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用戶爲這 3% 的令人激動的小時刻,去妥協了 97% 的舒適的日常體驗。
長城汽車 CTO 吳會肖在全新坦克 500 的發佈會上,用這樣一組數字,點明瞭硬派越野車主們長久以來的一個核心矛盾。
爲了少數時刻的翻山越嶺,用戶需要接受日常通勤中,可能存在的笨拙操控和相對滯後的交互體驗。這是一種在過往被普遍接受的行業取捨。
而全新坦克 500 此次的更新,便是坦克品牌爲這個議題交出的一份答卷。它的核心思路很明確:不再讓用戶做選擇題,而是在一臺車上,同時滿足越野、豪華與智能這三個在過往看似衝突的需求。
坦克在發佈會上公佈了全新車型的預售價格。其中,全新坦克 500 Hi4-T 爲 36 萬元;定位更高的 Hi4-Z 版本爲 38.88 萬元。
這個價格所錨定的,是坦克品牌在產品策略上的一次清晰表達。它試圖證明,一臺車的硬核實力,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質感和智商並不矛盾,三者可以,也應該同時在一臺車上實現。
魚和熊掌,它全都要
要理解坦克 500 的這次進化,照例先從它的外形看起。
乍眼一看,全新坦克 500 和現款車型在造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屬於自己的那套“中式豪華”。
無論是源自古代殿宇屋頂、追求橫向開闊感的“曲折中網”,還是取自榫卯結構、層層咬合的“斗拱大燈”,亦或是借鑑城牆線條、貫穿車身的“承天腰線”。在坦克看來,這些設計語言共同的目標,是在恢弘的體量感之下,營造一種中正、大氣的秩序之美。
車身之內,是兩套愈發成熟、但性格迥異的混動系統。
在動力層面,全新坦克 500 延續了其全面混動化的策略。本次發佈的 Hi4-T 與 Hi4-Z 兩種版本,並非單純的高低功率之分,而是分別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思路。
Hi4-T 可以理解爲一種 P2 架構的混動,它將電機放置在發動機和傳統的 9 速自動變速箱之間,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越野車的機械四驅結構,系統綜合功率爲 310kW(415 馬力)。
▲ Hi4-T
Hi4-Z 則更側重於電,採用了一套集成度更高的 3 速 DHT 專用混動變速箱方案,635kW(851 馬力)的綜合功率遠高於 Hi4-T,駕駛感受也會趨近於一臺純電動車:安靜、平順、響應極快。
這種架構的差異,直接帶來了性能表現的不同。Hi4-Z 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爲 4.3 秒,踏入了高性能車的門檻。而 Hi4-T 的 6.9 秒,對於一臺大型 SUV 而言同樣可觀,但它的性格顯然更溫和,動力輸出也更線性。
對於這兩套系統的越野能力,長城早就用環塔拉力賽的冠軍獎盃證明過了,不必再過多解讀,更重要的反而是長城在“豪華”和“智能”這兩方面的動作。
全新坦克 500 座艙裏有不少地方都體現了長城的新思考——從場景出發。
例如,零下 6 攝氏度的壓縮機冰箱,是在解決真實的戶外需求;帶有“漸進式阻尼”的 Nappa 座椅,則是在思考越野時如何提供有效支撐。而前後四座都配備的通風、加熱與按摩功能,則是在試圖將這種舒適體驗,平等地分享給車上的每一位乘客。
長城賦予這輛車的另一層——“智能”,其出發點同樣是解決用戶的真實痛點。
最典型的痛點,是從城市到越野目的地的長途高速。爲此,全新坦克 500 搭載了 Coffee Pilot 智駕系統,核心能力是“車位到車位”的端到端覆蓋。它的價值在於將駕駛者從枯燥的機械操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留給真正的駕駛樂趣。
需要指出的是,吳會肖在發佈會上反覆強調了“人機共駕”這一點,並明確:輔助駕駛不能替你越野,“這個真沒有”。
真正有的,是“遠紅外夜視系統”,它能在夜間、大霧甚至沙塵天氣下,幫助駕駛者識別前方物體。這並非一個常用功能,但對於一臺時常需要應對非理想環境的越野車來說,它更像是一種底層的安全冗餘,在關鍵時刻,能提供額外的感知能力。
回到城市,這套系統同樣致力於解決大型車的“生存”難題,通過記憶泊車、100 米循跡倒車等功能,降低在狹窄空間挪車的難度。
另外,坦克 500 這次還把小藍燈給加上了。
智能座艙方面,全新坦克 500 採用了基於高通 8295 芯片的 Coffee OS 3 系統——當然這是預料之內的,真正有趣的是,長城在發佈會中表示,這套系統的交互邏輯吸取了“10 後是最好的設計師”這一觀點。
