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改,一地雞毛

投行圈子
08/11

近日,一則重磅消息在創投圈不脛而走: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 “出來了”。從 2023 年 2 月被有關部門留置,歷經約兩年半的時間,這位曾經在創投江湖翻雲覆雨的人物,終於再次回到公衆視野。然而,時過境遷,當包凡歸來,卻發現曾經熟悉的江湖早已不是舊時模樣。

曾經的 “併購之王”

包凡的創業史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傳奇。1970 年出生的他,17 歲便憑藉優異成績考入復旦大學修讀英文文學,隨後赴海外深造,獲得挪威管理學院商業與經濟學碩士學位。上世紀九十年代,包凡投身美國華爾街,先後在摩根士丹利擔任分析師、於瑞士信貸擔任經理,積累了豐富的國際投行經驗。

2000 年,包凡回國加入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首席戰略官。這段經歷讓他對中國互聯網行業有了深刻洞察。2005 年,懷揣着對國內新經濟領域的無限憧憬,包凡毅然創立華興資本。彼時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剛剛起步,諸多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在資本運作方面卻極度缺乏專業指導。包凡精準地抓住了這一機遇,帶領華興資本在新經濟領域披荊斬棘。

在隨後的發展歷程中,包凡展現出非凡的商業智慧與果敢的決策力。他帶領華興資本參與了衆多互聯網企業的關鍵交易。2015 年堪稱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併購大年,包凡帶領華興資本在這一年裏參與了 13 個重大併購案,其中就包括滴滴和快的、58 同城和趕集網、美團和大衆點評網的合併。這些併購案不僅改變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格局,也讓包凡和華興資本聲名大噪。包凡憑藉在資本市場的出色運作,成爲互聯網圈當之無愧的 “人脈王” 與 “併購之王”,在他的助力下,京東、滴滴、360 等衆多互聯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他在創投圈和互聯網圈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創投圈甚至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如果你還不認識包凡,說明你的生意做得還不夠大。”

風雲突變:包凡消失之謎

2023 年 2 月 16 日晚間,華興資本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主席、實際控制人包凡失聯,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創投圈和互聯網圈掀起驚濤駭浪。僅僅 10 天后,2 月 26 日,公司進一步宣佈,包凡正配合中國有關機關調查。

一時間,關於包凡被調查的原因,外界猜測紛紛。據接近華興資本的相關人士透露,包凡失聯主要與華興資本控股集團前總裁叢林在船舶租賃業務上的違規操作有關。叢林在加入華興資本前,曾在工商銀行系統工作約 30 年,擔任過工銀國際董事長、工銀租賃總裁等職務。早在 2022 年 9 月,叢林就被有關部門帶走。不到半年,包凡失聯。有知情者稱,2023 年 2 月 7 日包凡被紀委監委人員帶走調查並予以留置,其涉嫌的罪名爲單位行賄,具體辦案機構包括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北京市紀委監委等部門。因爲包凡是中國香港居民,華興資本所屬多家企業和業務在中國香港等境外,叢林曾任職的工銀國際也是註冊在中國香港的公司,所以辦案涉及多個相關部門。而叢林在 2022 年 9 月因華興證券存在 “經營管理活動與股東、關聯方之間未保持獨立”“高級管理人員存在在股東單位兼職的情形” 等問題,被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採取監管談話措施。就在同一個月,叢林被紀委監察機構帶走留置,案由涉及其在工銀租賃任職期間的事項。2023 年 2 月 7 日,叢林退出華興證券董事會,同一天,包凡被留置。種種跡象表明,包凡案與叢林案緊密相連。

行業震盪:包凡被調查的連鎖反應

包凡被調查,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便是華興資本。作爲華興資本的創始人、靈魂人物,包凡的突然 “缺席”,讓華興資本陷入巨大困境。

