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2025年開始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拿最高10億元以上投資理財。7家公司分別是利歐股份、方大炭素、七匹狼、塔牌集團、聯發股份、仙壇股份、浙江永強擬用於證券投資的金額超10億元。其中利歐股份最高投資額達到30億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額達到20億元。
8月8日晚間,利歐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擬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或投資時點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新股配售或申購、股票及存託憑證投資、債券投資、委託理財等。利歐集團表示,此次投資旨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且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有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及收益率,增加投資收益,實現公司和股東收益最大化。
事實上,利歐股份自2021年首次拿出20億元進行證券投資後,2022年至2024年每年均按不超過30億元的資金規模用於投資。
利歐股份2022年——2024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爲3.71億元、12.61億元和2.8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43億元、19.66億元、-2.5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利歐股份2023年盈利近20億元,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年因持有及處置理想汽車股票獲得17.57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但投資是把雙刃劍,2024年虧損是因爲理想汽車股價波動導致利歐股份確認損益-8.2億元,該部分損益對其歸母淨利潤影響金額爲-6.15億元。
由此可見,公司投資收益波動較大,且對非經常性損益依賴度高,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從長遠來看,持續優化投資決策流程、提升核心業務競爭力,纔是實現穩健盈利的關鍵。
業內人士認爲,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體現在業績補充功能上。在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時,證券投資收益往往成爲美化財報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把雙刃劍的 “弊” 端同樣不容忽視,首當其衝的是業績波動風險,股市的陰晴不定往往導致上市公司業績大起大落。
要讓上市公司炒股這把雙刃劍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多方合力規範。監管層面應完善制度設計,明確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比例限制,要求其充分披露投資邏輯、風險控制措施及業績影響,對過度投機行爲進行嚴格監管。上市公司自身應堅守主業,將投資作爲輔助手段而非核心業務,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避免盲目跟風炒作。投資者則需理性看待投資收益,重點關注企業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被短期業績波動誤導。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