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剛完成對德國戶外品牌狼爪的收購,安踏集團的擴張腳步似乎並未停歇。據市場消息,其正將目光投向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銳步。更有知情人士透露,相關交易已完成實繳,且此次收購可能僅涉及銳步品牌的中國區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若此次交易最終塵埃落定,將成爲安踏在FILA、迪桑特、亞瑪芬集團及狼爪之後,又一筆重量級的國際運動品牌收購,無疑是其全球化戰略佈局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針對上述消息,安踏集團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回應稱,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建議以公司官方發佈的信息爲準。ABG方面同樣向記者表示,“市場傳聞不予評論”。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種不置可否的回應,反倒給安踏與銳步的潛在關聯蒙上了一層更濃厚的神祕色彩,也讓市場對這一傳聞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前全球第一運動鞋品牌曾兩次易主
提起銳步,不少年輕一代對其的印象或許並不深刻。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銳步曾是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也曾是一代人心中的“潮流符號”。從能與耐克分庭抗禮的品牌,到如今跌落二線陣營,銳步經歷了什麼?
作爲國際知名運動休閒鞋服品牌,銳步的品牌史貫穿了130年的運動文化演變。這家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英國博爾頓的鞋匠約瑟夫·福斯特(J.W.Foster)創立運動鞋公司,爲運動員手工製作帶釘跑鞋,成爲現代運動鞋的先驅;1958年,福斯特家族將公司更名爲“Reebok”,名字源自南非荷蘭語中“非洲小羚羊”,象徵速度與敏捷。
1979年,美國商人保羅·費爾曼(PaulFireman)獲得北美經營權,將銳步的品牌重心轉向美國市場,並在1982年推出首款女性健康舞運動鞋,以真皮鞋面和流行色設計引發熱潮。在保羅·費爾曼的帶領下,1987年銳步銷售額突破14億美元,一度超越耐克成爲全球最大運動鞋品牌。
在銳步最輝煌的上世紀90年代,其從健身領域擴展至籃球、橄欖球等專業運動,簽約NBA球星阿倫·艾弗森(AllenIverson)並推出簽名鞋,同時成爲NBA、NFL等聯盟的官方贊助商;2003年,銳步簽約NBA休斯頓火箭隊球員姚明,推動其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飆升;2004年雅典奧運會,銳步贊助全球400餘名運動員,品牌影響力達到巔峯。
2006年,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收購銳步,試圖對抗耐克的市場主導地位。然而,這一戰略目標並未如願實現,銳步在阿迪達斯的增長過程中並未發揮出預期的效果。2020年,受疫情衝擊,銳步當年第二季度的淨銷售額下降了近44%,第三季度該品牌的銷售額下降了7%,其品牌的市場價值,甚至一度跌至10億美元。
2021年,阿迪達斯官方宣佈,以21億歐元(約合2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旗下的銳步品牌,出售給了AuthenticBrandsGroups(ABG)。
作爲全球最大的體育、生活方式及娛樂知識產權管理平臺,成立於2010年的ABG目前運營超50個國際標誌性品牌,構建起年零售額達320億美元的商業生態。旗下矩陣涵蓋百年運動品牌Reebok、潮流文化符號Champion、體育傳奇沙奎爾·奧尼爾與大衛·貝克漢姆的個人IP,以及《體育畫報》等頂級媒體品牌。
但這家全球最大的“賣商標”公司,並沒有把銳步拉出泥潭。數據顯示,2024年,銳步全球市場份額仍不足1.5%,在二線品牌中苦苦掙扎。在中國市場,其運營由聯亞公司負責,據媒體報道,去年銳步在淘寶、京東、抖音三大電商平臺的銷售額總計僅1.6億元人民幣。而曾經並肩而行的隊友耐克,在今年618天貓平臺上開賣首小時成交便破億,躋身天貓618“10億俱樂部”。
安踏品牌戰略催生“千億巨頭”
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安踏有意收購銳步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便已傳出。事實上,1991年誕生於晉江的安踏,從一家地方小廠逐步蛻變爲體育用品領域的“千億巨頭”,其崛起的每一步,都與“併購”這二字密不可分。
2009年,安踏以6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收購FILA大中華區商標使用權及經營權。當時FILA中國年虧超3000萬港元,僅存50家門店。安踏將其重塑爲“高端運動時尚”品牌,定價500-1000元,引入明星聯名與潮流設計,2014年實現扭虧。2021年營收破218億元,2024年達266.3億元,佔集團總營收37.6%,成爲重要營收支柱。
2016年,安踏聯合日本迪桑特等成立合資公司(持股54%)運營中國市場,2023年其營收破50億元,佔集團“其他品牌”近72%;次年,安踏與韓國可隆合資佈局中國,2024年上半年增速超50%,爲集團最快。依2024年10月規劃,兩品牌被列爲繼主品牌和FILA後衝擊百億的核心候選。
2019年,安踏聯合方源資本、騰訊等以46億歐元(約360億元人民幣)收購芬蘭亞瑪芬體育,獲得旗下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等品牌,這也是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史上最大跨國收購案。2024年,亞瑪芬體育在美上市,目前市值突破210億美元。其中,始祖鳥更是成爲戶外運動品牌中的“愛馬仕”,在中國市場持續上演“一衣難求”的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步入2025年,安踏集團的擴張步伐明顯加快。
今年4月,安踏宣佈以2.9億美元收購德國戶外品牌狼爪,並於6月正式完成交割。位列歐洲戶外市場第一陣營的狼爪,在全球擁有495家專賣店和4000餘個銷售網點,將爲安踏提供歐洲市場的渠道資源。
據韓媒報道,2025年7月初,安踏與韓國潮流電商平臺Musinsa已簽署協議,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雙方持股比例爲40%和60%,Musinsa保留經營權。雙方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開設線下門店,售賣含自有品牌MusinsaStandard(被稱爲“韓版優衣庫”)在內的8000餘個韓國時尚品牌。
併購會否給“沒落貴族”帶來轉機
在業內看來,安踏的併購策略呈現三大特點:第一是通過差異化定位,覆蓋從百元平價到萬元高端的全價格帶,既避免內部品牌競爭,又能滿足不同消費羣體需求,形成“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市場覆蓋力;第二是日韓與歐美雙線並行,既鞏固了中國市場優勢,又加速了全球佈局;第三則是控股與合資靈活結合,平衡風險與收益。這三點也爲其帶來了多維度的核心競爭力。
對安踏而言,近年來,安踏旗下部分品牌如FILA面臨增速放緩等問題,收購銳步或許能爲集團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而對銳步來說,“安踏經驗”是否會給“沒落貴族”銳步帶來轉機?這也成爲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但更多消費者擔心的是,如今走“平價路線”的銳步,一旦歸入安踏麾下,會不會藉着一波營銷造勢悄然擡高身價?更值得關注的是,銳步此前偏向泛運動時尚的定位,與FILA的賽道存在明顯交集。這隻曾在北美市場縱橫馳騁的“非洲羚羊”,其過往的輝煌與市場根基,未來如何與安踏現有品牌矩陣協同,避免內耗,仍是待解的課題。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