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火熱” 估值撞上 “冰冷” 答卷,重估路懸了?

海豚投研
08/07

中芯國際中芯國際(688981.SH)北京時間 2025 年 8 月 7 日晚,港股盤後發佈 2025 年度第二季度財報(截至 2025 年 6 月),要點如下:

1、整體業績:收入&毛利率,雙雙下滑。中芯國際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實現收入 22 億美元,市場預期 21.6 億美元,環比下滑 1.7%,指引區間環比下滑 4-6%。

公司在 2025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 20.4%,達到指引區間上限(18-20%),市場一致預期(19.7%)

本季度業績環比下滑,主要是受到產線年度維修突發問題及設備改進的問題,以及 PC、智能家居及消費電子類下游市場需求回落的影響

2、細觀三大核心指標:收入、毛利率和產能利用率。收入端通過量價分拆,中芯國際本季度收入的下滑主要受產品均價降低的影響

受 8 寸晶圓提前備貨等因素影響,公司本季度 8 寸晶圓出貨佔比繼續提升,結構性拉低了產品均價。公司本季度產品出貨量環比增長 4.3%,而產品均價環比下滑 5.7%。

3、業務進展情況:在國產替代的推動下,公司當前中國區的收入穩定在 8 成以上。本季度僅有手機業務和工業及企業業務環比增長,其餘各板塊(PC、消費電子等)均是下滑的。

即使是手機業務本季度環比增長僅爲 1.7%,遠遠低於過去兩年的兩位數環增。國內市場在上半年還有國補的助力,但這並未對公司業績帶來明顯提振,電子終端的需求是相當低迷的。

4、費用支出及資本開支:公司的經營費用主要來自於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本季度研發費用同比持平,而管理費用同比增長 17.6%,是受工廠開辦相關費用增加影響。

本季度資本開支爲 18.85 億美元,即使下游需求低迷,公司仍保持着高額的資本開支。近年來資本開支走高的影響下,公司上半年的折舊攤銷相關費用增長了 13%。

5、中芯國際下季度指引:公司預期 2025 年第三季度收入環比 5-7%,對應 23.2-23.6 億美元,市場預期(23.7 億美元);下季度毛利率 18-20%,市場預期(21.1%)。

海豚君整體觀點:基本面薄弱,半導體摩擦 “生拔” 估值

中芯國際本季度營收和毛利率雖然都達到了此前指引預期,但兩項數據環比依然還是下滑的。管理層也曾提到過公司受到產線年度維修突發問題及設備改進的問題,這將對本季度業績產生直接影響。

從公司下季度指引看,收入和毛利率的預期都不及市場預期,還是表明了公司當前下游需求低迷的現狀。即使在國補的助力下,公司本季度 PC、消費電子等業務已經出現了回落。

然而中芯國際是具有特殊性的,公司不僅僅受業務基本面的影響,其主要關注點有:

a)行業週期層面:不同於臺積電的先進製程,中芯國際的當前業績仍主要來源於傳統領域的帶動,AI 需求對公司影響不大。

至於傳統的手機和 PC 市場,本季度都僅有同比個位數增長的緩慢回暖。公司管理層也認爲下半年的需求能見度較低,在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領域的提前備貨需求後,對年末的客戶需求持謹慎態度

b)國產替代及中美摩擦國產替代需求的提升,能填補公司在半導體行業低迷階段的產能利用率,進而平緩行業週期性的影響。在國產需求的助力下,中芯國際持續縮小着與三星(全球晶圓代工廠第二名)之間的差距。

在中美摩擦的影響下,中芯國際的國內收入佔比已經達到 80% 以上,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大。而公司的進一步提升受限於先進製程和 AI 領域的突破,中美摩擦帶來的國產化需求,能平緩公司的週期性波動並增強自主可控的信心,一定程度上能推動估值的提升。

而中芯國際港股估值從 2 倍 PB 進一步提升至當前的 2.6 倍 PB,主要也是由近期的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將對進口半導體產品徵收 100% 關稅,但已承諾或已啓動程序在美國製造相關產品的企業可豁免,這將進一步推動各國建立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

c)南向資金的情況:充分體現內資定價的屬性。如果將中芯國際(港股股價)和南向持股佔比放在一起,能清楚地看到兩者走勢的相關性。隨着近期南向持股佔比再次走高,中芯國際的股價也迎來提升。

海豚君之前在《另類視角看中芯:港 A 價差背後,信仰鴻溝多大?》中也仔細談論過中芯國際:當前公司仍處於追趕階段,需要持續地外部輸血來擴大產能。而在關鍵技術突破之前,這是一個 “政策貸款 + 政府資本 + 社會資本” 共撐血條的黑洞式商業模式。

對於外資來說,中芯除了股價變化以外,當前在公司經營上是看不到投資回報率的。而內資的入局,一方面是長期信仰的陪伴,另一方面也是 “爲國助力” 的戰略格局。

從投資角度看中芯國際:海豚君認爲中芯國際實際上是一個帶有 “自主可控和技術突破” 期權的重資產公司近期在傳統半導體行業需求低迷,聯電、格芯等同行股價持續下跌。而在先進製造未明顯突破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逆勢上漲,主要是受近期美國半導體關稅事件的催化。

如果僅考慮中芯國際的經營面情況,參考聯電和格芯的估值,公司的相對合理估值區間在 1-2 倍 PB 左右。在此前行業低迷時候,中芯國際港股估值還一度下滑至 0.8 倍 PB 附近

此前在國內 Deepseek 等 AI 樂觀預期和中美摩擦因素推動下,公司估值在年初曾達到 2.88 倍 PB 的相對高位。

近期公司估值再次逆勢提高,主要受半導體摩擦事件的影響。如果後續有摩擦進一步升級的事件發生,仍有望進一步助力估值的階段性提升。而撇開事件催化之外,公司此前在經營面處於相對低迷的時候,估值也曾回落至破淨之下。

整體來看,中芯國際當前業績基本面仍相當低迷,看不到明顯好轉的跡象。而當前公司估值並不能反映公司經營面的情況,更多地體現了中美摩擦、國產 AI 故事等事件催化下的估值。純粹從經營面角度,在先進製造還未實質性突破和行業未見好轉的情況,公司相對合理估值區間在 1-2 倍 PB。

然而在中美摩擦及半導體信仰的加持下,公司估值實現了逆勢提升。即使在先進製程沒實質性突破的情況,如果相關摩擦加劇或半導體自主可控進一步強化,後續仍可能提振估值。

而對於投資者,當前股價主要不在於公司經營面的體現,更多地體現了事件的博弈和信仰的加持。後續關注公司管理層對經營面展望和半導體摩擦的看法,海豚君也將發佈詳細的紀要內容。

更詳細點評,海豚君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