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2日及13日,以太幣(ETH)價格一度衝破4600美元。以12日收盤價4590.71美元計算,港股上市公司華檢醫療(01931)首批5190枚以太幣戰略儲備已浮盈482.52萬美元(約3787萬港元)。
以太幣8月13日盤中行情
這一數字背後,是港股上市公司配置數字資產的新浪潮——從比特幣到以太幣,從試探性持倉到戰略性建倉,華爾街的加密資產配置風潮正席捲港交所。
一、以太幣成港股新寵,四玩家浮盈揭祕
截至當前,共有4家港股上市公司公佈持有以太幣情況:(注:浮盈按8月12日以太幣收盤價4590.71美元計算)
• 華檢醫療:8月8日宣佈以均價3661美元購入5190枚以太幣,以8月12日收盤價計算,浮盈482.5萬美元。
• 金湧投資:同日披露持有527.2枚以太幣,成本均價3714.91美元,浮盈46.1萬美元。
• 博雅互動:截至5月29日持有298枚以太幣,成本價僅1661美元,浮盈87.3萬美元。
• 藍港互動:2024年報顯示持有818枚以太幣(未披露成本),若以年初以太幣均價2500美元估算,浮盈約171萬美元。
短短一週內,四家公司僅以太幣持倉浮盈總和已近787萬美元(約6177萬港元)。這場“浮盈狂歡”背後,是企業對以太坊生態價值的前瞻性押注。
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加入囤幣浪潮。究其原因,一是今年以來以太幣價格持續上漲,吸引不少上市公司跟風買入 “囤幣”,試圖實現資產增值;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將數字資產作爲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優化資產結構;三是隨着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部分上市公司希望通過持有數字資產,參與相關產業鏈佈局,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二、從比特幣到以太幣:港股公司的差異化戰略
儘管多家公司涉足以太幣,但策略分化明顯:
1. 博雅互動、藍港互動:多元化配置。博雅互動以比特幣爲主力(持倉3353枚BTC),以太幣僅佔加密資產組合的8%;藍港互動則同步持有比特幣與以太幣,未突出單一幣種。兩者更側重通過加密資產增厚資產負債表,而非深度綁定生態。
2. 金湧投資:試水Web3的“輕資產模式”。以1000萬美元預算用於發展Web3業務及投資虛擬資產,尤其是以太幣。
3. 華檢醫療:重押以太坊的“激進派”。唯一提出“全球最大以太坊金庫”目標的港股公司,戰略核心直指兩點:
• 規模領先:首批購幣耗資1.49億港元,董事會前期批准8.8億港元預算,未來計劃持續增持,目標成爲“每股以太幣含量最高”的上市公司。
• 生態綁定:通過旗下Web3交易所ivd.xyz,將醫療創新藥知識產權代幣化(RWA),並將平臺收益轉化爲以太幣儲備,形成“創新藥IP收購—RWA代幣化—生態收益以太幣化—金庫儲備增強”的閉環模式。
爲對沖風險,華檢醫療設計多層次“下行保護機制”、多層次“增強策略”,試圖平衡收益與波動,使得Web2投資者能夠在無懼市場波動的情況下,捕捉Web3鏈上金融紅利。其以太坊金庫戰略自發布後,獲得市場極大關注,股價在震盪中持續上行,8月12日盤中觸及12.86港元的歷史高點。
華檢醫療8月13日盤中及近期股票走勢
三、以太坊的“黃金時代”:應用落地與資本湧入
以太幣年內漲幅超100%,背後是技術升級與機構共識的雙重驅動。
1. 技術革命:V神劃定三大進化方向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在十週年之際提出清晰路線圖:
(1)速度升級:通過提高Gas上限與整合zkEVM技術,將交易處理能力提升10倍,支撐百萬級TPS。
(2)隱私保護:內置零知識證明(ZKPs),實現“默認隱私”,滿足機構合規需求。
(3)用戶體驗:計劃將質押門檻從32以太幣降至1以太幣,使普通用戶可通過手機安全芯片參與網絡維護。
2. 機構掃貨:貝萊德們的“用腳投票”
• 貝萊德現貨ETF(ETHA):7月單週購入12億美元以太幣,規模達比特幣的4倍,管理規模10天破100億美元,速度之快創下歷史紀錄。
• 上市公司持倉競賽:據鏈上分析平臺Dune Analytics統計,截至8月5日,全球59家上市公司已將197萬枚以太幣納入資產負債表。
• 渣打銀行預言,企業持倉佔比將升至10%;美國獨立金融研究公司Fundstrat分析師認爲,以太幣年末公允價值可達1萬至1.5萬美元。
華檢醫療的3787萬港元浮盈,只是港股“以太坊浪潮”的縮影。當比特幣成爲“數字黃金”,以太坊正以生產性資產的定位——通過質押收益、生態應用與RWA賦能,吸引企業將其納入核心儲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