簡單來說,這意味着座艙的交互邏輯在試圖擺脫工程師的參數思維,轉而回歸家庭成員,尤其是孩童的直覺化操作。
後排那塊 17.3 英寸的吸頂屏,便是這種理念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提供了娛樂功能,更在細節上考慮周全,提供觸控、語音、手勢、遙控器、觸摸等多達 6 種控制方式,試圖讓每一個家庭成員,無論老幼,都能找到最順手的使用方法。
從植根於東方審美的外觀,到內裏強悍且高效的混動心臟,再到座艙中對用戶場景的細緻考量。坦克 500 正在試圖將兩種看似矛盾的氣質融爲一體:它既有足以應對前路險阻的硬核實力,又具備體察入微、關照全員的細膩心思。
這恰如發佈會上被反覆提及的那個比喻——一個溫和的巨人。
坦克想聊的,不只是車
當產品力的各個維度被逐一鋪陳開,全新坦克 500 的市場畫像也隨之清晰,這輛硬派越野車,正試圖將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市場。
這種改變,從一個顏色開始。
魏建軍在發佈會上花了不少時間,去解釋新顏色“敦煌綠”這一命名的由來。他表示,這個名字並非營銷團隊的包裝,而是他本人的堅持,爲的是擺脫過去漆色命名喜歡“沾點洋味兒”的習慣。
這是一種品牌姿態的物化:從追隨國際標準,到主動從東方文化中尋求審美認同。
這背後,是坦克品牌試圖重新定義“豪華越野”的核心價值。用魏建軍的話說,坦克爲用戶提供的,不止於工具屬性,更是一種情緒價值。
基於這個邏輯,它與豐田普拉多的競爭,便從單純的功能、性價比之爭,上升到了“生活方式”的對話。普拉多在過往代表着極致可靠的工具,而坦克 500 則在此基礎上,試圖扮演一個更豐富的角色——它是一個情緒的載體,一個圈層社交的媒介。
它與另一個對手——以理想 L 系列爲代表的家庭 SUV——的對話,則建立在不同的價值基點上。
如果說理想解決的是家庭城市出行的“效率與舒適”問題,那麼坦克 500 則是在回應這個問題的同時,額外提供了一種“掙脫束縛、拓寬生活半徑”的可能性。
這種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洞察,最終也物化在了全新坦克 500 提供的兩種動力選擇上。它們分別吸引着兩種心態截然不同的用戶。
選擇 Hi4-T 的用戶,他們或許尊重並熱愛傳統越野的機械內核,但又主動選擇用更高效、更現代的混動技術去實踐這份熱愛。而選擇 Hi4-Z 的,則更像是被電驅性能和行駛品質所吸引,硬核的越野能力對他們來說,或許不常用,但必須要有,這是一種對車輛能力邊界的探索。
這兩種混動路徑的選擇,本身就是坦克品牌對未來的宣言:無論用戶的具體偏好如何,品牌通往未來的技術路線,都已堅定地指向了新能源。
但坦克品牌的視野,顯然不止於此。在發佈會後半段的對談中,一些看似即興的問答,反而透露出其更長遠的規劃和野心。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首次對外展示了自研的 4.0T V8 發動機,而在今晚的發佈會裏,面對是否會將其搭載於坦克車型上的直接提問,魏建軍並未給出確切的承諾,但他說:
V8 不是超跑的專屬,(搭載它的車)可以是一個頂級的 SUV。
這句話,清晰地釋放了兩個信號。
其一,是技術上的亮劍。這表明長城在傳統大排量內燃機領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技術積累。其二,則是品牌向上探索的野心。這暗示了坦克的未來,有可能向更高端、更豪華的市場區間發起衝擊,去和國際一線豪華品牌在頂級產品上進行對話。
這種全球化的視野,也體現在對汽車運動的態度上。
魏建軍將賽車運動定義爲“文化表達的最高形式”,並表示將積極參與包括雨林挑戰賽在內的國際賽事。這些年來,長城一直在嘗試輸出品牌文化和生活方式。而賽道,將成爲其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技術認同和品牌共鳴的重要舞臺。
今晚發佈的這輛坦克 500,更像是坦克品牌發展至今的一個階段性樣本,體現了一家中國車企在技術、文化、品牌三個維度上,同時建立起來的自信。
它所努力的方向,也已經超越了一臺交通工具的範疇,更像是在打造一個以越野爲起點的“文化產品”——它承載着用戶的情緒價值,構建起一個活躍的社羣,並開始嘗試向全球市場,講述一個來自東方的、關於探索與生活的新故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