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詳解“雙貼息”政策
8月1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會上介紹,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針對居民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政策。從“雙貼息”政策的特點來看,一是補貼方式更精準,二是支持消費力度更大,三是惠及範圍更廣,四是貼息流程更高效。兩項貼息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費領域。如果按照1%的貼息比例,意味着1元錢的貼息資金,有可能帶動100元錢的貸款資金用於居民消費或消費領域服務業的供給。覆蓋羣體方面,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依託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經辦機構,既覆蓋以工資性收入爲主要收入來源的工薪階層,也能夠惠及收入波動較大的靈活就業人員;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則涵蓋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等各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另外,兩項貼息政策涉及的貸款利息扣減、貼息資金申請等工作均由經辦機構來負責,借款人無須額外的操作。
談及“雙貼息”政策到期後是否會延長,廖岷表示,“雙貼息”政策到期後,有關部門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期限、擴大支持範圍和調整貸款經辦範圍。
對於市場關心的上述兩項貸款貼息的申請條件,財政部金融司司長於紅回應稱,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方面,從今年9月開始的一年時間裏,無論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是旅遊、生育等服務消費,只要在相關機構獲得消費貸款,用於消費花出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多筆消費可以疊加享受。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方面,今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期間,只要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且已經收到貸款資金的經營主體,可享受最長1年的貼息。貸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照實際期限進行貼息。根據方案,上述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是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1萬元。此外需注意的是,貸款資金必須合規用於正常的經營活動,包括拓展空間、優化佈局、提升硬件、增加業態、人員培訓、產品研發等,重點是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用於投資理財和套利活動。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王波在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既是服務消費工作的牽頭部門,也直接負責實施方案中涵蓋的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的管理工作。下一步,商務部將與財政部等部門密切協作,認真落實方案要求,重點做好政策宣傳與解讀,強化貸款貼息政策審覈把關和做好政策實施效果跟蹤問效等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配合財政等部門抓好政策落實,強化政策合力,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費工作。一是引導加大服務消費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將加強與財政等部門的信息共享,促進政銀企融資對接,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服務業中小經營主體。二是優化居民消費金融的產品和服務。指導金融機構深化與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融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簡化審批流程,增強消費金融產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實的消費需求。
金融機構在落實“雙貼息”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配合財政部指導貸款經辦機構強化主體責任、優化金融服務,把好事辦好。在信貸管理方面,貸款經辦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和相關信貸管理規定自主開展差異化授信,合理設置消費貸款的額度、期限、利率,自主決策貸款發放條件並及時發放貸款資金。在貸款用途方面,貸款經辦機構要健全信息系統,對貸款賬戶符合條件的消費信息進行識別。在監督管理方面,將督促貸款經辦機構按照財政部規定和要求,做好貸款貼息資金的測算、審覈、申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