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日報)
轉自:內蒙古日報
本報呼倫貝爾8月9日電 (記者 李玉琢 通訊員 王巖)8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揭榜掛帥”項目——高產高油極早熟春油菜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應用啓動會暨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內蒙古研究院諮詢研究項目“北亞油谷”產業發展戰略與實施路徑研究推進會在額爾古納市舉行。
來自全國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及產業界代表聚焦農業科技攻關與產業戰略升級,保障國家油料安全、推動北亞地區油料產業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地處額爾古納市的內蒙古室韋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高產高油極早熟春油菜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應用項目,不久前成功入選2025年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生物技術專項,是全區生物技術類六大專項中唯一入選的農業企業。
此項目由王漢中院士領銜攻關。其團隊在位於額爾古納市的“北亞油菜大豆科創中心”,依託年創制10萬份雙單倍體(DH)系的強大生物育種技術平臺,首創了“BT+EB”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開創了高緯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種新模式,成功培育出5個全生育期僅需100天的高緯度特短生育期高產高油春油菜新品種。
其中“北亞油1號”表現最爲優異,較當地主栽品種平均單產高93%,且具備優異的耐寒性,苗期可抵禦-5℃低溫,完全適應北亞地區特殊氣候條件,其品質符合國際雙低優質標準。預計項目全面實施後,將培育出3至5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
同步推進的由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牽頭的“北亞油谷”產業發展戰略與實施路徑研究項目,充分依託北緯45度以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國及我國北方省份的油料產業發展潛力,積極探索構建中俄蒙跨境農業合作機制,進而共同構建起“北亞油谷”橋頭堡和科創中心。
目前,額爾古納市正以“北亞油菜大豆科創中心”建設爲抓手,全力推進“北亞油谷”戰略實施,計劃在2027年前實現2至3個特短生育期新品種的產業化應用。當地深化與俄羅斯、蒙古國在油料作物育種、種植和加工等領域的跨境合作,共同開展品種選育和技術推廣;依託口岸區位優勢,構建集科研育種、跨境種植、保稅加工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通過種業創新、國際合作、成果轉化三大任務的協同推進,爲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