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創始人孫正義豪賭AI:押注日本巨頭未來 瞄準"超人工智能"

環球市場播報
08/11

  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正在下他人生中最大的賭注:他一手創立的軟銀將成為人工智能(AI)革命的核心。孫正義預言,「超人工智能」(ASI,比人類聰明1萬倍的AI)將在10年內實現。這一大膽預測或許並不令人意外——他向來以激進投資聞名,例如2000年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最終為軟銀帶來數百億美元回報。如今,這位億萬富翁希望通過一系列AI領域的投資與收購,複製這一成功,讓軟銀成為技術變革的引領者。

  軟銀的AI佈局:從芯片到機器人

  對孫正義而言,AI似乎是一種使命。他曾公開表示:「軟銀為何而存在?我為何而生?或許聽起來奇怪,但我認為我的使命就是實現ASI。」

  這一願景推動軟銀近年大舉押注AI,尤其是過去兩年:

  2016年,軟銀以約32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如今其估值已超1450億美元。Arm正從智能手機芯片轉向AI基礎設施,其技術被用於英偉達(Nvidia)的數據中心繫統。

  2024年3月,軟銀宣佈以65億美元收購另一家芯片設計公司Ampere Computing。

  投資OpenAI:軟銀計劃向其注資約4.8萬億日元(327億美元)。

  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軟銀的AI戰略覆蓋半導體、軟件、基礎設施、機器人、雲服務及垂直應用,目標是構建一個「深度整合的AI生態系統」。

  超前佈局:從「腦計算機」到機器人

  孫正義對AI的思考可追溯至更早:

  2010年,他提出「腦計算機」概念,設想能自我學習和編程的系統。

  2014年,軟銀推出情感機器人Pepper,雖最終失敗,但體現了孫正義對AI應用的遠見。

  Vision Fund的成敗與時機問題

  2017年,孫正義成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Vision Fund,但早期投資如Uber、滴滴WeWork因虧損飽受爭議。一位前高管透露,孫正義當時認為「AI的首個落地場景是自動駕駛」,但市場尚未成熟。

  當OpenAI等公司崛起時,軟銀因資金緊張錯失機會。孫正義坦言,軟銀曾在2019年試圖投資OpenAI,但最終被微軟搶得先機。如今,Vision Fund已轉向全面聚焦AI。

  風險與挑戰

  AI技術迭代極快,中美科技巨頭競逐「通用人工智能」(AGI),但顛覆者可能隨時出現。例如,中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推理模型,打破了市場對「美國AI絕對領先」的預期。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指出,軟銀投資的多是當前AI領軍企業,但技術仍處早期,「潛在挑戰者可能隨時湧現」。

  儘管經歷挫折,孫正義仍堅持讓軟銀成為「AI時代的核心玩家」。正如一位前Vision Fund高管所言:「他(孫正義)犯過錯,但方向始終如一——確保軟銀在AI領域佔據重要地位,並正將其變為現實。」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永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