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在2025財年的成績單,整體來看算是一份不錯的答卷,但和競爭對手一比,好像還是差了那麼點兒意思。
01
盈利有亮點
阿里健康在2025財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全年收入達到305.98億元,同比增長13.2%。
這在前一財年僅增長0.98%的低谷之後,算是明顯回暖,重新回到了雙位數增長的軌道。
雖說這個增速沒法和早些年30%以上的爆發式增長相比,但至少釋放出了復甦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這一財年的年度收入首次突破300億元,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但比收入增長,更亮眼的其實是利潤表現。
阿里健康全財年實現淨利潤14.32億元,同比增長62.2%,調整後淨利潤19.5億元,同比增長35.6%。
同時,毛利率同比提升了2.48個百分點至24.29%,調整後淨利潤率從5.3%提升至6.4%。
其利潤規模、利潤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調整後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快速增長,逼近了20億元的關口。
可以看出,阿里健康在盈利能力提升上有相當不錯的積極進展。
02
自營與平臺雙增
從各個主要業務板塊來看,爲公司貢獻超8成收入的醫藥自營業務,2025財年實現收入261.24億元,同比增長10.0%。
這個增長,主要來自商品類目的持續擴充和SKU數量的大幅增加。
增長最快的是醫藥電商平臺業務,期間收入35.8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4.0%。
這部分增長來自多方面的推動,包括與知名藥企達成戰略合作,提升了藥品的可及性,以及營銷服務被納入品牌解決方案閉環後,進一步釋放了平臺潛力,增強了變現能力。
而包括了線上醫療服務、追溯平臺、AI與數字化創新等子業務的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則遭遇一定挑戰,期間收入爲8.85億元,同比下降7.6%。
這是這項業務多年來首次出現年度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是有部分子業務正在進行結構調整,部分創新項目也在優化調整,影響了增長節奏。
從利潤率角度看,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高毛利率自營產品SKU佔比的增加,使得高毛利業務比重上升,從而推動了毛利率的改善,並進一步帶動了調整後淨利率的提升。
03
差距很明顯
但話說回來,儘管阿里健康在2025財年的表現可圈可點,但若將它與京東健康放在一起對比,差距就顯得特別明顯。
兩家公司都以直營收入爲主,但京東健康的收入規模顯然要大得多。
京東健康在2024年日曆年度收入達到了581.60億元,而阿里健康2025財年的總收入大概只佔這一規模的52.61%。
和上一財年/年度相比,這個比值略有回升,但如果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一些,就會發現其實這個比例相較更早的年份是明顯下降的。
也就是說,阿里健康的營收增長節奏,整體上是落後於京東健康的。
從盈利角度來看,阿里健康2025財年經調整淨利潤規模相當於京東健康2024年度47.9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的40.68%,利潤差距比收入差距還更大一些。
這兩家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頭部玩家的營收利潤規模,爲什麼會拉開這麼大的差距?
有兩個原因比較關鍵。
首先是物流體驗。
相比其他消費品,在藥品這個品類上,消費者對配送效率和自營物流的信任感更加敏感。而京東健康依託京東集團的自營物流體系,在這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其次,京東健康在運營上更爲精細,注重打造“醫-檢-診-藥”業務閉環,用戶粘性明顯更強。相比之下,阿里健康目前的模式仍更多依賴阿里平臺流量,運營相對更粗放一些。
其實,如果阿里健康能在利用好阿里生態流量的基礎上,不過度依賴這種流量驅動,而是更重視精細化運營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未來還是有很大機會去縮小與京東健康的差距的。
最後,就希望阿里健康以後不僅一如既往地懂用好阿里生態協同優勢,也能有更強的獨立業務意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