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是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也是美國最強的芯片代工廠。
其實在兩年之前,格芯是全球第三大的,僅次於臺積電、三星的,只是後來被聯電超過了,再被中芯超過了,只能淪落爲第五名。
格芯爲何會表現這麼差,有兩個原因,一是格芯的工藝在10nm之上,不再往下推進了,所以競爭力不那麼強。第二就是因爲各種原因,格芯慢慢的疏遠了中國市場,之前成都格芯項目也爛尾了。
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一旦疏遠中國市場,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格芯業績越來越不行,被聯電超過,再被中芯國際超過。
不黑不吹,如果格芯再這樣下去,未來日子只怕是會越來越難過,畢竟中國企業的份額在不斷的增長,且中國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遠離中國市場的格芯,能有什麼表現?
再加上臺積電也在美國大建廠,搶訂單,格芯只有走下坡路,沒有任何其它辦法。
估計格芯也意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最近他向中國市場認輸了。
格芯表示,他們已與一家中國本地晶圓廠達成最終協議,爲格芯在中國大陸的客戶提供可靠的供應,推進其“以中國爲中心”的戰略,至於是哪一家中國大陸的廠,格芯沒有說。
這個怎麼理解呢,其實就是格芯與中國本土的芯片代工廠合作,格芯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而本地廠提供一些產能上的支持,雙方更好的爲中國客戶使用,特別是汽車級CMOS技術領域。
畢竟現在車用CMOS市場,豪威、思威特這兩家中國企業,排全球第三名的,需求量大。
基於此,我猜測國內的廠是晶合或華虹,畢竟格芯的技術,確實是比他們先進一點點,再他們的特色工藝也有CMOS芯片這一塊。
通過合作,格芯相當於重新進入了中國市場,至少能夠分到一杯羹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格芯就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機會合適,他又可以再次在中國建廠,如果機會不合適,他可以再退出。
接下來,就看格芯的進一步舉動會是什麼了,是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合作,甚至跑到中國來建廠,還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