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苦熬了幾年,蔚來和李斌終於等來翻盤的臨界點。
8月12日,捷報又至。上市僅僅十天的樂道L90累計交付超4000臺,躥升至大型SUV周銷量榜TOP2,超越理想L9與L8的總和。李斌終於嚐到了爆款的甜頭,資本市場也用腳投票。從L90預售起,蔚來股價持續走高,單是在7月就大漲超40%。
銷量衝高、股價飛漲,蔚來在輿論場的口碑迅速實現了反轉。更重要的是,它讓資本市場開始重新審視蔚來長期堅持的戰略路徑。
在這場勝利之前,是漫長的戰略投入期。累計超過800億的投資,讓公司的財務報表持續承壓。備受爭議的換電重資產模式,也一度引發了外界對其可持續性的廣泛討論。對於創始人李斌而言,證明這條路的壓力不言而喻。
如今,市場風向正在變化。隨着純電汽車進入新的成熟階段,消費者對補能效率和體驗的需求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蔚來前瞻性佈局的換電網絡,其價值開始集中釋放,“護城河”效應已經顯現。可以說,L90的成功,是蔚來用多年的戰略耐心,終於等來了市場風口的回報。
但這僅僅是邁向可持續盈利的第一步。一個爆款驗證了產品與技術路線的正確性,但如何將這份市場勢能高效轉化爲穩健的財務表現,纔是終極考驗。
從戰略佈局到運營致勝的驚險一躍,蔚來正行至中途。
近期,蔚來上演了一場人才吸納大戲。8月7日,蔚來用戶運營負責人楊波在社媒透露,近一個月內,便有800位曾在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工作的銷售人員加入了蔚來的銷售體系。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行業,人員的流向往往是市場格局變化的體現。蔚來一反年初的人員優化策略,轉而大規模招聘,這被市場解讀爲對其後續(尤其是L90)銷量抱有強烈信心的直接體現。
如今,L90正在大三排SUV車市掀起一場“純電風暴”。樂道總裁沈斐直言,“喜歡樂道的朋友越來越多,現在缺人缺得厲害。”
冰面之下,行業拐點的到來,悄然改變着整個蔚來的命運。
過去兩年,插混、增程式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主流,不少市場玩家紛紛加回“內燃機”來討好消費者們。但今年是一個重大轉折點,純電車型的市場接受度與銷量增速開始全面反轉。
乘聯會數據顯示,1-7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中,增程12.1%的同比漲幅,遠遠低於純電的35.2%與插混的25.2%。其中的7月分化情況更爲明顯,純電銷量同比增長24.5%,插混同比微跌0.1%,反觀增程同比下滑10.4%。
從今年幾款重磅產品來看,超快充+大電池+長續航成爲了主流的風向。
例如爆款問界M8,在增程版上市以後迅速推出了純電版;主打純電的小鵬也全面崛起,月銷逼近4萬輛;智己則搬出與寧德時代合作的66度電池、800V超快充高壓平臺,帶來超450公里的純電續航;零跑旗下目前熱銷的多款SUV,銷量構成基本都是純電主攻、增程輔助,B10、B01這樣售價下探至10萬元左右的新車,甚至直接沒有推出增程版本。
這背後關鍵在於充電樁、換電站的大規模普及,續航焦慮被大幅緩解。目前,全國充電樁已經逼近1400萬根,其中私人充電樁約1000萬根,公共充電樁也有400萬根。
有了龐大的充電基建後,增程的競爭力開始逐漸消解。
“我們現在看到了一個趨勢,增程車把電池越做越大。目的就是爲了進一步減少增程器的使用頻率。原來一年還能使用五六次,現在可能一年才使用一兩次。”李斌向華爾街見聞如是說道。
換而言之,純電反擊的機遇終於到了,L90吹響了這一號角。
蔚來內部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L90當前的火爆開始向外輻射,不僅帶動了L60的熱度,也提升了即將登臺的L80的關注度。因此在市場看來,L90的發佈給蔚來帶來了業績上利好,並且是長期性的。今年作爲蔚來的產品大年,臺下正摩拳擦掌的“增援部隊”給了市場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李斌向華爾街見聞直言,“我們之所以仍舊非常篤定地走純電路線,是因爲我們在2023年就知道,堅持到2025年、2026年會造出什麼樣的車,到這個時間點會創造什麼樣的用戶體驗。”
苦熬了數年,蔚來終於到了厚積薄發的階段。
日益焦灼的車圈競賽中,蔚來一直面臨着業內議論。
過去的幾年,蔚來的財報表現確實承壓,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蔚來累計虧損額超800億元,已連續五年虧損,僅2024年全年淨虧損便高達224.02億元,2025年一季度淨虧損67.5億元,同比擴大30.2%,這是其核心壓力點。
“別家孩子都考上大學了,我們還在復讀!”李斌在今年初的內部會議上急呼。
行業都知道蔚來捨得花錢,理想創始人李想曾描述,李斌的特點是想構建一個宏大的理念,並且通過企業運營去驗證。在李斌的設想裏,他要構建一種生活方式,期望通過這種以車爲載體的生活方式形成持續盈利的能力。
因此,擁有最多充換電站、最早自研芯片、周邊賣得最好、社區活動最豐富、第一個落地高速領航輔助駕駛、第一個發佈手機的新勢力……通過這一系列撒網布局,蔚來通過給用戶帶來情緒價值,維繫着自己的高端定位。
