亞馬遜則明顯落後。
瑞銀認爲,這一分化背後反映了市場對不同公司AI投資回報預期的重新評估。目前的關鍵在於識別哪些公司能在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同時保持強勁的資本收益率。
瑞銀表示,市場分化的背後是投資者對各公司基本面預期的顯著差異。
從6個月CFROI(現金流投資回報率)修正數據可以看出,博通獲得了最積極的盈利預期修正,而特斯拉和蘋果則面臨負面修正。谷歌、Meta、微軟和英偉達的CFROI修正相對平穩,表明投資者對這些公司的盈利預期相對穩定。亞馬遜的修正略微爲負,反映了市場對其雲計算業務競爭加劇的擔憂。
這些細微的修正體現了當前市場對科技公司基本面變化的高度敏感性,直接影響了股價表現。
瑞銀認爲,當前科技巨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在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背景下,能否維持強勁的資本收益率。從2025年公司利潤變化的驅動因素分析,增長因素仍是主要推動力。
分析師表示,市場正在從對科技巨頭的集體樂觀轉向基於基本面的差異化定價,投資策略的重點應從此前的"廣泛佈局科技股"轉向"精選個股"。那些能夠在AI投資浪潮中保持強勁資本收益率、同時增長預期相對保守的公司,可能提供更好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就整體而言,美股科技八巨頭估值正在迴歸理性。
根據瑞銀市場隱含收益率(MIY)分析,科技八巨頭相比過去五年已處於相對便宜的估值水平。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相對美股整體市場的歷史估值溢價近期已明顯收窄。
從2020年7月到2025年7月的數據顯示,科技八巨頭的MIY從歷史高位逐步回落,目前處於相對合理區間。相對估值溢價的收窄表明,市場對這些公司的預期已變得更加理性,不再簡單地給予"成長性溢價"。
分析師認爲,這一估值重新校準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場時機。特別是對於那些基本面依然強勁、但股價表現相對落後的公司。
科技八巨頭作爲整體仍展現出令人矚目的盈利能力。該羣體預計CFROI將保持在20%以上,同時實現15%的資產增長率,推動經濟利潤持續增長。
分析師表示,從歷史趨勢看,這些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成功抵消了資產週轉率的下降。
2015年至2024年期間,該羣體的營業利潤率從約25%提升至超過40%,而資產週轉率則從0.6倍降至0.4倍左右。這一變化反映了商業模式向更高利潤率業務的轉型。
科技八巨頭的經濟利潤佔美股市場總經濟利潤的比重超過30%,爲其市值佔比提供了基本面支撐。預計2025年該羣體經濟利潤將達到約6000億美元,其中英偉達、微軟、Meta和蘋果是主要貢獻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