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提前數年終止,通用汽車與寶馬或許會堅定地爲新車型配備美國本土製造的電池。但政策的急轉彎,正迫使這兩家巨頭重新擁抱中國電池產業的成熟優勢。
7500 美元的消費者稅收抵免曾是撬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關鍵槓桿。這筆補貼既幫助購車者抵消了電池帶來的高昂成本,也推動車企加速將生產環節與供應鏈轉移至美國本土。通用汽車和田納西州的 LG 新能源工廠、寶馬與南卡羅來納州的 AESC 工廠的合作,都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然而,美國政府突然終止清潔能源計劃,讓車企的本土化佈局瞬間失去了經濟支撐。
政策變動的影響迅速顯現。《華爾街日報》披露,通用汽車已決定從寧德時代採購磷酸鐵鋰電池,用於下一代雪佛蘭 Bolt 車型。儘管進口電池需繳納約 80% 的關稅,但寧德時代憑藉全球最大的產能規模與成熟的製造技術,仍能讓通用的採購成本低於等待本土生產的隱性支出。其現有供應商 LG 新能源雖計劃改造田納西州工廠以生產磷酸鐵鋰電池,但改造工程要到 2027 年底才能完成 —— 在這段產能空窗期,寧德時代成了唯一可行的選擇。
寶馬的境遇如出一轍。其合作伙伴 AESC(日本電池製造商,在華設有多家工廠)今年早些時候以 “政策與市場的不確定性” 爲由,暫停了南卡羅來納州兩座工廠的建設。原本,這兩座工廠將爲寶馬位於該州伍德拉夫的電池組裝廠供應電芯。如今計劃擱置,AESC 只能從中國工廠進口電池。雖然同樣面臨關稅壓力,但該公司在華已構建起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供應鏈,加上多年積累的低成本生產經驗,其中國工廠的電池成本仍低於臨時啓動其他產地的應急方案。
對消費者而言,這場供應鏈調整未必是壞事。通用汽車計劃明年初推出新款雪佛蘭 Bolt,寶馬的 “新世代” iX3 也即將上市。今年早些時候的原型車試駕中,iX3 已展現出令人驚豔的續航與智能表現 —— 即便電池產地變更,車企仍在努力確保產品力不受影響。
這場政策與市場的博弈,折射出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深度交織。美國試圖通過本土製造法案重塑供應鏈,卻因政策搖擺讓車企陷入被動;而中國電池產業憑藉十年積累的規模效應與技術成熟度,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持續提升。對通用和寶馬來說,選擇中國電池或許是無奈之舉,但在商業邏輯中,這卻是填補產能缺口、維持產品競爭力的最優解。
當政策紅利退去,市場規律終將回歸主導。這場電池採購的轉向,或許只是全球新能源產業格局調整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