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國際能源署(IEA)發佈報告顯示,由於需求增長放緩且供應激增,明年全球石油市場將出現創紀錄的供應過剩。
IEA數據顯示,原油供應正大幅增加,因此上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原油供應量。IEA預計,今年全球原油供應量將增加250萬桶/日,明年將增加190萬桶/日,遠高於此前預計的210萬桶/日和130萬桶/日。這一修正主要受到歐佩克+最新一輪大幅增產的推動,不過,供應增長的主力仍來自歐佩克+以外的產油國。
考慮到歐佩克+在解除自願減產方面的速度快於預期,且近期同意9月再次實施超大規模增產,以爭奪市場份額,IEA將今明兩年歐佩克+的供應增量分別上調37萬桶/日和52萬桶/日。
歐佩克+以外產油國方面,IEA將今年供應增長預期小幅下調1萬桶/日,降至130萬桶/日,但明年供應增長預期從94萬桶/日上調至100萬桶/日,這主要是受美國產量上升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歐佩克上調了明年全球原油需求預期,同時下調了歐佩克+以外產油國的供應增長預期。在業內人士看來,歐佩克與IEA的預測差異凸顯了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前者更相信經濟韌性支撐需求增長,後者則強調供應過剩壓力。美國頁岩油產量的潛在下滑和歐佩克+的增產策略,將成爲影響未來油價走勢的關鍵變量。
雖然IEA同步上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數據,但需求增速有所下滑,甚至不到2023年的一半。事實上,IEA月度報告數據顯示,原油庫存將以296萬桶/日的速度累積,甚至超過2020年疫情期間的平均累積速度。IEA認爲,在這樣的情況下,石油市場的供應將愈發“臃腫”,必須作出一些調整,讓市場實現平衡。
事實上,今年以來,供應過剩問題一直是影響全球原油價格的主要因素。
近兩年,受新能源替代及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全球原油需求增長明顯放緩。光大期貨分析師杜冰沁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尤其是今年美國陸上出行旺季汽油需求略低於往年同期水平,年初至今,美國原油庫存累計增加1000萬桶以上。雖然當前全球原油庫存壓力暫時不大,但隨着季節性需求利好的逐漸消退以及供應的增加,原油庫存積累的速度將會加快,對油價產生較大的壓力。
國內庫存目前也處於近幾年高點。海關數據顯示,6月我國進口原油環比增加7.1%,同比增加7.4%。杜冰沁告訴記者,近期山東地區部分獨立煉廠裝置負荷陸續提升,個別停車檢修煉廠開工,國內獨立煉廠進口原料採買需求有升溫跡象,但供應方面歐佩克+也有持續增產的跡象。此外,美俄關係變化也在影響市場對俄羅斯供應的預期。
杜冰沁建議,短期內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俄烏及美俄關係動向、國內庫存後續消化情況以及歐佩克+增產進展。
獨立宏觀分析師謝石敏認爲,雖然歐佩克+增產將對油價形成壓制,不過特朗普力主美聯儲降息,一旦美元進一步貶值,將會給油價帶來一定支撐。“判斷原油價格走勢,不僅要綜合供需、金融市場波動和地緣衝突等因素分析,還應關注美國政治動向和主政者的施政邏輯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明年原油如果供過於求,油價大概率會大幅震盪。”謝石敏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