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犯規”的渤海銀行,危機四伏

數智研究社
08/11

文 |語 晴

近年來,渤海銀行頻頻成爲金融行業關注的焦點。從2025年以來累計收到罰單逾20張,合計被罰金額超500萬元,到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零售業務不良率飆升至12.37%,再到股價較上市高點跌逾80%,淪爲“準仙股”……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合規危機、業績挑戰和市場信任危機。

一系列內控漏洞、資產質量惡化以及高管團隊的頻繁變動,不僅讓渤海銀行的合規承諾淪爲空談,更揭示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

渤海銀行的困境,無疑是中國銀行業在轉型陣痛期,部分銀行盲目擴張、風控滯後而陷入泥潭的縮影。

屢屢“犯規”,頻頻被罰

渤海銀行近年來在合規經營方面持續“犯規”。2025年以來,渤海銀行已累計收到至少25張監管罰單,其中機構罰單9張,個人罰單16張,合計被罰金額已超過500萬元,這一數字已是其2024年全年罰款總額(275萬元)的近兩倍,其合規風險的嚴峻程度可見一斑。

2025年7月2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披露,渤海銀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調查不盡職、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不盡職等三項違規行爲,被罰95萬元。其下屬的太原幸福裏支行(原太原親賢支行)也因未真實反映風險狀況以及貸後管理不到位,被罰款70萬元。同時,包括時任太原分行中小企業部副總經理劉偉、太原親賢支行副行長範華在內的5名相關責任人均受到警告處理。

頗爲諷刺的是,7月初,渤海銀行太原分行還在其官微上發佈合規運營承諾,言猶在耳,罰單卻接踵而至。

在此之前的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對渤海銀行南寧分行處以警告並罰款32.8萬元,原因包括違反數據安全管理規定和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6月至7月初,渤海銀行長沙分行、寧波分行、合肥分行也相繼因各類違規行爲被罰。如合肥分行因固定資產貸款超項目工程進度放款、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被罰60萬元。寧波分行則因違反賬戶管理規定、反假貨幣業務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問題被罰62萬元。

縱觀這些頻繁出現的罰單,渤海銀行的違規行爲呈現出高度雷同性。信貸業務的“三查”(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管理)不到位是重災區,表現爲授信調查不盡職、流動資金貸款管理不盡職、貸後管理不到位等。這表明渤海銀行核心信貸業務流程中存在嚴重的風控漏洞。

此外,未真實反映風險狀況、員工行爲管理失控、反洗錢義務履行不充分以及數據管理問題也屢次出現。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銀行資產的真實性和風險抵禦能力,也可能助長內部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面對嚴峻的合規形勢,渤海銀行嘗試進行人事調整以加強風險管理。2025年初,渤海銀行首次設立首席風險管理官職位,並任命副行長齊君兼任此職,齊君在工商銀行系統擁有豐富的風險管理和不良資產處置經驗,此舉被視爲渤海銀行加強合規管理的信號。

業績承壓與股價“雪崩”:風控失守下的連鎖反應

渤海銀行頻繁“犯規”,與其業績表現的結構性矛盾及資產質量的持續承壓緊密相關。

2024年,渤海銀行實現營收254.82億元,較上年增長1.94%;淨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3.44%。看似營收與淨利潤“雙升”,實際上只是止住了此前連續三年下滑的頹勢。2021年至2023年間,渤海銀行營收曾連降三年,淨利潤降幅甚至一度達到29.23%。2024年的微弱增長,遠未恢復到往年水平,其淨利潤規模甚至不及2015年的56.89億元。

深入分析其盈利結構,營收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2024年,渤海銀行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11.92%至155.42億元,這與利率承壓的行業大環境有關。支撐渤海銀行營收增長靠的是波動性較大的非息收入,特別是交易收益和金融投資淨收益大幅增長,合計佔比近70%。此類收入高度依賴債券市場、匯率波動,其穩定性遠不如傳統利息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盈利結構更顯脆弱,市場質疑“賭徒式增長”。

更令人擔憂的是,渤海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遭遇重創。2024年,其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爲29.74億元,同比大降25.63%。其中,代理與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收入降幅尤爲突出,從2023年的30.44億元大幅下滑39.71%至18.35億元。

核心盈利指標也持續承壓。渤海銀行的淨息差從2020年的2.35%一路收窄至2024年的1.12%,淨利息收益率爲1.31%,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和監管評分的“警戒線”。較高的資金成本(2023年存款成本達2.71%)是其淨息差困局的根本癥結,在同行紛紛探索投行化轉型時,渤海銀行仍高度依賴傳統信貸業務,盈利能力備受挑戰。

渤海銀行的資產質量,尤其是其零售業務的資產質量更是全面惡化。零售業務的不良率從2021年的1.43%飆至2024年的4.15%。其中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性貸款是重災區:個人消費貸不良率從2020年的1.83%飆升至2024年的12.37%,這意味着每100元個人消費貸款中,就有超過12元處違約,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個人消費貸規模從峯值1170億元萎縮至375億元,五年內縮水近68%,呈現出“規模萎縮與不良飆升”的惡性循環。

個人經營貸款不良率也從2021年的1.14%上升至2024年的3.72%,這反映出其在普惠信貸領域的資產質量也在持續下滑。甚至被業內視爲穩健資產的個人按揭貸款,渤海銀行2024年的不良率也高達1.98%,顯著高於頭部股份行。

受零售貸款資產質量問題影響,渤海銀行整體貸款規模近年來受到拖累,總資產增長也較慢。2024年,渤海銀行計提信貸減值損失高達96.59億元,同比增長5.91%,這一金額顯著高於其52.56億元的淨利潤,對淨利潤空間造成了巨大擠壓。

資本市場上,渤海銀行股價表現也慘不忍睹。自2020年7月在港交所掛牌後,其股價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甚至一度跌破1港元淪爲“仙股”。截至2025年8月8日收盤,其股價僅爲1.03港元/股,跌幅超過八成,市值僅剩182億港元。

在近兩年銀行板塊整體走高的情況下,渤海銀行卻大幅跑輸板塊,與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股價創出上市以來新高的股份制銀行形成鮮明反差。

當下的渤海銀行,需要“刮骨療毒”式的改革,包括加速零售不良出清、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本、重塑合規治理、優化盈利結構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