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泡泡瑪特在橫盤兩個月後再創新高,而小米因爲二季度的手機收入可能不及預期,跌到近兩個月以來的低位。
過去兩個月,港股上漲的板塊主要是創新藥和紅利股,而互聯網股和大型消費股還沒漲,接下來就是各家大市值公司發二季報了,來給大家梳理下二季報幾家大市值公司遇到的問題。
從當前的位置來看,反而是配置互聯網股和消費類公司的好時機。原因也很簡單,一是過去一段時間股價已經充分反應市場的擔憂,二是隨着反內卷行情的擴散,最差的情況我們大概率已經見到,後續一旦行業競爭出現邊際改善,那股價往上走的概率要更加高。
因此,二季度沒亮眼表現,還調整了一輪的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是個不錯的配置機會,敘事可理解爲行業龍頭公司股價在低位反轉的機會。
互聯網股的擔憂解決
互聯網股先是一季度過了個順風順水的估值修復行情,到二季度由於H20的禁售,互聯網股的AI增長敘事暫且停滯,但目前H20恢復供應已是市場共識,所以市場上已有資金開始提前反應AI敘事的迴歸。
原因有兩個,一是最近兩週美股的業績期,能看到美股科技股利用AI降本增效,以及AI投流廣告推動着收入快速增長。雖然國內的AI應用要更慢一步,但在AI投流和應用結合騰訊系、阿里系的敘事下,還是有不少資金願意回補低位的互聯網股。
第二個原因,現在市場對互聯網股的預期已經足夠低,只要二季報表現不是特別差,基本上這位置就是這輪調整的底部了,如果有更多的AI催化出現,那資金就會繼續講AI故事。
其實現在市場一直在炒作AI應用,只是大票還沒表現,像小票的美圖已經有很好的表現了,互聯網股可以說是隻差一個催化劑出現。
例如,阿里、美團、京東這三家外賣補貼導致短期利潤受損,三家股價都在低位,現在京東外賣逐漸退出補貼大戰,就剩下阿里和美團兩家,兩家短期內想完全停下來是比較難的。
但在監管的調和下,兩家的競爭會更加有序,以免出現補貼大戰一開始的亂象,不再是爲了日單量第一的頭銜去無腦燒補貼,這是已經看到的變化。
如果接下來兩家補貼正常化,且能培養出即時零售市場的用戶習慣,用補貼燒出更大的市場規模,那市場資金也能接受這樣的結局,那阿里美團前面的低點可能就是外賣大戰最差的情況,而向上修復估值和情緒的空間是不小的。
所以,這兩週已經有高盛喊出三季度就是外賣補貼影響最大的一季度,現在阿里和美團的股價已經充分反應擔憂,現在大概率就是最差的情況。
高盛的觀點:對於阿里,我們認爲短期盈利影響已經反映(假設三季度是外賣行業競爭最激烈的一季度,但市場還沒充分認識到雲收入增長帶來的催化劑,目前baba對應27財年的估值是12倍pe,近期有明顯的南向資金開始流入互聯網股。
另外,這兩週也有外資流入港股的身影,原因是主動型基金對中資股的低配程度,是所有主要新興市場中偏離最大的。
而這其實就是今年初時的劇本,同樣是外資低倉位要開始回補中資股倉位,南向資金在互聯網股的持倉也有所降低,現在開始買回來。
再從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的重倉股來看,持倉最大的是小米、騰訊、阿里、美團、比亞迪、泡泡瑪特、快手、理想、小鵬。
剛剛說到互聯網股的競爭已得到充分反應,那接下來就是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情況。
今天小米跌4%,跌至近兩個月以來的低位,主要原因是二季度小米的手機收入可能達不到此前預期,以及小米的汽車工廠擴展受到些阻力,但這些都是短期影響,因爲大定訂單是實打實的數據,只是短期對高位股價不利,各家外資大行對小米後續仍是看好的。
而理想近期也有明顯的回調,自發布新車以來已跌去15%。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理想的特點就是每次發新車都受到市場不滿而下跌,因爲市場覺得理想的定價太離譜,所以資金短期不看好而賣出。
後視鏡來看,雖然每次理想的定價都受到不滿的評價,但每次理想賣的是真的好。尤其是這次理想還降價賣,i8統一配置,捲到30-40萬區間的配置內,以理想的產品力,市場還是看好理想在這價格段還是有不錯的表現,但股價短期不會因爲降價而反應,需要看到更多的訂單數據來驗證,而過往多次理想都是能先跌後漲。
總的來說,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的持倉,雖然不是大家認爲的新消費股,但這幾家與消費相關的大市值龍頭公司,在近期都有明顯的下跌。
而市場對這幾家公司的利空消息都已充分反應,在這位置用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場外聯接(018103/018104)來一鍵配置龍頭公司的低位反轉敘事,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一方向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