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宣佈,將未來四年在美國的投資總額提升至6000億美元,其中包含1000億美元推動本土芯片供應鏈建設。但業內人士指出,計劃中的大部分項目並非全新投資,供應鏈完全轉向美國的前景在四年內難以實現。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新增的1000億美元投資建立在今年2月公佈的5000億美元四年計劃之上,重點指向半導體領域。蘋果表示,投資內容包括本地採購、數據中心與科研支出、在全美20個州的Apple TV+製作,以及對長期供應商的定向投入,並與激光供應商簽訂多年期合同。
庫克稱,今年的計劃將支持在12個州的24家工廠生產190億顆芯片,但未透露具體的芯片生產投入佔比。他同時強調,iPhone的最終組裝仍會在海外完成,特朗普也承認短期內無法在美國建立完整的iPhone生產線。
投資規模存疑,市場解讀不一
投資規模之大引發了市場質疑。傑富瑞分析師表示,很難理解蘋果如何在現有成本結構下投入6000億美元,並推測數字中可能包含併購等支出。蘋果雖披露了康寧投資等個別金額,但未公佈整體細目。
Gartner半導體分析師Gaurav Gupta指出,四年內將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遷至美國“不可能實現”。滙豐分析師認爲,這一計劃更像是維持現狀、爭取特朗普支持,同時不對蘋果盈利造成額外壓力。
美國銀行分析師Wamsi Mohan則認爲,若競爭對手受關稅衝擊而iPhone繼續免稅,蘋果可能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上獲益。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Gene Munster補充稱,蘋果不會在美國組裝產品,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利好,因爲利潤率在未來幾年有望保持穩定。(國際財聞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