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披露、股價閃崩,被內卷的和黃醫藥(00013)為何獲南下資金加速買入?

智通財經
08/09

自今年4月7日受外部因素及恒指大盤震盪影響,股價暴跌22.12%後,和黃醫藥(00013)股價開啓了一段波動拉昇行情,並最終在7月29日盤中觸及30.75港元,刷新了今年以來的股價新高。

然而就在市場認爲公司股價有望乘着港股創新藥浪潮的東風再創新高時,和黃醫藥新出爐的2025半年報卻給了市場“一記重拳”。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8月7日美股盤前,和黃醫藥公佈了其2025年中報業績。財報顯示,公司期內收入2.78億美元,同比下降9.2%;另外,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資股權收益,公司錄得純利4.55億美元,增長16.6倍。

然而在上述財報數據背後,公司三大創新藥核心品種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的國內銷售額均大幅下滑30-50%,以致公司當期自有產品銷售額同比下降22%。

由於今年1月和黃醫藥已官宣剝離其中藥業務現金牛,創新藥業務成爲其收入的中流砥柱,如今三大核心品種收入均出現大幅下滑,無疑讓投資者懷疑創新藥業務能否順利“接班”,撐起和黃醫藥後續的業績增長。

剝離中藥業務後,創新藥難撐重擔?

在此次中報,和黃醫藥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其淨利潤增長。其當期錄得淨利潤4.55億美元,增長16.6倍。而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資股權收益”。而這個指的就是公司年初出售中藥業務的所得收益。

今年年初,和黃醫藥發佈公告,擬向金浦投資出售上海和黃藥業35%的股權,交易總金額34.83億元,擬向上海醫藥出售上海和黃藥業10%的股權,交易總金額9.95億元,合計總金額爲44.78億元(6.08億美元)。交易完成後,和黃醫藥僅持有上海和黃藥業5%的股權。而對應估計公司錄得稅前收益約4.77億美元。這便是其16.6倍淨利潤增長的由來。

實際上,出售中藥業務在當時被市場解讀爲和黃醫藥加速創新轉型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然而,對和黃醫藥來說,雖然剝離中藥資產表明了公司創新轉型的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短期內公司業績失去了重要基石。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上海和黃醫藥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4.7億元,淨利潤6.25億元,是和黃醫藥穩定的業績引擎。而在失去中藥資產的業績支撐後,2024年和黃醫藥整體業績表現不佳,總收入、毛利潤、淨利潤均成同比下滑趨勢。其中,年度收入爲6.30億美元,同比下滑25%;歸母淨利潤3770萬美元,同比下滑63%。

也就是說,目前創新藥需要撐起和黃醫藥後續的業績增長。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力藥物的國內銷售額卻全線下滑。其中,愛優特®(ELUNATE®,呋喹替尼)收入降至4300萬美元(同比下滑29%),原因在於結直腸癌三線治療領域競爭加劇蘇泰達®(SULANDA®,索凡替尼)收入降至1270萬美元(同比下滑50%),原因在於受生長抑素類似物藥物衝擊;而沃瑞沙®(ORPATHYS®,賽沃替尼)收入降至1520萬美元(同比下滑41%),原因在於其受競品納入醫保影響。

不過相比於受內卷影響的國內市場,和黃醫藥核心品種在海外市場及授權合作方面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在合作方武田推動下,呋喹替尼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銷售額達1.63億美元,同比增長25%。而另一款賽沃替尼聯合奧希替尼在中國獲批用於MET擴增EGFR突變NSCLC二線治療,覆蓋30%耐藥患者,則觸發了阿斯利康1100萬美元里程碑付款。

由於呋喹替尼的海外收入佔公司腫瘤收入比重達到69.45%,因此,受呋喹替尼海外收入增長抵消影響,公司腫瘤產品收入最終同比僅減少4%,最終綜合收入僅減少9%。

其實相比於因國內內卷造成的收入下滑,市場更擔心呋喹替尼爲首的出海品種放量不及預期。因爲在武田製藥推動下,去年下半年呋喹替尼已在日本、歐洲等美國以外核心區域開始商業化放量。而且相比歐盟,日本還是武田製藥的本土戰場,因此經過24Q3的准入鋪墊階段後,市場對其今年的增長抱有較高期待。

是技術性調整還是投資者分歧放大?

回到二級市場,不難看到,和黃醫藥股價自4月初因外部環境震盪影響跌破BOLL線下軌後,其後續股價大部分時間都在BOLL線的中軌至上軌之間浮動,這一股價表現也契合了今年港股創新藥拉昇行情。

若參考往期股價走勢,和黃醫藥股價在7月29日拉出大陽線突破BOLL線上軌後,市場其實便會有一個股價往中軌迴歸的預期。結合量能來看,7月29日當天,和黃醫藥的成交量爲1636.28萬股,雖然較前幾日略有放量,但整體依舊在2000萬股以下,並在接下來的“三連跌”中,其股票成交量也是逐日遞減,說明當時場內惜籌情緒明顯。8月4日,和黃醫藥股價觸及BOLL線中軌後開始反彈震盪,此時對應成交量均在1000萬股以下,側面說明這些都還屬於技術性調整範疇。

直到8月8日,也就是和黃醫藥25中報披露的次日,公司股價出現斷崖下跌,且全天“貼地飛行”最終大幅收跌15.99%,單日成交量高達7028.70萬股,刷新公司上市以來的最高記錄,而對應換手率也從前日的0.69%大幅增至8.06%,顯示出場內分歧加劇,市場恐慌情緒明顯。

從經紀商交易席位能夠明顯看出內外資對和黃醫藥的態度差異。實時數據顯示,當日,中國投資、富途證券和中銀國際爲和黃醫藥的買方前三席,分別淨買入513.15萬股、118.20萬股和90.55萬股;而JP摩根、巴克萊亞洲和摩根士丹利爲賣方前三席,分別淨賣出524.20萬股、423.45萬股和122.45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通資金一直是和黃醫藥近20日來最大的買方,深滬兩大渠道合計買入量高達1430.52萬股。很顯然,和黃醫藥8月8日的大跌觸發了港股通資金“越跌越買”的策略,說明投資者或在博弈和黃醫藥中長期收益。

因爲除了上述“三劍客”外,預計今年國內獲批的索樂匹尼布同樣也是和黃醫藥年內的一大看點。智通財經APP瞭解到,ITP國內存量患者2027年有望超過30萬人,67%患者進入2線治療,創新療法有限,競爭格局好。而索樂匹尼布針對2線 ITP的中國註冊III期臨牀結果亮眼,並在去年ASH年會上更新了長期治療的數據,結果亮眼:長期持續應答率爲59.8%,有望成爲ITP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雖然該藥上市時間表比市場預期晚了1年時間,但公司在此前2024年報預計該藥將在今年年底完成血小板減少症的上市申請評審。後續若公司開啓索樂匹尼布的海外BD授權,該藥或成爲和黃醫藥接下來的一個新增量。在目前看重創新藥BD交易的市場環境下,這或許會提高和黃醫藥後續的值博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