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盤後,MEME股Opendoor Technologies(OPEN)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績單:營收超預期,關鍵盈利指標三年來首次轉正,但Q3營收和利潤指引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盤後股價應聲大跌超23%。

就在不久前,這隻曾一度跌至退市邊緣的「迷因股」因明星投資人Eric Jackson的連番看多言論,從0.5美元一路暴漲至超2美元,成為繼GameStop、AMC之後的新一代散戶熱捧的Meme股代表。當時的故事,更多是信仰與情緒的合力。但這份Q2財報的發佈,無疑標誌着一個重要轉折點:OPEN,正在從「情緒溢價」邁入「基本面考驗」時刻。
一、Q2財報亮點 | 三年來首度實現正向EBITDA,營收穩中有升
l 營收達15.7億美元,同比增長35.9%,超過FactSet一致預期的15億美元;
l 調整後EBITDA為2300萬美元,為三年來首次轉正,顯著好於市場預期的1750萬美元。這表明Opendoor在優化運營效率、控制購房風險方面已有明顯成效。
l 每股虧損0.04美元,與市場預期的-0.03美元差距不大。
這份報表反映出公司從疫情後高位回落至業務重整期的「陣痛」階段,已初見改善。
二、隱憂 | Q3指引大幅低於預期,市場情緒急轉直下
儘管Q2表現提振了短期信心,但Q3的業績展望令人擔憂:
l Q3營收預計僅為8億-8.75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2億美元;
l Q3調整後EBITDA指引為虧損2800萬-2100萬美元;
l 貢獻利潤預計為2200萬-2900萬美元,增長乏力。
市場用腳投票,股價在盤後大跌逾23%,回吐近期「迷因行情」的大部分漲幅,顯示出投資者對未來幾個月的不確定性格外敏感。這一反應也凸顯出Meme股在情緒退潮時的脆弱性——散戶的熱情可以快速推高股價,但同樣可以迅速消退。
三、CEO策略:利用Meme效應推動從iBuying先鋒到多元化賣房平臺的轉型
Opendoor的首席執行官Carrie Wheel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正全力將「迷因股熱潮」轉化為品牌建設的機會。
「這原本不是我對2025年的規劃,但我們要儘可能地把握這個時刻。」她說。
她口中的「這個時刻」指的是OPEN最近因社交媒體討論熱度回升而股價暴漲,從最低0.51美元反彈至2美元以上。Opendoor擁有最多可售出2億美元股票的「市場化增發」權限,雖未確認是否已啓動,但該能力為公司在散戶投資者關注時提供了財務彈性。
與此同時,公司也在業務模式上悄然轉向:
l 推出「Cash Plus」產品:Opendoor以稍低價格收購房屋,同時與賣家共享部分轉售收益。
l 更積極引入房產經紀人合作:幫助客戶對比「快速現金成交」與「傳統掛牌出售」的優劣,提升整體服務體驗。
Wheeler強調:「我們看到一個巨大的機會——沒有其他人在重新定義賣房這件事。」
四、背景與挑戰:從高光到低谷再到反彈
OPEN是iBuyer模式的先驅,在疫情後的房地產熱潮中一度每月收購5000套房產。但加息潮和樓市降溫導致業務鉅虧,2022年8月曾有42%的交易出現虧損,股價從2021年的高點35.88美元一路跌至2025年6月的0.51美元,並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近期的暴漲源於EMJ Capital創始人Eric Jackson的力挺,他甚至稱其有機會成為「100倍股」。
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三點:
1.宏觀環境是否改善——利率是否見頂、樓市是否回暖。
2.轉型戰略是否成功——能否建立更穩健、可持續的盈利模型。
3.Meme股屬性的雙刃劍——社交媒體熱度帶來短期流動性,但也放大了波動風險。
結語
從頂峯的35.88美元跌落至0.51美元,又因情緒反彈拉昇至2美元以上,Opendoor這隻「iBuying第一股」正在面料巨大的波動。但這次Q2財報向我們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公司在盈利模式、運營策略上正逐步修復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
然而,仍需謹慎對待第三季度的營收和盈利指引,在利率高位、房地產交易量未明顯回升的大環境下,市場對其短期基本面能否持續改善仍保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