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發育,中國物流也開始“從全球到全球”

市場資訊
08/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觀察者網)

從“中國到全球”到“全球到全球”,中國物流正在不斷邁入新戰場。

“我們認爲,中國將持續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供應鏈中心。但我們也觀察到一些新的情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是國內外很多企業的唯一供應鏈源頭;但未來很多公司,將會在將中國作爲供應鏈中心的基礎上,在全球持續佈局一些新的供應鏈源頭。從宏觀角度來講,對中國物流企業而言,這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在日前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菜鳥高級副總裁、跨境物流總經理熊偉對觀察者網如是說。

近年來,菜鳥在全球化佈局上動作頻頻。

今年8月4日,菜鳥宣佈升級歐洲G2G(國家間,即全球到全球)跨境物流解決方案。該產品目前支持35個歐洲國家(含外島)之間互發電商快遞,覆蓋99%的歐洲國家及地區,實現“泛歐3日達”。平均每公斤更省1-2歐元,爲本地電商平臺及跨境賣家提供高性價比的物流履約體驗。

此前的6月23日,菜鳥宣佈建立了中東海灣六國(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和沙特)之間互發包裹的跨境物流網絡,全面支持跨境和本地電商物流配送,最快3天即可送達。該服務可滿足本地電商平臺和跨境電商賣家的定製化物流需求,以集中備貨、區域分發的模式,全面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提高商家的本土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被“中國速度”和“中國品質”所改變。

在熊偉看來,隨着中國製造和中國商品的“走出去”,中國物流也在加快出海步伐。毫無疑問,持續地做好C2G(China to global,即“中國到全球”)是中國物流企業“走出去”的關鍵性支撐。但整體來看,東南亞、中東、東歐和拉美市場,一些供應鏈和貿易中心也同樣充滿機會。中國物流網絡在當地乃至全球範圍內所提供的體系化能力,正在激發這些區域型供應鏈中心的效率升級——這也正是中國物流企業和全球物流巨頭角逐的舞臺。

商品從西班牙運到法國比中國運到法國都貴?這正是今天的新機會

在中國物流出海的上半場,物流服務大多是伴隨着商品出海一起成長的。例如菜鳥此前曾和速賣通一起推出“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服務。在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消費者購買來自中國的商品,其跨境包裹的下單到簽收全程僅需五個工作日——相比於傳統跨境包裹動輒兩三個月的物流時效,這是一次極大的效率提升。

在中國物流出海的下半場,中國物流行業的野心,顯然不僅僅侷限於將中國商品輸送往世界各地——完整的物流網絡,永遠是一家物流企業的基礎競爭力,持續地受益於規模的效應。物流網絡就像高速公路,越龐大的網絡越有競爭力,但也越需要更多的商品在上面流通,“跑起來”。

在熊偉看來,中國物流不僅僅可以服務中國供應鏈的出海,也可以服務全球範圍的商品流通,和全球巨頭們競爭。

這也是近年來菜鳥高管罕見地談及物流出海背後的整體思考。

熊偉向我們舉了一個用戶例子。比如在西班牙一箇中小城市,有一家鞋類貿易的家族企業,祖輩從事鞋品製造,孫輩則可能從事鞋品貿易。今天這家企業售賣的商品,可能來自中國義烏,也可能來自土耳其等其他地方。但是,當這家企業的商品不僅僅要賣到西班牙,更要賣到歐洲,那麼一個關鍵的因素就出現了——跨境物流的性價比。

“好比它的商品從西班牙賣到西班牙,運費2歐元可能就夠了。但是從西班牙賣到法國可能要8歐元,賣到德國甚至可能要一週以上,運費也上漲道10歐元……商品從西班牙運到法國、德國,甚至比從中國運到法國或者運到德國都貴,這些正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新機會。”

熊偉表示,在泛歐市場上展現出現的這些現實情景,驗證了一點:過去中國物流,通過前期投入(物流網絡建設等)、貨架電商和加盟制快遞所積累的這種能力和模式,在如今很多的海外市場中找到了可以複用的場景:比如一些國家的社區電商和區域配送,比如海外倉的商業化和本地對本地的物流服務等。

熊偉認爲,在出海蔘與全球化競爭的過程中,菜鳥與傳統的快遞物流同行,分屬於不同的細分市場。在現階段,菜鳥仍聚焦於以全球電商相關爲主的物流快遞服務爲突破點——“這裏面的很多要求是和國內快遞相近的,比如時效性要有優勢,配送要穩定、便利,成本要足夠低,能夠應對電商市場的快速爆發等等。”

