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制度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將正式實施,標誌着我國在生育支持領域進入財政制度化階段。通過每年3600元現金補貼和免除幼兒園大班保教費的政策組合,中央財政將直接承擔超過1100億元的年度支出。與以往地方試點政策不同,新政實現了覆蓋範圍與標準的統一,並形成中央統籌、地方執行的制度框架。與此同時,中國仍面臨育兒成本高、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不可逆等結構性挑戰,財政支持在實際減負中的作用仍有增長空間。中信證券判斷未來將通過拓展財政支出範圍、加強對托育、養老、住房等環節的干預,構建更系統、長期、可持續的家庭支持體系,逐步形成人口與財政之間的良性循環。
▍統一育兒補貼制度落地,財政支持進入制度化階段:
2025年起,全國範圍內將實施統一的育兒補貼制度,每名3歲以下兒童可每年領取3600元補貼,標誌着從地方試點向國家制度的全面躍遷。同時,國家還將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免除公辦幼兒園大班保育教育費,並對民辦園參照標準給予減免。這兩項政策共同構成覆蓋育兒關鍵階段的政策組合拳,形成財政對家庭早期育兒負擔的直接支持。財政部已設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初步安排900億元用於育兒補貼,預計再投入200億元用於免費教育減免,合計財政支出超1100億元,展現了國家在人口政策上的主動作爲與財政統籌能力。
▍社保基金收支大體平衡,發展趨勢健康:
過去幾年,地方補貼政策往往依賴地方財政能力,導致標準高低不等、可持續性不強。新政通過設定統一標準、由中央財政承擔主要支出責任,有望減少政策碎片化現象,提升公平性與延續性。然而,地方在執行過程中仍需承擔部分配套資金與行政落實責任,特別是經濟基礎薄弱地區將面臨更大預算壓力。財政體制改革與轉移支付機制的完善,將是政策落地的關鍵保障。
▍人口結構性變化加劇財政挑戰,生育率提升非治本之策:
當前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出生人口預期,從人口結構的演變節奏來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或將持續攀升,人口老齡化趨勢仍將延續。新生人口在短期內仍處於撫養階段,尚需較長時間才能轉化爲勞動力供給。在此背景下,現有社會保障體系需持續適應老齡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支出需求。同時,隨着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家庭結構變化,總撫養比階段性上行,對適齡勞動羣體帶來一定支出壓力。
▍總結:
育兒補貼與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推出,有助於減輕家庭負擔、穩定家庭預期。從目前財政安排看,2025年全國育兒補貼和免保教費合計支出將超千億元,具備進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空間。下一階段,財政支持體系仍有望圍繞家庭養育相關的重點環節持續推進,在提升制度覆蓋面和執行效果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政策傳導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通過逐步完善支出機制與資金統籌安排,相關政策在實際運行中有望實現減負效果的不斷累積,爲推動人口結構與經濟社會運行的協調適應創造有利條件。
▍風險因素:
國內政策力度超預期變化;經濟復甦節奏與預期不符;海外擾動因素增加;資金面超預期收緊。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8月7日發佈的《債市啓明系列—育兒補貼不是終點:構建系統性家庭支持財政體系》報告,分析師:明明S1010517100001;彭陽S1010521070001;孫毓銘S1010525070001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