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賺錢,黑馬拿單
誰都沒想到,去年還在過剩的儲能電芯,在今年上半年電芯出貨量同比激增106%,衝破250.4GWh後,仍然滿足不了市場瘋狂的需求。
簡而言之:儲能電芯市場爆單了。
這種超預期的出貨增速下,市場上各方心態複雜:
供應鏈爲搶電芯火燒眉毛:四處打電話,到處都沒貨。
電芯工廠無奈:產能一季度就被包滿了,現在有錢也沒法給客戶加單。
貿易商暗喜:你看看,我這八個倉庫都塞滿了,等的就是這一天。
代工廠更表示:爲什麼儲能電芯買不到,讓pack廠、集成商怎麼活?
拉動儲能市場翻倍狂飆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136號文點燃國內“531搶裝”導火索。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型儲能新增裝機達55.2GWh,同比增長76.6%。
其二則是巨量海外訂單席捲海外50多國。光上半年,拿到的訂單就超過188GWh,增長超過100%。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去年市場行情不好,連寧德的產能利用率都只有75%,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更是一度跌破60%。
(圖片來源:信達證券)
這造成什麼直接後果呢? 大部分廠商不敢繼續投產能了,行業資本開支也下來了,結果需求潮一來,都沒有貨和產能了。
(圖片來源:信達證券)
這種火熱的氛圍下,鋰電廠的老將與新秀都表現如何?
三個字:都贏麻了,但贏的程度不同,簡而言之,有的贏了錢,有的轉了運。
如果用一句話描述格局,就是:老將依然穩坐前列,但三匹黑馬拿下了更多新增蛋糕。
01
老將賺錢,但不賺市佔率
7月30日,寧德時代半年報炸響:儲能收入284億元,25.52%毛利率“碾壓”動力電池。
隨着儲能的爆單,寧德的產能利用率飆至89.86%——比去年暴漲13個百分點,創下一線廠商最高紀錄,上次寧德的產能利用率逼近90%還是進入特斯拉的2021年。
(圖:寧德時代儲能業務數據概覽,來源:寧德時代半年報)
讓身後所有人豔羨的,還有“寧王”一騎絕塵的訂單量,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至今,寧德時代已斬獲的公開儲能電芯訂單就達47.6GWh。粗略估算,上半年其儲能電池出貨量約爲71.4GWh。
取得這個成績,不光是寧德憑藉高一致性的電池出貨量,還憑藉全球首款9MWh TENER Stack超大容量儲能系統、6.25MWh天恆儲能系統,簡而言之,寧德上半年不光賣電池,還靠儲能系統的自產自銷。
(圖:寧德時代上半年儲能系統訂單(部分),來源:根據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無懈可擊的六邊形龍頭,繼續穩坐頭把交椅。
億緯鋰能長期以來一直穩坐儲能的第二把交椅,上半年卻略有滑落:截至本文發出時,其尚未公佈半年度報告。
參考其一季報:Q1營收約128億元,同比增長37.3%;儲能出貨暴漲80%至12.7GWh。
畢竟是已快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老玩家,一切似乎都很穩,但若是切換到產能擴張的視角,卻是相當“激進”的另一番光景:
1月,億緯鋰能啓動荊門總投資108億元的超級儲能工廠二期基樁工程,項目規劃年產能60GWh;
3月,億緯鋰能公告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50億元,用於實施“23GWh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和“21GWh大圓柱動力電池項目”;
6月,億緯鋰能向港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請。副總裁兼董祕江敏在回應記者時明確“要完成海外工廠的建設,有較大的資金需求”“希望通過此卡口先佔據位置,爲公司未來的產能擴建做好準備”。
寧德、億緯作爲儲能行業的老將+龍頭,在財務收入上無疑是大賺特賺,但他們的市佔率卻沒有乘勝追擊,因爲幾家黑馬正在拿走更多。
02
海辰儲能:海外收入3年跳漲10萬倍
第一匹黑馬,是海辰儲能。憑藉上半年的強勁表現,在多個出貨量榜單中首超億緯鋰能,躍升至全球第二。
作爲“全球鋰離子儲能電池出貨量GWh級別以上中,唯一專注儲能領域的企業”,近兩年來,“首發”已成了海辰儲能的高專注度的“招牌動作”。
(圖:海辰儲能以高專注度著稱,來源:海辰儲能招股說明書)
