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匯天飛行汽車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邁入關鍵節點。
8月5日,小鵬匯天CEO趙德力透露,小鵬匯天試飛員團隊已正式組建並上線,標誌着其飛行汽車項目正式進入規模化試飛階段。
在資金保障層面,小鵬匯天於7月15日宣佈完成2.5億美元的B輪融資。公司表示,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飛行汽車的持續研發、生產設施建設及商業化落地等關鍵環節,加速項目從“能飛”向“能量產”跨越。
不過,儘管小鵬匯天在技術、資金和產能方面持續推進,飛行汽車的真正商業化落地仍面臨政策、基礎設施與場景構建等多重考驗。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城市空中交通雖具想象空間,但在短期內仍面臨較高門檻。相比複雜空域中的城市通勤,應急醫療物資運輸、景區觀光等相對封閉場景更有可能率先落地,形成示範效應。他認爲,深圳在直升機醫療救援方面已有成熟運營模式,飛行汽車可在大灣區借力切入,打造協同補位的新型應用生態。
“陸地航母”加速量產
隨着飛行汽車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小鵬匯天也在低空經濟的浪潮中不斷邁出關鍵步伐。
8月初,隨着試飛員團隊正式上線,小鵬匯天宣佈其飛行汽車項目正式進入規模化試飛階段,標誌着這一未來出行技術正逐步從“能飛”向“能量產”跨越。
作爲國內最早進入飛行汽車商業化探索的企業之一,小鵬匯天正圍繞核心產品“陸地航母”持續釋放技術進展。該產品結合地面與空中出行能力,被定義爲“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是其多年來投入重金研發的戰略級產品。
據趙德力介紹,“陸地航母”採用先進的分佈式動力系統,即便單個螺旋槳在飛行中出現故障,整機仍具備穩定的飛行能力,在飛行安全性上實現突破性提升。此外,其搭載的單杆操控系統爲行業首創,通過一杆集成控制飛行操作,進一步降低操作門檻,增強用戶體驗。與此同時,產品還配備了備份切換裝置,在主操縱桿失效時自動啓用返航功能,提升系統容錯性與飛行智能化程度。
技術突破的背後,是鉅額研發投入與持續的資本支持。去年8月,小鵬匯天完成1.5億美元B1輪融資,並同步啓動B2輪融資。時隔一年,2025年7月15日,公司宣佈完成B輪總額2.5億美元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飛行汽車的技術研發、量產工廠建設及商業化運營推進。
據不完全統計,小鵬匯天目前已累計完成融資超7.5億美元。此外,公司還分別於2022年11月和2025年4月,獲得60億元授信額度以及12.6億元銀團貸款。這爲其研發創新和產業化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在今年3月公開表示,過去10年,小鵬汽車生態企業小鵬匯天在飛行汽車領域累計投入已超過100億元。目前公司擁有約1400名飛行汽車研發人員,僅2025年就計劃投入資金超30億元。
在產能建設方面,小鵬匯天也在全力推進量產節奏。公司全球首座飛行汽車量產工廠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正處於設備調試階段,預計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投產。按照規劃,“陸地航母”飛行汽車將在2026年實現首批量產交付。
與此同時,“陸地航母”的適航審定工作也在同步展開。繼去年完成全球首次公開飛行演示後,該產品已正式進入民航適航認證流程。今年3月,民航相關部門已發佈該型號適航“專用條件”徵求意見稿。近日,其飛行體生產許可證(PC)申請也已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獲得型號合格證(TC),爲後續量產銷售鋪平合規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品形態設計上,“陸地航母”實現了真正的陸空一體轉換。整車搭載全球首創的車載自動分合機構,用戶可通過一鍵操作,在5分鐘內完成地面行駛體與飛行器的結合與分離。飛行器採用可收納式結構設計,地面部分爲具備合法上路資質的電動汽車,僅需C類駕駛證即可駕駛,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和可達性。公司還表示,該飛行器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被完整收納於汽車後備廂的雙座飛行器,具有極高的空間適配能力。
但可以確定的是,藉助先發優勢和持續投入,小鵬匯天已在中國飛行汽車產業的技術端和產業端建立起一定壁壘,並有望成爲低空經濟發展初期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政策東風頻吹飛行汽車加速起飛
作爲低空經濟的典型代表企業,小鵬匯天的佈局不僅依賴於企業自身在技術、資本與產能方面的投入,也得益於政策環境持續釋放的利好信號。事實上,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低空經濟正在成爲新一輪產業競爭的重要高地。
7月4日,民航局宣佈正式組建“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整合此前的多個部門並下設6個專項工作組,標誌着低空經濟管理機制的系統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根據部署,民航局下一步將圍繞發展規劃、適航審定、市場監管、飛行運營、飛行服務調度平臺及安全監管體系等關鍵領域展開工作,推動低空經濟實現安全有序發展。
就在同一天,四川省發佈《關於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將低空經濟列入15個新興產業重點方向之一。廣州市也於7月1日召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圍繞科研製造、應用示範、生態建設、產業協同等多個維度作出系統部署。
在更早之前的6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提出支持深圳深化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跨境飛行、公益服務等通航業務的新模式。政策明確支持深圳完善低空飛行監管規則,爲飛行汽車提供試驗土壤。
自2024年年底以來,國家層面圍繞低空經濟的發展動作頻頻。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將其作爲獨立部門納入國家經濟治理體系。2025年2月,《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提出國家鼓勵發展通用航空,保障低空經濟對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這些頂層設計的持續推進,正在爲包括小鵬匯天在內的創新企業打開政策空間。
從產業預期來看,低空經濟正邁入高速增長通道。民航局此前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增長至3.5萬億元。國元證券發佈的行業深度報告則援引賽迪智庫數據指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達5059.5億元,同比增長33.8%,預計2026年突破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可達30%。其中,飛行器製造與運營服務佔比超過一半,供應鏈、交通、消費等配套產業也正在加速成型。
各地政策的集中發力,也爲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金融資源和基礎設施支持。包括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工具被廣泛用於機場建設、空管系統升級和示範區打造,形成從政策引導、金融支持到試點落地的完整閉環。
不過,低空經濟的快速崛起仍面臨系統性挑戰。朱克力指出,中國在飛行汽車適航認證體系建設上已邁出關鍵一步,但標準體系與產業化需求之間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包括eVTOL在內的新型飛行器與傳統民航規則存在天然的不適配,現有審定機制難以全面覆蓋技術演進帶來的複雜性。
“監管機構需要從傳統的‘一刀切’轉向模塊化、分級管理,設定分階段適航許可路徑,允許企業以可控節奏迭代產品。”朱克力表示。例如,在動力系統、飛控架構等核心節點上,可設定分級驗證標準,引入臨時適航機制。小鵬匯天的適航申請已被受理,這是積極信號,但當前企業與政府在試飛數據共享、仿真驗證模型等方面仍協作不足。
朱克力建議,企業應主動開放部分技術驗證過程,而監管部門則應提前介入研發流程,推動建立“風險共擔”的沙盒機制,確保標準不會滯後於技術演進。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