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啓技術,應付賬款,鉅額白條

大樹的格局
08/10

一個小夥伴兒問,2024年光啓應收賬款是18.24億,而營收才15.58億,這是什麼鬼生意?

今天就聊聊這個事兒。這賬面上看起來確實有點魔幻。光啓收的“鉅額白條”(應收賬款)比實打實進賬的營收還多。要是放在其他企業,就這,股價早就崩了。

但這事兒擱軍工超材料行業,特別是像光啓這樣做系統級供應商的,還真不是個事兒。這裏核心就一句話:不是錢沒收回來,是錢還沒到該確認的時候!軍工訂單跟普通買賣不一樣,光啓現在乾的是“端到端”的系統工程。

比如光啓給客戶供貨,不是交個螺絲就能開發票的,你得等整架飛機驗收合格,全軍品流程走完才能確認收入。但原材料採購、車間人工這些成本,你光啓可是實打實先墊進去了啊!

往深了說,這事兒其實是:明明是好事兒,就是被賬面數據暫時“拉了後腿”,本質上是光啓業務地位升級必須經歷的階段。

光啓的業務已從過去的“超材料隱身貼片”,升級爲如今的“機體航電系統總成”。價值量實現質的飛躍,但驗收節點也從“交貨確認”變爲“裝機試飛成功纔算數”,中間可能要間隔半年。這18億應收賬款裏,大半(50%-60%)都來自這類高價值訂單。

客戶產能迎來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是光啓產能擴張根本趕不上訂單增速。2024年709基地二期剛投產,株洲905、天津906基地就馬不停蹄地啓動建設,完全是訂單追着產能跑的節奏。

不必擔心訂單,只要光啓有新增產能,就有訂單應聲落地。比如去年10月709基地二期剛投產,今年2月春節剛過,就立刻拿下了7.8億的訂單。

此外,軍品結算有固定週期,常集中在四季度打款。2024年報的應收賬裏,可能一大塊是12月交付的貨。按客戶流程,錢得2025年一季度才能到賬,事實也是如此(2025年一季報)。

話說回來,雖然應收不是壞賬(軍工違約概率極低),但墊資壓力確實大啊!2024年理財資金趴着36億,不是不想花,是軍品項目週期逼着光啓必須屯糧過冬。

在這種情況下,光啓破解之道就是產能拉滿,縮短交付週期。株洲905基地一期今年量產,天津906基地跟進,測試暗室從10個擴到21個,把交付“堵點”打通,應收就能加速變現。

另外,光啓也會與客戶談判賬期。現在光啓是系統級供應商,話語權上來了。新訂單肯定會談“節點付款”這個問題,比如預研付30%、試樣付50%,不能全堆到驗收才確認。

還有,光啓會加速民品佈局。如無人機、智能汽車檢測這些民用業務,特點就是回款快,今年下半年106基地開始發力。用民品現金流反哺軍工墊資,兩條腿才走得穩。

說白了,這18億應收是光啓技術地位升級的“勳章”,也是現階段必須扛的包袱。你看2025年一季度訂單已排近15億,等產能和流程跑順了,應收會逐漸減少,營收會越來越多。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