目前,其麾下的587Ah儲能電池、1175Ah長時儲能電池、N162Ah鈉離子儲能電池、6.25MWh 2h/4h儲能系統等突破性產品預計將於下半年密集量產並陸續進行全球交付。
據瞭解,海辰主力的廈門與重慶基地,產能均已滿載。
這裏藏着海辰儲能強勢崛起的另一個祕密:高毛利的海外市場板塊快速拓展,帶動了海辰儲能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打開海辰的招股書,現實比網文更加爽:去年海外收入從三年前的3.3萬元“超新星爆發”至37億——相當於暴漲10萬倍。
(圖:海辰儲能海外市場的毛利率亦大幅領先內地市場,來源:海辰儲能招股說明書)
海辰能夠取得這個成績,美國市場功不可沒。
爲了解決美國本土配套不足的問題嗎,海辰採取“集中爆破”的策略,將自身定位從電芯供應商切換至產品、技術、物流乃至財務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快速先打下戰略高地。
2024年,海辰儲能年度前五大客戶中兩家爲美國公司(Top1和Top4),合計貢獻營收29.7億元,收入佔比約23%。
(圖:海辰儲能德州工廠,來源:海辰儲能官微)
今年5月,海辰儲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儲能系統製造工廠正式投產,據報道,這也是第一家在美國落地儲能系統產能的中國公司。對其全球化經營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各項能力均將形成顯著提升。
海辰儲能這次喫下的紅利,與其敢於逆勢加註和迭代新品。
目前,海辰儲能已在廈門(產能高達45GWh的總部基地,鋰電研發及智能製造項目的核心)、重慶(依託中歐班列,面向歐洲市場實現產品配套)分別建立生產基地,
並正在山東菏澤建立第三個生產基地(產品線第五次迭代,打造全球首款千安時長時儲能電池和系統一體化智造基地)。
03
中創新航:拿下頭部
第二匹黑馬,則是中創新航。
中創新航半年預盈最高7.93億,較去年同期的4.17億元大幅增長70%至90%。7月捷報傳來,中創新航立刻成爲聚光燈下的新焦點。
(圖:中創新航發佈盈利預喜,來源:中創新航公告)
從出貨規模看,據數據,中創新航儲能電芯出貨量從2023年全球第十位,躍居2024年第五位。今年Q1,中創新航延續高增長態勢,動儲電池出貨量預計達20GWh,同比增幅近150%。
市場份額三連跳,或許得益於從頭部企業“虎口奪食”。
從去年開始,多家媒體陸續報道了陽光電源與中創新航達成深度合作:陽光電源供貨的PowerTitan2.0,搭載314電芯,由中創新航供貨。
陽光電源作爲目前“儲能一哥”,中創新航在儲能領域的這一記妙招,堪比當年在動力領域切入廣汽,自此以後坐上了國內動力電池第三把交椅。
04
楚能:悶聲發大財
第三匹黑馬,是成立不久,但在上半年悶聲發大財的楚能。
這家成立僅4年的新勢力,今年竟已在央企招標中狂攬超35GWh訂單!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一季度,楚能新能源已先後入圍中國電建、中核匯能及新華髮電、中車四方所、中儲科技等大型項目。
更讓同行冒冷汗的是:七個月內,其正急速打通銅箔、電解液、正極材料等關鍵環節的全鏈路,構建出從礦料到交付的完整生態圈。
(圖:進入2025年後,楚能新能源開始密集、深度地推進產業鏈生態建設,來源:根據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與多數企業單純鎖定上游材料不同,楚能新能源在2025年這一系列簽約動作,呈現出更系統、更結構化的佈局意圖。主動構建起一個圍繞交付能力打造的供應體系。
與之相配套的是,楚能新能源已建設完成湖北武漢、孝感和宜昌三大研發生產基地,總規劃產能超350GWh,目前已實現超110GWh有效產能(據數據,這一有效產能在全球儲能電池企業中位列第二)。
其中,孝感基地於近期正式實現楚能472Ah專用電池量產下線,是楚能乃至整個儲能行業首批量產的472Ah電池。
得益於強大的供應+生產組合,楚能新能源能夠確保按時交付,併爲項目業主提供“新鮮”的電芯,避免因供應鏈瓶頸而影響項目進度。
而看到這裏或許才能總結:儲能行業偏愛敢於下注的玩家。
05
結語
這一場儲能的訂單潮下,呈現多元圖景:寧德贏在規模和利潤的絕對統治力;海辰贏在海外高端市場的爆發性增長與專注紅利;中創贏在關鍵客戶突破;楚能贏在大膽的產能佈局。老將們收割着當下的豐厚利潤,而黑馬們則在加速奔跑,爭奪着未來的版圖與話語權。
“一芯難求”的2025上半年,是儲能市場狂飆突進的縮影,更是行業格局加速分化的前奏。產能、技術、成本、全球化佈局、生態構建——這場圍繞“芯”展開的軍備競賽與戰略博弈,遠未到終局。
來源:新能源產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