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意念操控蘋果iPad!創新企業家陳天橋早於馬斯克佈局腦機接口

市場資訊
08/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鈦媒體APP)

人類終於可以用“意念”操作蘋果iPad。

今年8月初,美國血管介入腦機接口企業Synchron首次公開展示了其完全通過意念操控iPad的成果。

Synchron發佈推文稱,藉助蘋果全新BCI HID協議及無障礙功能,一位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實現了完全通過思維操控iPad的歷史性創舉。特別緻敬參與者Mark的勇氣,以及蘋果團隊在推動無障礙科技前沿發展中的卓越貢獻。

“這是全球首次見證蘋果設備實現原生思維操控,”Synchron創始人、CEO湯姆·奧克斯利(Tom Oxley)博士表示,Mark的體驗既是技術突破,也預示着人機交互的未來——認知輸入將成爲主流控制模式。

而且,這項演示藉助蘋果內置的無障礙功能“切換控制”及5月推出的全新腦機接口人機交互設備(BCI HID)協議實現,標誌着腦信號首次成爲蘋果設備的原生輸入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創新企業家、慈善家、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早於馬斯克對腦機接口這一硬核科技賽道進行超前佈局。2021年,陳天橋就完成了對Synchron的多輪投資,而且早於兩位投資Synchron的世界前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

免開顱植入,ALS患者用腦機接口意念操控iPad

據悉,SynchronSynchron被認爲是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公司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美國,並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設有研發機構,主要研發微創植入式腦機接口(BCI)技術。

實際上,大腦是一個很複雜的器官。而腦機接口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在於,其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起直接通路,一方面腦機設備可以將大腦信號轉化爲機器可識別的信號,實現對機器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接收來自機器的反饋,從外部實現對大腦的干預。

與Neuralink侵入式腦機接口、需要開顱手術植入電極不同,Synchron的設備通過血管微創介入即可植入大腦,極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風險和恢復難度。

2016年4月,Synchron宣佈收購澳大利亞腦機接口公司SmartStent,後者擁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 和墨爾本大學等聯合開發、用於癱瘓以及腦部病變患者的侵入式BCI技術Stentrode,能檢測大腦信號。同時,SmartStent兩位創始人、墨爾本大學副教授Thomas Oxley和Nicholas Opie加入Synchron團隊。

Thomas Oxley博士被任命公司CEO,Lazarus Effect聯合創始人Martin Dieck擔任Synchron董事長。

融資方面,美國DARPA參投、Neurotechnology Investors領投了Synchron 1000萬美元A輪融資;2021年,陳天橋的盛大(Shanda Group)在B輪投資了Synchron公司,美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了這輪融資。

2022年,Synchron宣佈完成超額認購7500萬美元C輪融資,由美國生命健康領域風投機構/財團ARCH Venture Partners領投,貝索斯旗下Bezos Expeditions、蓋茨旗下風投Gates Frontier等七家機構跟投,盛大集團(Shanda Group)、Neuralink聯合創始人Max Hodak等現有股東繼續支持。

2012年至今,該公司融資總額遠超過10億元人民幣。

技術產品層面,2021年,Synchron就獲得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簽發的第一張腦機接口臨牀試驗批文,比Neuralink早了整整兩年。

而如今的視頻主角Mark,是Synchron COMMAND臨牀研究的參與者,這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患者通過植入式Stentrode設備,在不使用雙手、語音或視線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主屏導航、應用啓動及文本輸入等操作。

該設備通過血管內檢測運動意圖信號,經無線傳輸至外部解碼器,最終通過HID協議與iPadOS直接交互。系統採用閉環通信設計,iPad、iPhone或Apple Vision Pro可向BCI解碼器反饋屏幕上下文數據,實現僅憑神經信號就能完成的精準直覺控制。

“失去雙手功能時,我以爲永遠失去了獨立能力。現在僅憑思考,我就能用iPad聯繫親友、閱讀新聞。這讓我重獲部分生活。”參與研究的Mark感慨道。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Synchron的技術貢獻,蘋果也在最新一代iOS 26、iPadOS 26等都支持對帶有神經植入物的用戶的大腦控制,首次支持腦機接口技術落地。

據報道,蘋果公司正在開發腦機接口 (BCI) 技術,將這些腦信號轉化爲選擇、控制和操控iPhone、iPad、Mac 和 Apple Vision Pro 界面的能力。Synchron BCI 採用微創血管內手術,通過頸靜脈插入導管,植入大腦運動皮層,具體位置在血管表面。

截至今年5月,已有10人植入了Synchron Stentrode腦機接口裝置。

陳天橋:不要把腦機接口只當作賺錢的風口

早在2016年,陳天橋和太太雒芊芊投入10億美元資助全球範圍內的腦科學研究。

第一個落地項目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院,當時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Richard Andersen院士的侵入式腦機接口運動解碼,而Neuralink的首任首席科學家正是他的學生。之後,陳天橋投資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Edward Chang院士的初創企業,這位科學家首次利用侵入式腦機接口進行語言解碼,取得了世界級重大成果。

在中國,8年前陳天橋就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戰略合作,之後成立了天橋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與神經外科醫生一起開展腦機接口研究和技術驗證,並支持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侵入式腦電數據庫。

5年前,陳天橋孵化投資了腦虎科技。如今,腦虎科技已成爲中國腦機接口產業頭部企業。同時,陳天橋致力於持續支持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頂級學術會議。去年,天橋腦科學研究院首次將世界該領域頂會BCI Society Meeting 引入中國,推動國際合作交流。

“大腦是人類最後的疆域,也是最具挑戰性的研究領域。我們相信,通過對Synchron等前沿技術公司的投資,能夠加速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陳天橋表示,“我們不僅是投資者,更是這一科技革命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陳天橋近期罕見地公開發聲,呼籲中國科創投資人:“不要把腦機接口只當作賺錢的風口。”

他以Neuralink爲例:“這家公司成立8年,直到最近纔有收入,但這絲毫不妨礙它成爲全球知名的超級獨角獸。”同時,他指出,發展腦機接口這一前沿產業,就是要像馬斯克那樣,既腳踏實地,又胸懷星辰大海。

在陳天橋看來,硬科技創新無法用互聯網行業的短週期、快回報模式來衡量。“如果仍然用互聯網投資那套做法,需要對賭、需要馬上拿證、需要立刻產生收入、需要馬上上市,這種投資對於真正的科創企業會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他認爲,科創領域亟需“有長遠眼光的耐心資本”,爲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幫助其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穿越技術驗證和市場培育的漫長週期。

“我們願意做有耐心的資本。”陳天橋表示,耐心資本不僅意味着資金的持續投入,更要求投資人具備對行業本質的深入理解和對技術路徑的理性判斷。資本應成爲創新的賦能者,而非短期回報的索取者。

業內人士分析,Synchron的技術演示爲人類未來的人機交互場景提供了現實參照,腦機接口技術也正從臨牀試驗階段向全球消費生態集成階段過渡。

據悉,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共同發起的2025年“AI驅動科學大獎”申報通道即日起開放。本獎項面向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青年科學家。這是新興的學術領袖向全球展示工作成果,並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廣泛認可的絕佳機會。申請者需提交一篇1000字的研究論文,詳細說明他們的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來驅動科學進步。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