據熊偉介紹,整體而言,海外用戶的時效體驗是在上升的。菜鳥目前向海外用戶主推“5美金10日達”和“10美金5日達”兩大類產品。目前,“5美金10日達”的產品在菜鳥內部佔據約70%左右的份額;“10美金5日達”的產品已逐步佔到了20%-30%的份額——菜鳥最早的主力產品“2美金20日達”,目前僅在少數國家的少數品類上使用。

熊偉認爲,和海外的同行相比,菜鳥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建立了以跨境物流、海外倉和本地快遞相結合的綜合解決方案,這給很多用戶在使用、協同和效率提升上保留了空間;其二是堅持提供有品質的服務,在服務體驗和時效性有突破的情況下提供性價比;其三是堅持長期經營,在部分國家做深耕,保持在很好的合規水位——尤其是在一些短期的價格戰和市場波動裏面。

“我們的全球網絡和長期主義經營策略,讓我們可以在很多國家持續地、穩健地提供物流服務。”熊偉說,“我們希望在物流領域深耕。因爲任何物流網絡,它本質上是作爲下一代的貿易基礎設施,當它的時效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的時候,那麼它就會激發出很多原來人們意料之外的商業模式。”

掘金“全球化”,菜鳥邁入3.0

在我們看來,從C2G到G2G,菜鳥的能力邊界已經發生了3次實質性的變化。

菜鳥的第一個角色是能力中臺。在阿里系電商的快速崛起階段,菜鳥提供的是一整套物流服務能力。在這個階段,菜鳥的主要任務是將中國龐大的商品供給與社會化的物流基建調用起來,保障阿里系電商的運轉和流動。

菜鳥的第二個階段是公共物流服務商。在這個階段,菜鳥不僅僅服務於阿里系電商,作支持單位;菜鳥更多的是能將其能力獨立提供給外部客戶,並進行商業化。一個重要的轉型標誌,就是菜鳥外部客戶比例的不斷上升。

如今的“全球到全球”,是菜鳥的第三個階段,菜鳥進一步將其物流服務延展到海外——與國內類似,從服務淘寶、天貓到服務其他國內企業。菜鳥在海外也經歷了從服務速賣通等阿里系電商,到服務其他全球企業的過程。

對於菜鳥的發展階段,熊偉則認爲,菜鳥經歷了從1.0到3.0的演變。

熊偉認爲,菜鳥創立後的第一個五年,是菜鳥的1.0階段。在那個時代,菜鳥主要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的平臺型公司,也是在那個時代,菜鳥推出了菜鳥APP、菜鳥電子面單等技術和服務。這些技術和服務,在今天的市場上依然是受到歡迎的。

菜鳥的2.0階段,大致是菜鳥的第二個五年,即2018-2023年。菜鳥除了要做好一家產業互聯網公司,同時也在紮根一些關鍵的服務和能力,比如倉的建設,比如供應鏈服務等等。同樣也是在這個階段,跨境服務、倉服務和配送服務等關鍵能力開始快速積累。

“我們會把現在的菜鳥定義爲3.0時代,更強調的是我們的全球化和市場化。在2.0時代我們已經開始服務外部客戶,但可能當時整個阿里的業務在我們的整體服務中佔比還是比較高的,而今天我們是在加速全球化,我們全球化、市場化的業務佔比是越來越高的。”

熊偉透露,目前菜鳥的全球化業務,已經佔整個菜鳥的一半以上。

“菜鳥1.0時代,我們最主要的投入是在技術方面,包括平臺技術的推廣等等;菜鳥2.0的階段,我們針對性地在一些重點節點的建設和產業化的自建方面做投入;菜鳥3.0的時代,我覺得我們一方面會持續加大在國內外重要節點的投入,同時也會加大在新技術上的應用,比如AI科技、無人車和自動化等等。”

對於一個越來越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菜鳥而言,今後的商業化計劃怎麼走?

熊偉對觀察者網表示,菜鳥的客戶結構是非常多元、立體的。其中,最頭部的一些大型電商平臺,阿里系電商平臺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客戶可能都是十億級甚至百億級的體量;同時,菜鳥也有很多品牌和大賣家客戶,可能是上千萬到上億左右;此外,菜鳥也有很多幾十萬、幾百萬規模的中小賣家,甚至個人賣家客戶。

“對不同的類型的客戶,菜鳥對應的推廣和服務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對頭部客戶,菜鳥需要建立的是長期的合作關係,提供更加定製化的方案,甚至我們的網絡拓展和優化,也要跟他們的業務規劃有比較強的互動和綁定。對一些大中小賣家,我們更多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區域化銷售模式,在一個更立體的結構上持續向前推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