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115%!扭虧的創新藥“一哥”,為什麼不被“青睞”?

侃見財經
昨天

百濟神州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市場的反饋並不積極。

當BD交易成爲國內創新藥爆發的核心催化因素,市場的偏好更傾向於大BD交易,業績兌現的邏輯並不受市場重視。

很顯然,這是對已經盈利的創新藥企業的“偏見”。

近期,國內創新藥“一哥”百濟神州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75.18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46.03%;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50億元,同比增長115.63%,成功實現扭虧爲盈。

據悉,這是百濟神州業績首次轉正,具有非常重要象徵性意義。

這也意味着,百濟神州就此進入新的階段,公司已完全實現自主造血能力。

具體到第二季度,百濟神州總收入爲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3億元),上年同期爲9.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7億元)。

百濟神州認爲,二季度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百悅澤銷售額增長。

整體來看,2025年半年度,百悅澤全球銷售額總計125.27億元,同比增長56.2%,在血液腫瘤領域進一步鞏固領導地位。其中,美國銷售額總計89.58億元,同比增長51.7%,主要得益於該產品在所有適應症領域強勁的需求增長,以及淨定價帶來的適度利好。

由此可見,美國市場依舊是百濟神州最大的市場。

另外,上半年百悅澤在歐洲市場銷售額總計19.18億元,同比增長81.4%;中國銷售額總計11.92億元,同比增長36.5%。而和黃醫藥的情況也同百濟神州相似,即歐美市場繼續保持增長,國內市場相對放緩或者下滑。

其財報發佈之後,百濟神州隨即上調了全年業績指引,該公司預計2025年營業收入將介於人民幣358億元至381億元之間,此前預計將介於人民幣352億元至381億元之間。

公司還預計,公司全年研發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合計將介於人民幣295億元至319億元之間,毛利率處於80%至90%的中高位區間。

那麼,業績爆發下,爲何市場的反饋並不積極?

侃見財經認爲,從目前市場的反饋來看,資本更偏向於有着BD傾向或者已經產生大額BD交易的創新藥公司,因爲這會給市場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但市場忽略了創新藥的研發並不只是預期的問題,還有最後商業化的問題,而這是目前市場“刻意”忽略的因素。

因此,目前資本市場更傾向於用BD的估值來給創新藥企業給予一個潛在的估值,而已經實現盈利的創新藥企業則想象空間不夠巨大,很顯然這種方式催生的估值帶有極大的泡沫,而已經盈利的創新藥企業,也完全被低估,例如手握四款已上市藥品,以及擁有百億左右現金儲備的和黃醫藥

從全年表現來看,百濟神州H股漲幅爲56.8%,和黃醫藥則爲4.39%。而還在虧損的康方生物漲幅爲164.25%,信達生物則爲149.32%,榮昌生物則爲349.31%。從市場反饋來看,百濟神州以及和黃醫藥明顯跑輸市場,和同行之間差距巨大。

而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則是市場偏好的原因。但我們堅信,未來市場會在創新藥的高估值中得以糾正。

以百濟神州爲例,其最被市場詬病的高額的研發費用,而此次的扭虧對於百濟神州而言,釋放出了公司正從“燒錢擴張”轉向“控費增效”的信號。且二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率由上年同期的48%下降至41%。也就是說,隨着產品的放量以及市場的認可,百濟神州後續的銷售費率有可能繼續下降,且隨着產品成熟度的提升,未來其研發費用的消耗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綜合來看,目前國內創新藥行業已經全面崛起,未來則更多需要關注產品的營收增速以及盈利情況,對於已經盈利的創新藥企業,要重新進行估值,以符合企業在市場當中的地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