從公司內部管理來看,華興資本迅速進入 “後包凡時代”,公司管理層進行了一系列調整。2024 年 2 月,包凡辭去公司所有職務,其創業合夥人謝屹璟曾短暫掌舵。同年 10 月,包凡的妻子許彥清接任董事會主席,正式成爲華興資本的領航人。在這期間,儘管公司表示業務及運作一切正常,由執行委員會全面負責集團戰略推進,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響。公司人心惶惶,員工對未來發展充滿擔憂,部分核心人員的流失也給業務開展帶來挑戰。

在業務層面,由於市場形象受損,與工銀國際等機構的關聯交易引發合規性質疑,客戶信任度下降,華興資本在項目拓展、客戶合作等方面遭遇諸多阻礙。2024 年 9 月補發的 2023 年度業績公告顯示,報告期內,華興資本虧損 4.72 億元,其中一筆 7766.9 萬元的 “受限制款項” 引發高度關注。公告顯示,該款項爲 2023 年第四季度因包凡調查事項支付,被歸類爲 “或然負債”。而這一會計處理遭到審計機構中匯安達質疑,其出具的保留意見指出,“無法獲取充分證據評估該款項的可收回性,也無法判斷是否應計提撥備,不排除需要調整財務數據的可能”。華興資本則強調,支付該款項不構成對公司違法的判定,款項未來可能被退還、沒收或需追加支付,但因調查進展不明,目前無法判斷最終結果。2024 年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虧損 1.79 億元,也就是說,包凡消失的兩年裏,華興資本虧了 6.51 億元。

從行業角度來看,包凡事件給整個創投行業敲響了警鐘。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金融行業合規性的審查力度,各大投資機構紛紛重新審視自身業務流程和合規管理體系,避免出現類似風險。曾經活躍的投資併購市場也因這一事件變得更加謹慎,資本方在選擇合作伙伴和投資項目時,更加註重企業的合規性、管理層的穩定性以及項目的可持續性。

行業變遷:包凡歸來時的新江湖

在包凡 “消失” 的兩年多時間裏,中國投資市場的風向標已徹底轉向。曾經火熱的新消費領域逐漸降溫,資本大量湧入大模型訓練、具身智能等硬核 AI 領域。曾經以互聯網、新消費項目爲主要投資標的的創投機構,不得不努力適應這一轉變,積極調整投資策略,佈局新興科技領域。

在包凡離開的這段時間裏,新興投資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新機構憑藉對新興技術的敏銳洞察力和創新的投資理念,在市場中迅速搶佔份額。一些專注於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精品投行嶄露頭角,它們在特定領域深耕細作,爲初創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的資本服務,逐漸打破了以往由傳統大型投資機構主導的市場格局。歸來與展望

如今,包凡歸來,但華興資本已不再是他離開時的模樣。8 月 8 日,華興資本回應稱,包凡不再參與集團日常管理與運營,其個人生活動態屬於私人事務範疇,華興資本不再予以回應。這意味着,曾經的 “包老大” 短期內難以重回華興資本的權力核心。從法律層面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人員,不能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職務。這意味着,包凡至少在未來五年,不能像以往一樣,站在華興資本的舞臺中央,引領公司前行。

包凡的歸來,雖然爲這段持續近兩年半的風波暫時畫上了句號,但他和華興資本未來的路將如何走,仍然備受關注。對於包凡而言,如何在離開江湖兩年多後,重新找回曾經的節奏,重塑個人聲譽,是巨大的挑戰。而華興資本在許彥清等人的帶領下,雖然在努力恢復元氣,2025 年 6 月股價回升至停牌前 40% 水平,並在 2025H1 各大 FA 排行榜上重回第一的寶座,但要想重回巔峯,依然面臨諸多困難。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稍縱即逝,華興資本需要在保持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加快在新興科技領域的佈局,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和市場敏感度。

總之,包凡歸來,江湖已不再是那個江湖。

無論是包凡個人,還是華興資本,亦或是整個創投行業,都在這場風波中經歷了深刻變革,未來的路,充滿未知與挑戰。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發佈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點擊關注投行精英對話窗口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資源對接,金融同仁入羣請掃碼添加管理員投行-滌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