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投資者在港股市場向來扮演着 “意見領袖” 的角色,在今年A+H上市浪潮下,這一羣體的結構分佈與配置邏輯自然也成爲市場焦點。
據Wind數據顯示,在今年港股上市浪潮中,已有10家A股企業完成A+H兩地上市,合計募資達886.24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的0家相比,今年A+H企業數量呈現顯著增長,且募資規模創下歷年同期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最高紀錄。在此趨勢下,哪些基石投資者在爲這些A+H上市企業 “背書”,自然成爲市場焦點,而這也顯現了國際資本對香港市場的認可。
針對今年基石投資港股IPO情況,記者向某香港券商高管瞭解到,從今年港股IPO市場來看,行業龍頭企業在吸引國際基石投資者方面表現突出,如寧德時代吸引了包括科威特投資局等23家國際頂尖基石投資者認購,國際配售佔比達 92.5% ;恆瑞醫藥也吸引了景順、瑞銀資管、高瓴資本等多名基石投資人,認購金額佔到發行規模的四成以上。但對於非頭部企業,國際投資者參與度則相對較低。
“發行人是龍頭企業,才能真正的吸引國際投資者。”某香港券商高管如此總結。不僅如此,對於非頭部企業來說,國際投資者參與基石投資並非僅僅出於對企業基本面的看好,背後還存在着更多“利益互換”的考量。
A+H企業中,基石投資者更青睞哪些企業?
按時間順序來看,年內已上市的10家A+H企業分別爲峯岹科技、藍思科技、安井食品、三花智控、海天味業、吉宏股份、恆瑞醫藥、寧德時代、鈞達股份、赤峯黃金。觀察這些企業的基石投資者參與活躍度,可從行業地位與國際投資者結構兩個維度切入。
若排除基石投資者背後實控人所屬地區這一因素,於本年亮相港股市場的10家A+H企業引進基石投資者在數據層面已顯現出一大特點:龍頭企業對基石投資者的吸引力顯著高於非龍頭企業,強大的行業地位及穩定的盈利能力,能爲基石投資者注入更強信心,從而吸引更多參與者。
作爲行業龍頭及年內全球最大規模 IPO,寧德時代的表現尤爲突出。此次上市港股匯聚了23家基石投資者參與,涵蓋能源巨頭、主權財富基金和頂級市場化機構在內的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約203.71億港元,佔全球發售總額比爲57.13%。其中,中石化(香港)和科威特投資局各認購 38.76 億港元,爲最大手筆。
無獨有偶,同爲行業龍頭的三花智控,基石投資者參與家數也超過10家,進一步印證了頭部企業在吸引基石投資者方面的強大號召力。
與龍頭企業形成反差的是,像吉宏股份、鈞達股份、赤峯黃金的基石投資者均處於少數。而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龍頭企業在發展前景和經營穩定性上被市場廣泛看好,這類優秀標的自然更易獲得基石投資者青睞,畢竟各方都看重對企業成長紅利的分享。相比之下,對於那些存在更多不確定性、投資回報預期較低的企業,基石投資者在參與時會更爲謹慎,往往優先選擇自身熟知且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產業資本會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港股上市企業,而這些產業資本通常與上市公司存在業務關聯。以峯岹科技爲例,基石投資者中就包括三花智控,兩家企業於今年初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互爲重要合作伙伴,這種基於業務協同的投資佈局,也成爲基石投資領域的一大看點。
國際投資者在港股IPO中參與度如何?
從基石投資者的結構分佈觀察,國際投資者佔比較高的A+H企業依次爲恆瑞醫藥、藍思科技、吉宏股份、寧德時代、三花智控。體現區分的是,基石投資者因青睞龍頭企業認購更多份額,而細分可見,國際投資者不單單是對因龍頭企業知名度與影響力更大而投注其中,同時還佈局科技、生物醫藥等兼具成長性與確定性的熱門賽道。
在具體決策過程中,國際資本的考量體系呈現出清晰的優先級:首先聚焦企業的行業地位與所在板塊的長期市場前景,以此作爲評估投資回報率的核心依據;其次,以行業週期性波動可能引發的風險敞口爲判斷依據,從而篩選出風險收益比更優、風險可控性更強的標的。
整體而言,吸引國際投資者活躍參與新股上市,涉及多維度的複雜考量。對此,記者向某香港券商高管瞭解到,真正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固然是龍頭企業,但對於一些參與非頭部企業的基石投資者而言,背後更多涉及“利益互換”的考量。
一方面,企業需要找到足夠的基石投資人以確保發行成功,部分投資者可能會藉此與企業達成默契,企業通過提供一定的優惠條件或未來合作承諾等,換取投資者對發行的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國際投資者也希望藉助參與投資的機會,打開特定領域的市場大門,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進而獲取企業背後的資源。這種雙向的利益訴求,構成了非頭部企業吸引基石投資的重要邏輯。
港股吸引力將持續
長期來看,港股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將持續顯現。不僅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仍在延續,南向資金的持續湧入正深刻影響AH股估值體系。
數據顯示,在今年已遞表的251家IPO中,含已上市的A股公司爲54家,佔比達21.5%,另有 40 家A股公司已通過公告明確赴港發行H股的計劃。
其次,據中金公司研報團隊分析,2024年2月至今,南向成交佔比從約20%抬升至接近35%,AH溢價整體回落,當前處於125%的低位。受益於港股近半年多的強勢表現和南向資金的持續湧入,AH溢價大幅回落,個別公司甚至出現了A股較港股大幅折價的“罕見”情形。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等A to H上市後表現優異,當前分別交易31%和15%的倒掛。
國際資本的配置動向同樣凸顯港股吸引力。高盛研報分析,近期參與認購香港新股的投資者約3分之2來自外資、約3分之1爲本地投資者。退休基金、主權基金等國際長線投資者正增加參與認購香港新股。同時,國際資金正溫和地流出美國長期債券和股票市場,估值合理、具可觀增長潛力的香港上市公司,對國際投資者資產配置具相當吸引力。
本文轉自“財聯社”;智通財經編輯:劉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