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傳統分界線正在失去其相關性,投資者正在重新考慮長期以來指導全球資產配置的假設。
像MSCI和摩根大通這樣的指數提供商長期以來一直定義這些類別,影響着股票和債券市場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動。但隨着許多新興經濟體實現穩定通脹、建立先進工業能力並推行可信的政策制定,這些標籤似乎越來越過時。
"我問我的學生,什麼區分了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瑞銀(UBS)一位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策略師寫道。"我的學生經常引用人均GDP或貧困率...但他們很快意識到,像阿聯酋、韓國、捷克共和國和智利等國家仍被歸類爲新興市場。"
傳統上與新興市場相關的結構特徵,如脆弱的制度、宏觀經濟波動性和低工業複雜度,不再是可靠的指標。巴西製造飛機。中國臺灣在半導體領域領先全球。波蘭深度融入歐洲的高科技供應鏈。
去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平均通脹率僅略高於3%,僅略高於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政治風險,曾被視爲新興市場的定義特徵,現在已成爲全球性問題,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現在正面臨選舉不確定性和民粹主義浪潮。
然而,一些差距仍然存在。市場深度和流動性仍然是明顯的分界線。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股票市值中佔比較小。最大的中國僅佔3.1%,而且它們的資產往往波動性更大。因此,新興市場的波動性仍然明顯更高。
在這種不斷變化的格局中,瑞銀(UBS)目前傾向於放棄二元分類,而是沿着投資風險和回報的連續體來對待各國。瑞銀(UBS)青睞具有人工智能利好和強勁盈利的中國科技股,以及印度和巴西股票。在固定收益方面,瑞銀(UBS)認爲新興市場美元債券具有價值,儘管利差收窄,但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
本文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信息,請參見我們的使用條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