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 | 新浪科技 羅寧
根據淘寶閃購及餓了麼最新數據顯示,8月7日當天,有30多萬餐飲小店在淘寶閃購平臺上成交突破峯值,餓了麼騎手數量達到去年的3.5倍,平均收入是去年的1.4倍。
最新數據顯示,有395個非餐品牌商家在淘寶閃購月成交突破百萬、66個品牌破千萬,範圍覆蓋3C數碼、美妝個護、運動戶外、服飾、百貨、母嬰、寵物等多個品類。Apple、小米、屈臣氏、迪卡儂、MO&Co、名創優品等著名品牌都在淘寶閃購實現增單增收。目前,接入淘寶閃購的Apple授權專營店超過3000家,屈臣氏門店超過3800家,創優品門店有4500家,小米門店更是達到7000家。門店發貨、30分鐘達的即時消費體驗,讓品牌商家不斷擴大生意半徑。
一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近期發佈的報告認爲,外賣和閃購優惠券對拉動消費有着顯著的槓桿效應。北大的研究顯示,每1元的有效閃購補貼帶動了消費者6.76元的額外消費,預計可撬動近7000億元消費增量,凸顯了數字平臺在促進消費循環中的獨特優勢。
消費券的槓桿效應明顯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爲以服務消費爲主要場景的消費券展現出顯著槓桿效應。
北大團隊以淘寶閃購爲例研究發現,閃購優惠券對外賣消費的拉動係數達到1.65;溢出到線上電商實物消費(不含閃購),拉動係數達到3.11;而從支付端的總消費來看,拉動係數達到6.76。
6.76的拉動係數處於什麼水平?此前課題組對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發放消費券的研究發現,現金補貼和退稅方式的邊際消費傾向值大都在0.2-0.4區間,即1元錢的政府補貼大概有20%至40%轉化爲消費。
北大的研究認爲,我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爲數字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線上線下聯動、多場景融合的消費促進模式,不僅放大了閃購優惠券的政策效果,也凸顯了數字平臺在促進消費循環中的獨特優勢。
報告還指出,基於餐飲類消費非耐用、即時性的特點,閃購優惠券所帶動的新增消費,並不會出現外界所擔心的提前擠出消費者後續消費的效應。
多家媒體公開報道,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二季度的投入達到250億元,如果全年保持同樣的補貼力度,以報告測算的6.76係數來計算,預計可帶來6760億元綜合消費增量,相當於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
在平臺投入帶動的外賣市場擴容浪潮中,中小商戶也嚐到了甜頭。北大研究發現,閃購優惠券對餐飲商戶的營收促進作用存在顯著的規模異質性:閃購優惠券對餐飲商戶在線上、線下營收的正向拉動作用,對中小商戶更爲明顯。
數據顯示,閃購優惠券對小型商戶在線下營收增長的拉動比例更具經濟顯著性,爲44.5%。北大連續五年的小微經營調研報告發現,“小微經營者最大的挑戰在於市場需求不足”,數字平臺在賦能中小微商戶方面的獨特價值,有助於緩解獲客難、流量貴等問題。
小型商戶無論是否參與閃購,其在4月30日淘寶閃購上線後的線下營收均有上升趨勢。閃購平臺的流量溢出,讓小商戶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線上線下融合經營
這波互聯網平臺的消費券,也進一步讓商家和品牌打通線上與線下。小米通過平臺精準發放消費券成功讓線上與門店實現聯動,7月初在淘寶閃購的日均訂單相比5月增長了4倍。而名創優品等公司,則憑藉線上線下聯動助推訂單增長的同時,實現多消費場景的絲滑融合,用戶的復購率、消費品類多元化率上都有明顯提升。
餐寶典創始人汪洪棟此前認爲,“線上線下聯動、多場景融合”這種消費促進模式,可以幫助品牌獲得良性助益。他認爲很多此前沒有嘗試線上下單的用戶,被平臺的消費券有效吸引,並培養出新的消費習慣。而一些茶飲餐飲品牌,也在消費券的推動作用下,實現場景多元化,用戶在一些非剛需時段、非剛需場景的消費意願明顯提高。
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多場景融合”,平臺的消費券政策效力也被有效放大,讓整個生態形成更良性的消費循環、實現深層激活。
多個平臺加入競爭,也改變了以往生態上商家只有少數甚至單一選擇的困境。汪洪棟認爲,更多平臺加入競爭後,商家有了更多選擇,尤其中小商家可以在更均衡、更良性的環境中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這對於整個行業是積極的。
多個餐飲、消費品牌創始人都曾表示,如果品牌只面對單一渠道,那麼很容易陷入惡性競爭的困境,品牌面對單一渠道是相對弱勢、缺少話語權的。當更多平臺出現後,品牌可以更理性、更科學地進行選擇,在這樣的生態下也可以更專注於產品、服務,真正讓消費者獲利。
另外,外賣與堂食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是共生的關係。在數字經濟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經營,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進而擴大生意規模,已經成爲許多商戶的必選項。
這種線上與線下的聯動,給商家帶來的增長性是明顯的。研究模型結果顯示,在淘寶閃購上線後,實驗組商戶平均每戶每週相較於對照組有1744.69元的新增營收,環比上線前,周均線上營收增長約爲101.5%。對於大多數餐飲商家,線上外賣訂單的增長並沒有擠佔堂食的份額,反而起到了幫助商家進行推廣,帶動線下消費的作用。
有專家指出,當前外賣平臺競爭本質是數字化賦能餐飲企業,這種競爭對餐飲市場有益,爲商家提供更多選擇,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同時,各家外賣平臺陸續發文抵制行業內惡性競爭,並提出進一步規範外賣平臺補貼行爲等有關舉措,將進一步規範促銷行爲,理性參與競爭,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另有業內人士認爲,外賣市場憑藉實惠、便利、融合的零售模式,帶動了服務消費市場擴容。市場增量還促進區域消費升級。不少城市借平臺之力挖掘出本地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市場多元化,城市的“煙火氣”更濃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線上與線下聯動,不僅讓商家獲得收益,也讓很多品牌在觸達新用戶上獲得助力。一個頭部連鎖零售品牌負責人認爲,基於電商生態轉化而來的即時零售、外賣用戶,更樂於嘗試高客單價單品,對於品牌收入良性增長、留存高淨值用戶都有關鍵作用。
責任編輯:郭栩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