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市場波動加劇,國際巨頭如寶潔也在加快謀變的腳步。
近期,寶潔很忙,一邊是宣稱旗下約25%的商品將從8月開始漲價,另一邊是高層換帥,同時籌劃瘦身。
漲價是寶潔常用的策略,但並非萬能靈藥。在這種情況下,換帥和瘦身會帶來更多改變嗎?
幅度“5%上下”
近期,“快消之王”寶潔公司宣佈,受美國關稅影響,該司利潤將減少10億美元,且該司旗下約25%的商品將從8月開始漲價。
據透露,該公司旗下各個品類的產品漲價幅度大概在“5%上下”。目前,寶潔旗下擁有幫庭廚房紙巾、汰漬洗衣粉等一系列知名日用消費品。
漲價是寶潔常用的策略,在一定時期和特定市場環境下對其業績提升起到了作用。比如在2025 財年三季度,寶潔美容及個護產品小幅增長,嬰兒與女性護理產品銷量下滑,整體價格因美容個護品類帶動上漲1%,有機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提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銷量下降的負面影響。
不過,漲價並不是萬能的。
簡單的提價很容易引發消費者牴觸情緒,導致市場份額下降。同時,過度依賴提價可能損害品牌溢價能力。當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時,持續漲價可能導致用戶流失。
寶潔管理層此前也表示,公司將減少依賴提價策略來增長銷售,但在關稅政策的壓力下,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如今看來,也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漲價是短期內最有效的策略了。
除寶潔之外,知名運動品牌耐克、大賣場沃爾瑪和百思買以及知名汽車品牌福特和斯巴魯等也已表示將上調價格。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漲價一般有兩種主要的適用場景:
一是當企業面臨持續上漲的原材料或運營成本時,適當提價可轉移部分壓力,但需權衡銷量損失。
二是在供需失衡或特殊時期(如關稅調整),短期提價可作爲過渡性策略,但需及時調整後續方案。
短期而言,漲價也需要結合市場動態、消費者接受度及競爭態勢綜合評估。但是,並不能將此作爲長期依賴的萬能策略。
最新業績漲了
寶潔2025財年業績已發佈。報告期內,寶潔淨銷售額達84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48.71億元),同比增長2.92%;淨利潤爲159.74億美元(約1146.55億元),同比增長7.36%。
寶潔表示,2025財年,整體銷量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漲價則帶來了1%的增長,但被不利的匯率影響所抵消,因此淨銷售額也與上一財年基本持平。
此外,在公佈全財年業績的同時,寶潔還公佈了2025財年第四季度的業績數據。具體來看,2025年4—6月,寶潔實現淨銷售額208.89億美元(約1499.38億元),同比增長1.74%,淨利潤同比增長15.34%至36.15億美元(約259.48億元)。
分部門來看,寶潔的五大業務板塊中,織物及家居護理部門是其最大的業務部門。該部門在今年4—6月,實現73.85億美元(約529.71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2%。
其中,織物護理業務的有機銷售額實現了低個位數的增長,健康護理部門、嬰幼兒及家庭護理、理容部門淨銷售額均同比增長2%,美容部門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護髮產品的有機銷售額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寶潔還在財報中提到,中國大陸地區護膚產品的有機銷售額實現增長,但這一增長被北美地區的銷量下滑等抵消,因此護膚產品的有機銷售額與去年持平。
這一季度護膚品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與核心品牌SK-Ⅱ的業績增長有關。據青眼情報數據,SK-Ⅱ今年4—6月線上渠道(淘系、京東、抖音、快手)GMV約爲25.9億元。
不過,後續SK-Ⅱ能否保持這種成績則很難說。畢竟,SK-Ⅱ在2025財年第一季度還被認爲是拖累寶潔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銷量下降,“功臣”就會變“罪臣”。
如今,中國護膚品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國產品牌強勢崛起,國際品牌也陸續湧入,SK-Ⅱ可以說是“雙面夾擊”,後續的增長仍是大挑戰。
換帥和“瘦身”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5財年業績發佈的前夜,寶潔換帥了。
現任首席運營官Shailesh Jejurikar將於2026年1月1日起接替Jon Moeller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後者將轉任執行董事長,領導董事會併爲CEO提供諮詢。
寶潔方面並未披露換帥的原因。對此,業內則猜測與業績未達到預期有關。筆者注意到,Jon Moeller在任4年期間,經濟環境變化較大,一方面是疫情的挑戰,另一方面還有國際局勢的動盪。在這種情況下,業績能持平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過,逐漸失效的漲價策略,也迫使寶潔需要儘快找到其他謀變法子。目前來看,除了高層調整,“瘦身”也是一大策略。
今年6月,寶潔集團宣佈了一項投資組合和生產力計劃,旨在調整其投資組合和組織架構,以優化成本結構和提升競爭力。在兩年時間內,其預計將產生約1億-1.6億美元的非核心重組費用,並在 2027 財年年底前削減非製造業管理崗位人員多達 7000 人。
另外,在產品組合選擇上,寶潔將繼續在品類、國家地區甚至產品形態層面收縮,甚至剝離部分品牌,同時聚焦於更具戰略價值的“補強型”收購,選擇紮根日常必需品類別,以及真正可拓展盈利空間的品牌。
總之,關鍵詞就是:甩包袱。聚焦核心,剝離非核心。
實際上,這也不是寶潔第一次“瘦身”了。據統計,早在2014年,寶潔便宣佈出售或淘汰約100個品牌,專注於包括汰漬、幫寶適在內的70~80個品牌,這些品牌共計爲寶潔貢獻了95%以上的利潤。
比如,寶潔向聯合利華出售香皂及沐浴露品牌卡玫爾,向科蒂集團出售包括伊卡璐、蜜絲佛陀在內的43個品牌,向漢高出售沙宣中國業務……
不知道這一次瘦身,哪些會成爲寶潔的“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