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突然宣佈不裁員了,金融業要有大變了嗎?

江瀚視野觀察
08/10

前段時間,世界第一大投行高盛要裁員的消息曾經備受市場關注,然而就在最近高盛卻突然宣佈不裁員了,有人要問高盛這是怎麼了?

一、高盛突然宣佈不裁員了?

據投資界的報道,根據《金融時報》,高盛已決定今年不再進行第二輪大規模績效裁員,原因是——投行業務的復甦優於預期,股票交易收入更是刷新華爾街歷史。

梳理下來,由高盛操刀的IPO交易尤其亮眼。年初至今,高盛主導參與的首次公開發行和股票增發交易總額高達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當中不乏寧德時代、蜜雪冰城、古茗布魯可等明星公司。這也使得高盛重返港股IPO發行承銷排行榜榜首。

最近幾年,這家叱吒華爾街的投行巨頭都會在內部進行一年一度的淘汰賽,動輒減員數千人。猶記得2023年初,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市場低迷後,高盛至少裁減3000人的消息甚囂塵上,這是高盛史上又一大規模裁員,主導IPO和併購交易的投行部門則是重災區。

今年也不例外。早在一季度便有市場消息稱,高盛正準備進行新一輪裁員,此輪裁員的重點是副總裁級別。當時知情人士透露,高盛CEO David Solomon已向高管們表示,與總體招聘規模相比,公司近年來招聘了太多的副總裁,預計將裁員約3%至5%。該計劃作爲優先事項,將影響約1900名員工,預計產生1.5億美元的遣散費。

春天過後,事情有了變化。得益於全球交易市場的復甦,高盛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交易活動相當活躍,收穫了超乎預期的成績單——營收145.8億美元,淨營收145.8億美元;每股收益10.91美元,同比增長26.57%。

二、高盛這是怎麼了?

面對着當前高盛突然放棄了自己的裁員計劃,這件事的背後到底意味着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分析整件事呢?

首先,美國企業的裁員與否非常常見。高盛突然宣佈不裁員是很正常的,我們之前就反覆說過,因爲美國企業經常因爲業務不好而裁員,一旦業務好轉又會大規模招聘。這種行爲在美國企業界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金融行業。金融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市場環境的行業,當市場環境不佳時,企業往往會採取裁員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而,當市場環境好轉時,企業又會迅速增加人手,以抓住市場機遇。

高盛之前的大規模裁員正是因爲業務不景氣,市場低迷。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高盛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爲了應對這些挑戰,高盛採取了裁員這一常見的企業自救措施。然而,隨着市場環境的改善,高盛的業務也開始逐漸恢復,因此不再需要繼續裁員,反而可能需要增加人手來應對新的業務需求,這個時候再去裁員似乎意義已經不大了,反而因爲新業務的需要不斷擴大員工的規模,從而真正提升自身的優勢,這纔是當前最核心的底層邏輯所在。

其次,高盛的中國區業務高速增長是其復甦的縮影。具體來看最近一段時間,高盛的業績表現尤爲亮眼,尤其是在主導參與衆多明星公司的IPO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就以大家最爲熟悉的中國區業務爲例,特別是港股的業務,從寧德時代到蜜雪冰城,再到古茗、布魯可等知名企業,他們的上市不僅僅帶來了自身資本化水平的持續提升,更爲自身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而上市之後屢創新高的股價,也爲其承銷的投資銀行高盛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無論是承銷費用,還是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都是讓人羨慕不已。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展示了高盛在資本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和強大的執行力。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高盛憑藉深厚的本土化經驗和廣泛的人脈網絡,成功助力多家中國企業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亞洲乃至全球投行領域的競爭優勢。這些IPO項目的順利進行,不僅直接貢獻了可觀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它們反映了市場對高盛專業能力的認可,增強了客戶信心,爲未來的業務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隨着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企業融資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新興科技企業和成長型公司的崛起,爲投資銀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纔是高盛最大的優勢所在。

第三,高盛的復甦代表着金融業自身的苦日子似乎要到頭了,長期以來,高盛一直被視爲全球金融業的“風向標”。其經營狀況的好壞往往被視爲衡量整個行業乃至宏觀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此次高盛宣佈不再裁員,且業績全面向好,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資本市場正在經歷觸底後的強勁反彈。

特別是以港股市場爲代表的新興市場領域,近期表現出較強的活力和潛力。隨着中國內地經濟的穩步增長和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愈發凸顯,吸引了大量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高盛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爲企業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還通過自身的研究和分析報告,引導投資者關注並投資於這些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

高盛的積極態度和行動,無疑增強了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促使更多資金流向股市和其他風險資產,從而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和估值水平的提升。這種正向循環效應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第四,金融市場的週期律註定了其不可能始終處於底部。我們縱觀全球金融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金融體系日漸完善,金融已經成爲全球最賺錢的行業,因爲其直接對接金錢,也就註定了其不會被輕易所取代,也很難出現其他產業那種持續不斷的衰退期。雖然短期內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但從長遠來看,資本市場不可能永遠處於低迷狀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經濟危機或市場調整之後,都會伴隨着新一輪的增長週期。對於金融業而言,當前的低迷只是暫時的現象,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一方面,隨着科技的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將得到極大提升,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不斷湧現,爲金融機構創造了更多的盈利機會。即使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在討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AI Agent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金融服務來支撐自己的長期發展,這反而不僅沒有取代金融,更帶來了金融更多的繁榮。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跨國資本流動更加頻繁,這爲金融機構提供了跨市場的業務拓展空間。同時,各國政府爲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也會出臺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措施,爲金融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金融復甦似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當前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盛選擇在這個時候停止裁員,不僅是對當前市場環境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一種前瞻佈局。通過保留和培養人才隊伍,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高盛已經開始提前佈局,力圖拿下更好的先發生態位。不過,不是所有金融機構都是高盛,都有那麼強勢的市場地位,想要實現金融業的全面復甦還需要一段時間之後纔行,能否真正實現復甦還要看各自機構自身的能力與適應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