但足夠的情緒價值,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背後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李斌曾說 ,“先讓大家捲一捲,我們最後來掀桌子”。然而,花了大價錢營造的情緒價值,不僅沒能如期帶來更多銷量,反而讓盈利進度一再延遲。
在今年強烈的市場溫差下,一直“頭鐵”的李斌終於開始聽勸。
“如果講2019年的蔚來危機是靠外部幫助走出來的,這一次走出過去三年的低谷要靠自己的本事,靠自己的管理走出來,爲自己造血,這也是整個公司上上下下已經達成的共識”,李斌向華爾街見聞如是說道。
樂觀派的李斌並非又向市場“畫餅”。
蔚來已悄悄爬出谷底,1-7月,蔚來以13.5萬輛的累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7月份,蔚來迎來第80萬輛整車下線,其在高端純電市場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螢火蟲品牌以12萬級精品小車打開下沉市場,在7月份累計交付也突破萬輛。
從短期來看,樂道開局良好、螢火蟲破局、蔚來回穩確實令人振奮。但相比於今年集團的盈利目標,眼下這些改變只是開始。此時,蔚來距離扭虧目標,只剩下不到兩個季度。
財報會上,李斌給出了盈利路線圖:三大品牌總月銷到5萬輛以上;毛利率提升至17%-18%;銷售管理費用率控制在10%左右;研發費用率維持6%-7%。
首先從銷量層面來看,李斌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四季度內部預期是,樂道品牌能夠到2.5萬輛,螢火蟲是3000-5000輛的水平。“還有重磅的車型沒出來,還有渠道及很多方面佈局逐步開始顯現,我們沒有什麼理由不行。”李斌說道。
三大品牌規劃重回正軌,不僅是車型,旗下的新技術像“新三大件”,芯片、智能操作系統、智能底盤、世界模型、NOMI technology等黑科技,今年也將快速落地交付,內部希望這些能成爲銷量的增長引擎。
今年上半年,李斌立下“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的軍令狀。這一flag實現起來似乎並不容易,過去蔚來豪擲600多億的研發賭注,在強顯性價值需求的消費市場中,產出並不明顯。
但走出“慢牛”,往往只需要一次勝利。
回溯來看,在MONAM03發佈以前,小鵬市值一直處在低位,隨着其內部的改革和MONAM03的爆紅,小鵬徹底改頭換面。新勢力黑馬零跑亦是如此,自去年C系列走入上行通道後,零跑開始銷量狂飆,如今月銷突破5萬輛高點。
當前,蔚來汽車已擁有蔚來、樂道、螢火蟲三個品牌,覆蓋高中低市場,內部整合後三品牌協同逐漸打開銷量增長空間。
1-7月,蔚來以13.5萬輛的累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幅達25.2%。其中,對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樂道品牌,L90成爲蔚來衝擊30萬內家庭市場的關鍵產品。
摩根士丹利指出,L90月銷破萬可推動樂道品牌毛利率升至15%,與蔚來主品牌形成高端保利潤、中端沖銷量的循環,結合下半年的新車,有望貢獻30%的銷量增量。
下半年除L90之外,定位中大型5座SUV的樂道L80也將上市。據瞭解,L80填補L60與L90之間的價格空檔,差異化瞄準家庭用戶大五座剛需。並且,其與L90共享七成零部件,“套娃”策略一面能加速降本,也可快速豐富產品線。
要知道,在李斌對蔚來2025年的規劃中,44萬輛的銷量,樂道要承擔一半。如果樂道每款車型月銷能實現1.5萬輛,蔚來整體的月銷量將有望突破5萬。屆時,蔚來將重新回到新勢力牌桌的中心,復現小鵬、零跑的正循環。
預期已經拉滿,整個蔚來也再次迎來了寶貴的衝高機會。不過,市場這份高期望能否最終落地,蔚來的執行力將是最大的考驗。
“我們的執行力、運行效率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我們在這方面過去確實也沒有交出足夠好的成績,蔚來今年要補的課也是要把這兩方面提上去。”李斌向華爾街見聞指出,蔚來在動態市場中吸取了很多教訓,如今是主打聽勸、有錯就改。
上半年,李斌在公司內部進行了組織改革,在品牌層面,樂道與螢火蟲的研發、銷售部門併入主品牌體系,合併後單店人力成本降低;在產品線方面,李斌推行“基本經營單元”機制,將員工薪酬與ROI強綁定,這些變化直接實現降本增效。
從狠抓ROI“讓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聽到迴響”,到緊跟市場動向“聽勸”糾偏,再到眼下純電時代到來,L90趁勢成爲出圈爆款。蔚來的長期主義故事終於有了落點,而7月40%的市值增長或許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李斌和他的蔚來能否趁勢而上,重現2019年之後數十倍的身價暴漲?
可以說,今年是蔚來的產品大年,喊了無數次的“收穫季”終於要兌現了。拐點的曙光已經浮現,蔚來也正爲脫胎換骨的關鍵一躍而蓄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