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 年 8 月 7 日,摩根大通發佈《中國互聯網 2025 年二季度前瞻》報告,聚焦消費互聯網公司盈利下調是否見底、資金是否從數字娛樂龍頭向消費互聯網輪換等核心問題。以下是報告核心內容解讀:
一、財報季焦點:消費互聯網盈利下調是否終結?
2025 年二季度財報季的核心看點,在於消費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攜程等)的盈利下調是否已結束 —— 這將決定投資者是繼續持有數字娛樂龍頭(騰訊、網易、騰訊音樂、快手),還是轉回消費互聯網賽道。
過去三個月,消費互聯網股平均股價下跌 5%(同期 KWEB 指數上漲 4%),而數字娛樂龍頭平均股價大漲 31%。這種分化主要源於消費互聯網企業的密集投資與競爭:過去三個月,2025 年彭博一致預期調整後每股收益(adj EPS)平均下調 20%,資金隨之轉向數字娛樂板塊。
因此,投資者需重點關注消費互聯網公司管理層對 “競爭 / 投資強度” 的表態,以及未來 1-2 季度的財務指引。摩根大通當前行業首選標的爲:騰訊音樂(TME)> 快手 > 阿里巴巴 > 攜程 > 騰訊。
二、該從數字娛樂 “迴流” 消費互聯網嗎?
雖然尚無確鑿證據表明消費互聯網盈利下調已結束,或會在二季度財報季終結,但結合估值、近期盈利修正及基本面新變化,摩根大通認爲 “從數字娛樂龍頭選擇性轉回消費互聯網” 具備較好的風險回報比。
具體來看:數字娛樂板塊中,網易和 B 站已被下調評級;消費互聯網板塊中,更看好阿里巴巴,其次是攜程。
三、外賣與即時零售:投資高峯將現,競爭格局分化
摩根大通維持判斷:外賣與即時零售的投資強度將在 2025 年三季度達峯,之後投資力度會緩和,但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競爭層面,阿里巴巴更具優勢,而美團面臨壓力 —— 核心原因在於兩者資金實力差距:
美團作爲行業龍頭,2024 年佔據約 80% 的行業收入份額和 99% 的行業利潤份額,新競爭格局可能導致其收入與利潤份額下滑;
新競爭下,未來幾年行業利潤池可能縮小,對美團長期盈利前景構成挑戰。
四、敘事變遷:2025 年股價新驅動力
今年以來,部分互聯網公司的 “敘事邏輯” 發生轉變,成爲股價重要推手:
阿里巴巴:自 2025 年初起,股價驅動邏輯轉向雲計算與 AI。預計下半年雲業務收入增長勢頭仍是核心驅動力;
騰訊音樂(TME):從 “訂閱驅動” 轉向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驅動”,有望在 2025-2026 年實現可持續利潤增長,支撐股價;
大麥娛樂:定位轉型爲 IP 商業化平臺,預計 2026-2029 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 28%,成爲股價核心支撐。
五、AI 資本開支:增速放緩但仍處高位
2024 年下半年芯片囤積及 2025 年需求增長放緩,預計將導致全行業 AI 資本開支增速下降:
騰訊:2024 年 AI 相關設備資本開支同比大增 152%,預計 2025-2026 年同比增速降至 25%/20%,AI 資本開支分別爲 520 億 / 620 億元,佔總資本開支的 55%;
阿里巴巴:計劃 2025 年 3 月起三年內至少投入 3800 億元,預計 2026 財年總資本開支達 1070 億元,其中 AI 資本開支佔 65%,約 700 億元。
盈利影響方面,騰訊 2025 年 AI 資本開支或導致利潤率下降約 2 個百分點,AI 運營開支(如人才招聘、用戶獲取)再拖累 1 個百分點;阿里巴巴 2026 財年 AI 資本開支或導致利潤率下降 2 個百分點。
六、盈利修正前景:外賣與即時零售是關鍵
摩根大通認爲,外賣與即時零售的投資強度已於 2025 年 7 月達峯,且過去三個月消費互聯網盈利預期已平均下調 20%。預計 8 月起,三大運營商(阿里、美團、京東)將逐步削減價格補貼,可能出現三種情景:
(1)盈利下調已結束,當前預期已反映二、三季度外賣業務虧損,監管介入或進一步緩和競爭 ——外賣股股價可能在二季度財報前觸底;
(2)盈利下調在二季度財報季終結 —— 股價或在財報發佈時觸底;
(3)當前下調仍不充分,下調延續至 2025 年下半年 —— 股價未來幾個月可能區間震盪。
七、重點公司二季度前瞻
騰訊:預計總營收 1820 億元(同比 + 2%,高於一致預期),調整後 EPS 6.8 元(高於一致預期 3%)。關注點:AI 應用開發與 monetization 進展、遊戲增長勢頭、AI 資本開支對利潤率的影響;
阿里巴巴:預計 6 月季度總營收 2480 億元(同比 + 2%,低於一致預期 2%),調整後 EPS 15.2 元(低於一致預期 5%)。外賣與即時零售投資約 100 億元,需關注業務進展與前景;
美團:預計二季度總營收 945 億元(同比 + 15%,高於一致預期 1%),調整後 EPS 1.8 元(高於一致預期 16%)。全年外賣與即時零售投資約 100 億元(低於阿里、京東);
京東:預計二季度營收同比 + 16%(高於一致預期 1%),調整後 EPS 3.7 元(低於一致預期 6%)。外賣業務二季度虧損預計 110 億元,日均訂單 1500 萬單,每單虧損 8 元;
攜程:2025 年調整後 EPS 預期高於一致預期 7%,京東入局旅遊業務對其短期影響有限。
八、股價表現與估值:消費互聯網或存修復空間
過去三個月,消費互聯網盈利預期下調 20%,但股價僅平均下跌 4%—— 摩根大通認爲原因包括:投資者提前調整預期、2026 年盈利改善預期、估值較低(6 只股票 2025 年預期市盈率平均 14 倍)。
數字娛樂板塊因資金輪換,年初至今平均股價上漲 66%,但盈利預期僅上調 3%,顯示短期偏好是主要驅動。若消費互聯網盈利下調見底,或存在估值修復機會。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超預期、AI monetization 不及預期、宏觀環境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