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英特爾董事長Frank Yeary今年早些時候曾試圖剝離英特爾代工業務,甚至將其出售給臺積電,但遭到今年3月份上任的英特爾CEO陳立武的強烈反對。其他董事支持Frank Yeary,但董事會內部發生了衝突,最終導致陳立武的最新籌集新資本和收購一家人工智能(AI)公司的戰略舉措失敗。英特爾董事會官方仍支持陳立武,但他的領導地位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內部和外部壓力。
董事長試圖出售英特爾的製造資產
今年早些時候,有報道稱,英特爾計劃將其英特爾代工製造部門分拆爲一家由英特爾、臺積電以及博通或英偉達等大型無晶圓廠芯片設計公司共同擁有的獨立公司,這些公司必須對新實體進行投資。另一份報道稱,英特爾將把英特爾代工業務全部或部分出售給臺積電。臺積電將獲得對生產實體的運營和戰略控制權,並必須“修復”英特爾的製程技術。英特爾從未證實這兩項計劃,但最新報道顯示,這兩項計劃均由英特爾董事長、前投資銀行家弗蘭克Frank Yeary斡旋。
報道稱,自2025年3月陳立武上任以來,他就英特爾是應該維持自主半導體生產還是徹底退出代工業務,與董事長及部分董事發生了衝突。據報道,與Frank Yeary和其他一些董事不同,陳立武認爲內部芯片製造對英特爾的競爭力至關重要,並且有助於保護美國供應鏈免於過度依賴臺積電和三星等海外公司。
但這些交易是否可行?出於技術和商業原因,臺積電從未想過收購英特爾的晶圓廠或製造資產。
從技術層面來看,臺積電的員工缺乏英特爾基於EUV的工藝流程經驗,因此很難幫助英特爾改進其Intel 3或Intel 18A製造技術。此外,這兩個節點都已被英特爾及其第三方客戶使用(Intel 18A節點也將使用)。將臺積電的工藝技術遷移到英特爾美國晶圓廠非常複雜,因爲儘管兩者都使用了ASML的EUV光刻機以及應用材料、科磊和泛林集團等製造商的許多其他工具,但每家公司的工具、校準和特定供應商的設置都有所不同。ASML的光刻系統通常會根據各自公司的工藝配方進行定製調整或添加模塊。
英特爾和臺積電也採用不同的蝕刻和沉積方法,即使是材料(例如光刻膠或蝕刻化學品)的微小變化也可能導致良率損失或性能變化。供應商名單也各不相同,因此臺積電批准的材料可能無法在英特爾的生產線上可靠地工作。歸根結底,即使是氣流、溫度穩定性或掩模處理方面的微小變化,也可能導致尺寸和電氣特性發生變化,從而使轉移成本高昂且風險高昂。
出於商業原因,臺積電幾乎沒有動力幫助直接競爭對手改進其芯片生產。在不確定這些晶圓廠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和盈利的情況下,臺積電也幾乎無意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晶圓廠。此外,英特爾在美國的EUV產能既無法滿足自身需求,也無法滿足臺積電客戶的需求。
臺積電考慮與美國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規避特朗普可能要求其在美國國內生產N3和N2芯片的關稅。然而,既然該公司承諾在一段未知的時間內向其美國生產設施投資高達1650億美元,其與英特爾合作的動力就已消失。
對於英特爾而言,與臺積電合作帶來的好處也有限:臺積電工程師可能無法在良率或性能方面顯著提升Intel 18A節點。將臺積電的製程轉移到英特爾的美國晶圓廠,將使英特爾在愛爾蘭和以色列的工廠成爲唯一運行英特爾自有製程的工廠,這可能會損害這些工廠的經濟效益,因爲先進製程的開發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而這些資金只有在多家晶圓廠進行大批量生產時才能獲得。而臺積電則不太可能將其尖端技術部署到英特爾的海外晶圓廠,即使在合資公司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爲這可能導致產能過剩,並損害公司的利潤率。
內部衝突導致決策放緩
據報道,儘管擬議的行動毫無意義(甚至完全沒有意義),但它們在董事會層面引發了內部衝突,影響了陳立武的舉措。
陳立武試圖通過華爾街銀行籌集數十億美元,以增強英特爾的財務狀況並投資於產能,但遭到董事會的否決。此外,董事會冗長的辯論也導致收購一家人工智能(AI)加速器開發商的計劃被擱置,該計劃旨在縮小與英偉達和AMD的差距。據報道,這筆交易原本可能由另一家科技公司收購,但並未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