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篇——產業變局中的價格信號

央廣財經
08/12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報道,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獨特作用。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7月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爲10.59億手,同比增長近50%,期貨市場活躍度提升,一些投資品種表現亮眼,爲金融市場穩定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期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7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爲10.59億手,成交額爲71.3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89%和36.03%。1至7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爲51.35億手,累計成交額爲411.0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11%和23.09%。

  今年7月大宗商品期貨成交量同比顯著增長,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什麼?

  國投期貨研究院院長丁丁說:“目前主要的驅動因素來自於在反內卷的政策驅動之下,前期跌幅過大的焦煤、多晶硅、碳酸鋰品種出現了v型反轉,市場整體的波動率顯著提升。價格的提升會引發交易者的熱情,市場對未來有樂觀的預期,改變了之前的悲觀情緒,所以觸發了投機性需求,市場的高波動性也給市場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流動性。另外,伴隨着價格的持續走高,實體經濟的參與者也增加了對期貨工具的使用,對沖風險的積極性也在提升。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促進了市場整體的成交量出現顯著提升。”

  按照成交額統計,排名各商品期貨交易所前三的品種分別爲上期所的黃金期貨、白銀期貨、原油期貨,鄭商所的純鹼期貨、玻璃期貨、燒鹼期貨,大商所的焦煤期貨、棕櫚油期貨、豆粕期貨,廣期所的多晶硅期貨、碳酸鋰期貨、工業硅期貨。

  中糧期貨副總經理、國家高級黃金分析師邱菡儀分析,黃金、原油等傳統品種交易活躍,反映出市場的避險需求已經從短期的“對沖”轉化爲長期的“配置”。

  邱菡儀介紹:“貴金屬和原油的活躍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包括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關係密切,黃金、白銀和原油佔據了上期所的成交三甲,反映出逆全球化對全球市場的衝擊、地緣政治衝突的加劇,導致美元信用隨着美債的高懸搖擺,通脹的壓力又因爲能源和勞動力的剛性而黏性十足。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全球範圍內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包括央行都在尋求美元信用的規避風險工具,這是推動避險的資產避險需求增長的主要力量。”

  邱菡儀預計,這樣的趨勢還將延續,避險需求在比較長的時間裏仍然會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按照成交量統計,排名各商品交易所前三的品種分別爲上期所的螺紋鋼期貨、白銀期貨、熱軋卷板期貨,鄭商所的玻璃期貨、純鹼期貨、PTA期貨,大商所的焦煤期貨、豆粕期貨、聚氯乙烯期貨,廣期所的工業硅期貨、多晶硅期貨、碳酸鋰期貨。上海期貨及衍生品研究院戰略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張宜生認爲,螺紋鋼、純鹼等品種的活躍印證了基建和房地產領域的邊際回暖。

  張宜生說:“現在國家在基建方面投入很大,而房地產經過多年調整,也將進入常態化,在底部構成後會有回暖,這是一個很大的反應。中國經濟對國際市場地緣政治衝擊、中美貿易戰衝擊等(的應對)也進入了比較適應的階段。‘熱卷冷卷’產品都是下游精密製造業的原材料,這基本反映出我國目前整體經濟回暖的狀態。”

  多晶硅和碳酸鋰等新能源材料品種成交量出現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什麼?

  國投期貨研究院院長丁丁說:“7月出現了反內卷題材的驅動,宏觀的對沖基金利用這種情緒對行情的推波助瀾作用非常明顯。現在從產業的格局來看,競爭仍然非常激烈,落後的、過剩的產能依然客觀存在,並不會因爲短期政策或者強預期就快速改變供需格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