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技術路線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增程式車型憑藉“可油可電”的獨特優勢,逐漸從邊緣走向主流。然而,長期以來,虧電油耗高、低溫性能差、靜謐性不足三大質疑始終如影隨形,制約着增程式技術的普及。
2025年,以智己LS6增程版爲代表的新一代車型掀起技術革命,通過“大電池小油箱”的設計,不僅破解了傳統痛點,更重新定義了增程式車型的價值邊界。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增程式車型銷量同比增長85%,市場份額突破10%,其中大電池版本佔比超60%。這種技術迭代背後,是電池成本下降、快充技術突破與用戶需求升級的共同作用,也讓增程式車型呈現出從“過渡方案”邁向“長期主流”的趨勢。
▍從短板到長板的系統性革新
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性進展使增程車進入“純電主導”時代。傳統增程式車型因電池容量小(通常20-30kWh),發動機頻繁介入導致虧電油耗居高不下。而新一代車型通過搭載如寧德時代驍遙電池等,突破400km純電續航門檻。驍遙電池通過鋰鈉混搭AB系統配合4C超充實現10分鐘補能280km,其全溫域BMS技術更將低溫放電穩定性提升至-40℃。這種技術的快速進步推動車企全面轉向大電池戰略:小鵬鯤鵬系統續航達430km,問界M8實現310km純電續航,而智己LS6增程版以450km續航直逼中端純電車水平。
用戶實際使用數據驗證了技術路線的正確性。賽力斯用戶數據顯示,增程車型日均純電駕駛時長佔比高達90%。更值得關注的是,重點城市增程車純電行駛里程佔比突破60%,成都、杭州等城市高達68%;零跑增程車型車主84%里程完全依賴電力驅動。這種用戶行爲轉變揭示出核心趨勢:增程車正從“燃油備用方案”蛻變爲“主力純電座駕”,僅保留燃油系統作爲長途出行的安全邊際。

小油箱設計絕非簡單的容量縮減,而是整個增程系統的重構。阿維塔科技副總裁胡成太在行業論壇中指出,未來增程技術必然走向“大電池+小油箱”架構,這需要三重核心技術突破:
能量管理智能化成爲核心差異點,寧德時代SOC高精模型將控制精度提升40%,電池利用率增加10%;小鵬AI動力系統可自主決策油電使用策略,使90%日常場景完全純電行駛。北京汽車研究院開發的智能調節系統,更能根據路況實時切換能源模式——例如在高速巡航時啓動增程器供電,並將多餘電能回充電池,實現能耗最優解。
增程器小型化帶來整車效率提升,上海交大許敏教授團隊研究表明,新型增程器功率可從傳統60-80kW降至20-30kW,推薦採用兩缸發動機替代四缸結構。智己LS6搭載的1.5T增程器通過分層燃燒技術,將虧電油耗壓縮在5.32L/100km,NVH性能比前代提升40%。現代汽車即將推出的增程SUV更採用磁通電機技術,使增程器體積縮小37%,重量減輕102公斤。

大電池減少發動機啓動頻率的同時,NVH設計的精細化成爲關鍵。智己LS6增程版通過ERNC主動降噪技術,將車內怠速噪音控制在36分貝以內,增程器介入時的振動幅度降低50%。理想L9則通過結構優化與聲學夾層玻璃,在120km/h高速行駛時車內噪音僅爲62分貝,超越多數豪華燃油車。昊鉑HL增程版採用雙層隔音玻璃與電機聲學包覆,將高速風噪與胎噪隔絕於車外,營造出“圖書館級”靜謐空間。這些技術的疊加,使增程式車型的NVH表現從“可接受”躍升至“豪華體驗”,成爲中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需求升級與政策紅利的雙向驅動
消費者對“純電體驗”的追求推動大電池車型成爲主流,增程車主日常以純電行駛,僅在長途時用油,形成“城市用電、長途用油”的典型場景。這種使用習慣倒逼車企加大電池投入,2025年主流增程車型純電續航普遍突破300公里,部分高端車型如尊界S800增程版達到400公里,模糊了與純電車的界限。
電池成本下降與高壓平臺普及,推動大電池車型加速下探至中端市場。2025年,磷酸鐵鋰電池價格降至0.3元/Wh,使40kWh電池成本較2023年降低40%,10萬-15萬元車型得以搭載300公里級純電續航。800V高壓平臺與4C超充技術的普及,進一步緩解補能焦慮。這種“技術下放”不僅擴大了市場覆蓋面,更形成“高端樹標杆、中端走量”的良性循環。2025年,增程式車型在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預計超過15%,成爲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
“大電池小油箱”模式的崛起,標誌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從“單一技術路線競爭”轉向“場景化解決方案競爭”。增程式車型憑藉續航自由、經濟性、智能化等優勢,正從“過渡選擇”進化爲“主流選項”。然而,其發展仍面臨挑戰:一是高速場景能耗偏高(部分車型饋電油耗超6L/100km),需進一步優化增程器效率;二是充電基建與燃油補能網絡的協同仍需完善;三是政策對增程式的定位需長期穩定。
隨着固態電池量產(2026年預計成本下降37%)與超充網絡完善(2025年底超充樁達24萬根),增程車的邊界將持續擴展。而在技術演進背後,也是消費者從追求動力參數到優化體驗,從對抗到共生。
編輯丨楊果
排版丨楊朔
圖片來源:千庫網、智己汽車、小鵬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