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通社
8月14日,閃回科技有限公司向香港聯交所遞表,計劃在主板IPO。
招股書顯示,閃回科技是一家從事提供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服務的中國公司,專注於二手手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回收的二手手機交易總額及售出的二手手機交易總額計,閃回科技是中國第三大手機回收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約爲1.3%。
閃回科技的運作方式如下:
主要通過回收系統“閃回收”的上游採購合作伙伴(包括主流消費電子品牌及其指定分銷商、中國消費電子產品的大型商戶及主要移動網絡運營商)的線下零售店或網上商城進行的以舊換新交易獲得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供應。“閃回收”的個人消費者通過將其二手消費電子產品進行以舊換新作爲付款的一部分,以折價購買新消費電子產品。
然後閃回科技在檢測及運營中心利用專有檢測、分級及定價技術加工該等採購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以進行轉售,並主要通過其線上平臺“閃回有品”以及在多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運營的自有網店,高效地將有關電子產品分銷給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各類買家。
賣二手手機看似是不起眼的小生意,但是由於電子產品的換新速度加快,閃回科技的收入也逐年大漲。
招股書稱,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收入從人民幣9.191億元增至12.97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20%。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率更是高達40.3%。
從供應渠道的採購金額來看,通過以舊換新採購佔比最大,2024年達到94.4%,其中絕大部分是線下以舊換新。從公司年度收入來看,基本全是銷售二手手機,佔比94.8%。
看似收入節節高,但實際上由於銷售成本過高,閃回科技一直在虧錢。
財務數據顯示,閃回科技連續四年虧損,虧損總額超過人民幣3億元,2024年虧損爲人民幣6644.3萬元,比2024年虧損有所減少。
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銷售成本過高,財報顯示,從2021年起,閃回科技的銷售成本從當年的6.88億元增至2024年的12.35億元,幾乎翻倍。而2024年的收入才12.97億元,也就是說當年的收入幾乎全部被銷售成本吞噬掉了。
公司解釋稱,銷售成本主要包括的二手消費產品的採購成本、推廣服務及佣金費用成本,以及向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支付的物流成本。
閃回科技要想賺錢,還得從這三項成本削減上下功夫。
做二手手機業務,穩定的供應商是關鍵。招股書顯示,閃回科技的企業回收五大上游業務合作伙伴中,疑似出現了小米手機的身影。
招股書顯示,從2021年到2024年,閃回科技的頭號企業回收上游業務合作伙伴均是同一家A公司:“於聯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是一家以物聯網平臺連接的智能手機及智能硬件爲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製造公司,併爲中國主流消費電子品牌,總部設於中國北京。”
雖然招股書沒有指明這家合作伙伴公司的名稱,但是綜合上述條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米集團(1810.HK),該集團的總部正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安寧莊路小米科技園。
招股書指出,閃回科技2024年從這家A公司採購了價值357萬元人民幣的消費電子產品,佔閃回科技企業回收採購總值的一半。
另外,在閃回科技的五大供應商中,這家A公司的身影也屢次閃現。
實際上,小米也是閃回科技運營主體深圳閃回的重要投資者。資料顯示,2018年至2019年,深圳閃回開始了A輪融資,小米子公司金米投資收購了深圳閃回的大量股權。
除了金米投資外,早期投資者杭州順贏與順爲科技也有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身影。兩家均爲合夥企業,且普通合夥人均爲拉薩順創創業投資,而拉薩順創創業投資的普通合夥人爲拉薩順創資本管理,雷軍在該公司持有33%的股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閃回科技歷年來的五大供應商中,明確指出了順豐控股。
順豐控股是閃回科技2021年的第二大供應商、2022年的第三大供應商、2023年的第四大供應商、2025年上半年的第五大供應商。閃回科技向其購買配送及物流服務。
招股書顯示,閃回科技2016年5月18日,創始人是目前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的劉劍逸。
劉劍逸現年54歲,在電信行業有超過18年的經驗。創立閃回科技之前,劉劍逸於2003至2012年曾擔任深市上市公司天音控股附屬公司的運營商部總監,2015年擔任深圳一家主要從事二手移動數碼產品買賣的公司監事,負責監督渠道管理策略及營運。也許正是此時,劉劍逸有了在二手電子產品領域創業的想法。
實際上,劉劍逸的專業與電子產品完全無關。他1990年7月畢業於中國江西大學,主修食品科學,2008年在商務活動中認識了獨立第三方高自斌。
由於兩人在營商理念上擁有相近價值觀,決定憑劉劍逸在電信相關行業的經驗及高自斌的財務資源於2016年成立深圳閃回。自深圳閃回成立以來,高自斌僅爲被動投資者,並未參與集團的管理及營運。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