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加持,商米科技轉港上市能“破局”嗎?

Ofweek維科網
08/08

一系列優質公司的奔赴和場內投資情緒大回暖中,香港新股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Dealogic的統計,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資額達到141億美元,規模領跑全球其餘市場;增速上,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695%,甚至早已超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還遠超全球新股融資額8%的同比增幅。

融資熱情高漲中,日前早已得到小米美團押注的上海牌商業物聯網玩家也宣佈赴港上市。

港交所披露,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商米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由德意志銀行中信證券、農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小米美團、螞蟻金服等大廠站臺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的商米科技是一家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提供商,覆蓋餐廳、超市、運動健身、診所及物流配送等多個行業垂直領域。

這不是商米科技第一次申請公開上市,2021年其便曾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不過後來在2022年3月自願撤回申請。

時隔三年後,轉而赴港IPO,商米科技是否積累了更多的底牌?

帶着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回顧商米科技的來時路。

商米科技誕生於互聯網電商經濟發展的早期,2013年12月由林喆在上海創立,首年便推出我有外賣作爲全球首個按需配送POS解決方案,爲餐飲商家提供外賣相關解決方案,彼時移動電商還處於萌芽期。

一定意義上來說,商米科技應該算是國內最早期看到即時零售產業機遇的一員,主要爲下游B端和平臺玩家提供服務。

後來隨着這個移動電商產業進入蓬勃生長期,商米科技開始將生意版圖從外賣解決方案拓展到範圍更廣的商業物聯場景中,甚至可以說是從一個純粹的B端方案供應商逐步轉型爲智能商用設備供應商。

2016年,商米科技爲商戶及軟件開發者推出了全球首款商業物聯網一體機,並開發了全球首款跨區域跨場景、實時連接的商業物聯網平臺,到2017年其應用市場中的應用程序數量突破1000個。

此後,於2018年商米科技還發布了業內首款支持金融級別的人臉支付收銀產品,其產品銷往100個國家及地區,海外出貨量佔總銷量近一半。

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應該是商米科技完成商業版圖拓展,成長爲集軟硬一體的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核心助攻力量。

透過商米科技多年的融資歷程可以發現這點。據天眼查APP,商米科技於2014年8月的B輪融資首次斬獲了小米集團的認可,此後兩家開始將合作從股權延伸到商業協同之中,商米科技也初步成爲小米的生態鏈企業。

此後,商米科技又在2019年完成的數億元D輪融資中獲得了螞蟻金服的領投、農銀國際跟投,纔是其估值已超10億美元並改製爲股份有限公司;去年3月,其再次獲得了善商投資約2.3億元的投資。

與衆多移動電商平臺、物聯終端科技大廠成長於同一時間的結果就是,截至目前,螞蟻科技集團全資擁有的雲鑫創投、小米集團旗下的金星創投、美團旗下的漢濤諮詢、深創投、善商投資都是商米科技的股東。

一定程度上,這讓商米科技的上市融資故事擁有了大廠背書的吸引力。

10%市佔到客戶流失,商米2024回暖卻難掩增長慢?

歷經十餘年的深耕與沉澱後,商米科技早已成長爲一家兼顧物商業物聯網PaaS平臺和智能硬設備的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供應商,其解決方案集成了智能硬件、軟件及數據洞察,賦能衆多線下商業場景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支付、會員管理、訂單履約、存貨控制及員工管理等運營流程的效率。

其能提供一整套智能設備,專爲滿足商戶在各種商業場景中的廣泛應用需求而設計,產品覆蓋15大行業及超過100個細分垂直領域,包括餐廳、超市、運動健身、診所及物流配送等。

尤其是近三年,在全球BIoT市場的持續穩步擴張中,商米科技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的收入來算,商米科技佔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業務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服務全球前50大食品及飲料企業中逾70%的企業,可見其市場地位。

其中,在國內商米科技已實現超過70%的餐飲百強品牌覆蓋率及超過60%的百強連鎖店覆蓋率,客戶及用戶包括支付寶、小米、美團、盒馬、古茗、西貝、叮咚買菜等。

不過,透過財報發現,其幾乎所有的業績都來源於智能設備的銷售(佔98%以上),PaaS平臺及定製服務更多是爲前者服務,收入佔比很小。

並且受控於整個BIoT解決方案市場的週期波動,近幾年商米科技的業績波動明顯。

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對非接觸式服務的需求,這也使BIoT解決方案在外賣配送和自助服務運營等領域的採用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隨着疫情的緩和及經濟活動趨於正常,全球BIo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有所回落,截至2024年全球BIo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2350億元。

與產業週期變動類似,商米科技近些年業績也出現明顯的不穩定:2022年、2023年、2024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約34.04億元、30.71億元、34.56億元。可見,雖然公司業績已在2024年得到回升,但也僅僅略高於2022年的水平,整體增長還是相對乏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客戶數量的下滑趨勢延續。從2022年的2506名已降至2024年2262名,三年時間減少近10%。這意味接下來如果不能重新拓新引流客戶,其業績增長可能繼續放緩甚至下跌;反過來吸引更多的客戶使用公司產品是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

好一點的是在經營質量層面,得益於毛利率相對較高的歐洲及其他發達國家的銷售額增加,以及公司成本管理工作,2024年年度毛利率提高明顯:報告期內其毛利率分別爲28.1%、26.7%、28.9%,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爲1.60億元、1.01億元、1.81億元。

競爭層面,商米科技雖然佔據龍頭位置,但安卓端BIoT解決方案市場競爭激烈且發展迅速,必然面臨着來自百富環球、訊寶科技等同行的競爭,且客戶數量的下滑某種程度也預示了商米科技的市場地位風險。

很顯然,商米科技的經營存在過度依賴單一業務的侷限問題。好在公司認識且坦然面對了這點,例如其在招股書中便提示,“一旦智能設備銷售量或價格下跌、用戶偏好轉變,或智能設備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均可能對業務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二次轉型:PaaS扛增長大旗還待努力

眼下,商米科技正處在第二次轉型的關鍵期:從智能設備供應商拓展PaaS平臺及定製服務作爲補充,努力探索“第二增長曲線”。

商米科技率先開發並推出業界首個PaaS平臺“商米大程序”,使企業與開發者能高效構建、管理及升級用於其智能設備的軟件應用程序;不過目前整體收入成效並不凸顯,仍需繼續探索。

同時智能設備市場的機遇依舊存在,譬如技術迭代帶來的產品更新換代、商業版圖的擴張。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零售、餐飲服務等高頻商業領域,隨着數字化轉型在醫療保健、教育及旅遊等更多行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預期BIoT的採用將滲透至更廣泛的行業領域。

現有設備及系統的持續升級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市場增長,到2029年將達到3130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預期將約爲5.9%。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