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研報虎)
1.1.1智能演進,電子電氣架構複雜化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進入競爭下半場,智能化賦能並向自動駕駛時代發展,成爲電動智能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智能化逐步深入的推動下,大量零部件電子化,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普遍投入應用,“軟件定義汽車”成爲趨勢,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上車的分佈式電子控制電源(ECU)逐漸難以滿足智能汽車發展需求,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升級呼之欲出
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主要廠商規劃有細節差異,但整體趨勢呈現由分佈式向域控制進化,再向域融合及中央控制,最終走向雲控結合的發展態勢
汽車智能化發展,計算芯片進化
分佈式到域控制再到中央控制,ECU向SOC芯片發展進化
從EEA架構發展進化路線看,當前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處於域控制向域融合進化,並逐步探索中央控制的發展階段
國內外主流車企紛紛向域控制架構發展,從智能駕駛與控制器角度看,2025年4月滲透率已達24%,行業發展進入成長期
從不同企業的技術情況來看,特斯拉MODEL3使用中央電腦和區域控制器結合的方案(左L,右R,前F),而其他國內外主要車企仍然基於功能域進行開發,並持續推動跨域融合
無論中央控制、區域控制抑或域控制,控制器的集成性、複雜性都顯著增加,傳統ECU(電子控制單元)已經無法滿足車載需求,SOC芯片成爲發展智能車的重要基礎
風險提示
國內外政策波動預期風險。我們假定國內對電動智能汽車產業政策保持穩定,對自動駕駛、V2X、具身智能等新興產業鼓勵趨勢不變,海外對汽車及具身智能產業鏈出海短期相關壁壘溫和。若相關政策超預期,則存在行業發展不達預期風險。
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風險。汽車屬於耐用消費品,短期需求彈性大,若經濟增速不及預期,或導致汽車市場整體增速不及預期,智能汽車雖然具有科技屬性但仍受汽車消費週期影響,其波動帶動車載SOC芯片風險
競爭環境惡化風險。隨着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在汽車競爭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以及主要技術在廣義AI方向的收斂,車企和部分算法公司加快進入SOC芯片領域,艙泊一體,艙駕融合、中央融合、AI本地化、高算力等成爲主要企業正向競逐的新方向。行業競爭格局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新技術迭代風險。當前無論是智能化軟件技術還是汽車、人形機器人硬件技術都處於迭代升級過程中,部分技術路徑尚未收斂,當前領先的企業仍面臨在未來未能及時跟進技術進化節奏,面臨技術領先優勢被顛覆的風險,同時也存在新興具身智能等領域對汽車產業的擾動風險
上游原材料價格超預期風險。報告基於上游原材料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得出結論,但不排除價格存在大幅提升的可能性,這些將衝擊相關企業的盈利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