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 付克友
東方甄選的K線圖一路上揚,創始人俞敏洪和他的“俞你同行”正在內蒙古遊山玩水。
8月8日,東方甄選股價收盤漲幅12.32%,報29.54港元,市值突破300億港元,短短一個月,股價翻番。如果以年內最低10.12港元計,其股價漲幅達191.9%。
回想2024年7月,東方甄選與董宇輝正式分家,消息公佈當日,公司市值蒸發30億港元。當時的市場普遍預測:失去超級主播的直播機構,註定走向衰落。
事實“打臉”了這個預測。值得追問,東方甄選到底做對了什麼?憑什麼能夠穿越流量的週期?
首先,是堅定的戰略選擇。與董宇輝的“體面分手”,可以說是東方甄選最艱難卻最關鍵的決定。表面上,是因爲複雜的輿論紛爭,讓俞敏洪苦不堪言,難以忍受,但實質上是他對於“主播驅動”這一流量變現模式的告別。
俞敏洪爲他的“斷舍離”,支付了數以億計的“分手費”,甚至引發了東方甄選投資者的質疑和憤怒。這樣的大手筆,可以看作是俞敏洪回應輿論所謂“鐵公雞”的污名化與“虧待董宇輝”的指責,但絕不是俞敏洪意氣用事,或者說被輿論牽着鼻子走,反而體現戰略選擇的果斷與堅決。
因爲董宇輝的這場危機,證明了一個關鍵認知:直播間的高光時刻是煙花,供應鏈的紮實程度纔是地基。東方甄選沒有急於尋找“下一個董宇輝”,而是將戰略重心轉向供應鏈與自營產品,由此完成了從“主播驅動”到“產品驅動”的進化。
三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自營品GMV(交易總額)佔比提升至39%,品種突破了600款,冷鏈覆蓋率達92%,這背後意味着供應鏈的深度整合。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以“透明化供應鏈”策略讓衛生巾產品上線即售罄。也就是通過溯源直播,展示棉花產地與生產工藝,用“新疆棉+國標認證”構建信任鏈,單月銷量突破150萬包,讓消費者從“爲流量買單”轉向“爲品質付費”。
其次,產品爲王的時代,供應鏈的深度就是護城河的寬度。供應鏈的價值,就在於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流量時代的舊邏輯已被顛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信任品牌而非特定主播下單。
這種“產品即品牌”的邏輯,正是東方甄選穿越週期的一個核心密碼。另一個核心密碼,是在供應鏈基礎上,推動會員體系的構建。
所謂會員經濟,本質就是“信任資產”的貨幣化,把一次性交易變成終身價值。這種轉變,是從“賣貨思維”轉向“用戶運營”,從“流量收割”轉向“心智佔領”,進而將用戶從“消費者”轉化爲“品牌共建者”。
東方甄選通過設置199元年費門檻,篩選高淨值用戶;設計專屬權益,包括新品優先購、會員日折扣等,以強化身份認同;再通過社羣運營與內容互動,將公域流量轉化爲私域資產,實現私域流量沉澱。目前,東方甄選App付費會員數超過25萬,復購率是普通用戶的2.7倍。
很明顯,東方甄選的目標是打造“線上山姆”。當然,對比山姆會員店“900萬會員貢獻70%營收”的運營模式,還差距甚遠。
通過深耕供應鏈、構建會員體系,東方甄選完成了商業邏輯的重構。自營品毛利率從2024下半財年的10%飆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1%,營業利潤率也從3%回升至7%,實現翻倍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東方甄選的品牌定位也愈加清晰:爲客戶甄選好物的平臺;以自營農產品爲核心的產品公司;傳播文化的科技企業。三位一體構成“內容-產品-品牌”的商業閉環。
品牌終歸是長期主義的事業,不是一時一地的得失,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與頂流分手是陣痛,但剝離不確定性纔是真正的長期主義。長期主義的價值,在於把短期陣痛轉化爲長期優勢。
於是人們看到,被視作“下一個董宇輝”的頭部主播頓頓在2025年6月宣佈離職東方甄選,市場不再有漣漪。
直播電商的終極競爭不只是流量爭奪,更是供應鏈效率與用戶心智的較量。沒有永遠的風口,但有永遠的供應鏈;沒有永恆的流量,但有永恆的用戶信任。唯有堅守長期主義的“錨”,將品牌價值深植於供應鏈與用戶信任之中,才能穿越流量的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