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眸財經 高藤
7月30日凌晨,OpenAI推出的ChatGPT Study學習模式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國內市場的關注。
其採用交互式提示、支架式回應、個性化教育、知識點檢查四種解題方法,着重引導學生理解解開每一道難題時的思路和過程,而非直接給出答案。
OpenAI表示,“該模式旨在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而不僅僅是完成任務。”
但在AI教育產品快速迭代的市場裏,ChatGPT Study的出現,能否對國內AI教育的發展起到“以他山之石攻玉”的作用?
01 ChatGPT Study爲何這樣“出圈”?
在AIGC技術“席捲”各類電子消費終端漸成趨勢的背景下,以AI學習機和學習應用爲代表的各種AI教育工具出現,這預示着AI解題早已不是什麼難事。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當學生開始輕易就能獲取答案時,深度學習又該如何發生?
ChatGPT Study的誕生,就直指AI教育工具新的爭議點:與常規AI教育工具最大的差異在於,它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解題思路,而非直接呈現答案。
其交互式提示的功能可以模擬蘇格拉底式詰問,通過用戶的連續提問暴露自己的認知盲區。
支架式的回應可以將知識拆解爲可消化的模塊,將複雜概念分解爲可管理的學習區域。
還可以根據與學生的歷史對話來調整難度、通過評估對話的動態表現確保學習效率、根據其實際水平調整教學內容,實現對用戶的個性化教育。
再通過知識點檢查,來定期觸發學習者的自我反思,智能測驗強化對知識點的記憶。
而國內,同樣致力於打造像ChatGPT Study一樣的AI教育工具,例如主打高性價比的小度G16Pro、0.5秒就可以診斷學生薄弱點的科大訊飛P30、適合幼小銜接班的希沃W20……
AI教育工具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賽場,比賽越來越火熱,那國內市場究竟有什麼魔力?
02 教育困境催生AI教育新機遇
先來看,國內教培的現狀。
在2021年之前,教培行業一向是公認的利潤收割機,無論是k6還是k12,哪怕是瞄準一個小賽道的,都能催生一個千億級別的上市公司。
比如,行業頭部新東方和好未來,市值分別高達189億美元和439億美元。好未來2021 財年正價長期課程的季度平均入學人次達到約470萬,花團錦簇,烈火烹油,整個教培市場規模一度超9000億。
但是雙減改變了行業規則。
學科類教培幾乎完全關閉,好未來關閉了近9成的線下教學點,營收從2021財年的13.6億美元跌到2022財年的5.4億美元;新東方近一年時間,股價跌去約90%,蒸發了近2000億元人民幣。
但與此同時,需求並沒有消失。
2021年秋季學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率,雖然與上學期相比下降了下降了10.9個百分點,但參加補習的學生比例仍佔據38.9%。
另一方面,中國教育也存在有效生源逐年下降,城鄉教育矛盾和資源分化日趨嚴重的趨勢。
數據統計,2024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相較於二十年前,減少了三百多萬人。
教育部發表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比上年減少508.99萬人。
與此同時,全國幼兒園數量也在加速減少。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一年時間全國有2.11萬所幼兒園關停。
教育支出已經成了大部分地區“財政赤字”的重要來源,伴隨着“降薪”“欠薪”等現象頻發的,是優質教師逐漸流失、鄉村教育進一步艱難。
整體來看,中國基礎教育將優質資源主要都集中到城市、大城市,甚至是特大城市。
從1949年的10.64%到2022年的65.22%的城鎮化率,也促使大量農村青壯年人口向城市遷移,其子女也隨遷入學,造成農村本地適齡學生總數持續減少,一些農村學校開始出現“空心化”“生源枯竭”現象。
直至2022年,鄉村中小學教師數量與2002年相比,已經銳減過半。
而鄉村對與教育資源的需求只增不減,雖然面對資源不平衡的客觀局面,但在2021年,在農村地區人均仍有3581元(中位數爲1500元)是用在孩子的課後培訓上。
由此,一邊是教培行業被政策抑制,一邊是想要獲得知識的意願無法被滿足,在中國教育和教培行業面臨的兩大困境的夾縫中,AI教育應運而生。
03 AI教育的崛起
在這情況下,AI教育幾乎是一個最優解。
2024年,騰訊教育推出高校智慧校園解決方案,旨在爲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各方教育主體提供服務。
同年誕生的打造“紙上學習、平板講解”的學習模式,銜接幼小階段的優學派AI學生平板P30。
2025年作業幫推出自帶“AI超級老師”功能的學習機P50 ,深度模擬了真人老師的教學邏輯與反饋方式。
科大訊飛發佈具有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多模交互7大核心能力的訊飛“星火·大模型”。
AI教育工具既不受政策打壓,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美承接了線上線下教培和鄉村教育的需求。
今年5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其中表示,對於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發展和應用,應辯證地看待,堅持“以人爲本、積極擁抱、引導善用、趨利避害”。
從本質上看,AI教學是從教學服務收費轉向了產品收費,這或許爲教育普惠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
傳統教培指的是名師在有限的空間內服務有限的學生,傳播的稀缺性造就了它的高價格。
而一個AI教師可以實現超長待機、隨時響應,做到同時爲十萬學生授課,破除了教師和學生必須待在同一個時空的限制。
在教學過程中,真人教師存在情緒狀態的不確定性,AI則能夠保證每節課都保持“最佳狀態”,穩定教育質量。
算法系統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次數、正確率等互動情況,自動規劃學習路徑,實現千人千面,促進個性化教學。
除此之外,無論是住在高檔小區還是偏遠山村,都能使用相同的AI教育助手,促進教育普惠和公平。
種種優勢無一不在說明,AI即將成爲替代傳統教培方式的更好選擇。
一時間,AI教育成爲人人熱議的話題,不少企業選擇加入到這個陣營中去。
早在2010年,好記星就推出第一款學生平板電腦,2011年6月,讀書郎推出推出第一代G3和G5學生平板、2013年,步步高第一款家教機H8誕生……
而在AI出現後,以點讀機著稱的步步高,首次深度接入DeepSeek技術,在今年6月推出了全新步步高家教機 S9,實現了學習場景的AI化革命。
7月,網易有道攜“子曰”教育大模型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猿輔導發佈“博物 AI+新知計劃”,搭建起青少年與文博資源的橋樑。
直至2024年,中國AI學習機線上市場的零售量已經達到393.7萬臺,在全渠道中的佔比爲66.5%。而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規模已經接近2024年第二季度的旺季水平。
在當下教育變革與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AI教育正站在時代發展的關鍵節點。隨着AI教育工具的普及,也將倒逼產業鏈進行技術革新。在未來,AI教育工具將更加智能、精準,在突破傳統教育的侷限之外,又會開創一個怎樣的教育新局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