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將在韓國推進方形電池採購,打破此前僅由中國寧德時代(CATL)獨家供應的局面,意在構建包括中國以外的新供應鏈。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據韓國媒體8月11日援引業界人士消息報道,特斯拉向韓國代表性二次電池製造商提出了開發電動汽車用方形電池的請求。
從電池供應來看,特斯拉的圓柱電池是從LG能源解決方案和松下採購或自行生產,而方形電池只應用於“Model Y”等部分車型,由寧德時代獨供。
因此,特斯拉的此次要求,被解讀爲在擴大方形電池供應的同時,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韓國電池企業的新機會
方形電池作爲當前動力電池市場的主流封裝形式,近年來市場地位持續鞏固。一方面,方形電池封裝在方形鋁金屬罐中,抗外部衝擊能力強,在電動汽車火災事故中安全優勢凸顯。
另一方面,技術和製造工藝的持續迭代也是推動方形電池主導市場的重要原因。技術端,長薄化+疊片工藝近年來成爲成主流創新方向,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大幅提升。
製造工藝端,無模組技術CTP(Cell-to-Pack)也是重要推動器,CTP技術在現有的“單元-模塊-包”電池結構中,可以省略模組環節,直接將電池單元集成電池包,在有限的電動汽車下部空間可以放置更多的電池單元,從而彌補磷酸鐵鋰(LFP)電池能量密度短板,增加車輛續航里程。這正是特斯拉當前採購的寧德時代方形電池的技術路線。
除特斯拉外,多家全球車企巨頭正在積極擴大方形電池的採用。通用汽車已在5月宣佈,將與LG新能源合作,推出新型富鋰錳基(LMR)方形電池,並將該電池應用於未來通用電動卡車和全尺寸SUV。
大衆汽車曾表示,計劃在2030年生產的80%電動汽車上搭載方形電池Unified Cell;使用袋式電池的沃爾沃也在提高方形電池的比例。
若特斯拉與韓國電池企業的合作達成,將是韓企首次進入特斯拉方形電池供應鏈。上述韓媒稱,業內人士表示證實:“所有韓國電池企業都在推進方形電池的量產開發,以應對市場擴張。”
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的合作對象是誰仍有懸念。不過,維科網鋰電認爲,原就是供應商的LG新能源可能性最大。今年7月,LG新能源簽署了一份價值5.9442萬億韓元的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合同,這是其最大的儲能系統(ESS)交易。LG新能源未公開客戶身份,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買家爲特斯拉,LG新能源將爲其ESS供應磷酸鐵鋰電池。目前LG新能源已經在其密歇根工廠量產用於ESS的磷酸鐵鋰電池,並計劃到2026年建立30GWh的本地產能。
韓國電池的政策紅利
特斯拉之所以尋找新的方形電池供應商,美國政府對中國動力電池徵收的高額關稅也是重要原因。
而在進入特斯拉方形電池供應鏈之前,韓國電池已經享受到了美國關稅“大戰”的紅利。
韓媒《韓國中央日報》8月14日報道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對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的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到2.3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20%。與2023 年上半年相比更是暴增2,850%。
相比之下,同期美國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爲6.83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16.254億美元)下降58%。其中5月份的降幅尤其嚴重,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的關稅緊張關係達到頂峯,月度進口額從2024年的3.9億美元暴跌至僅5870萬美元,大降近85%。
目前中國仍是美國進口電動汽車電池最多的國家,但在今年上半年的進口總量中,中國的佔比爲38.1%,遠低於2024年的72%,而韓國的佔比則是從2024年的0.73%飆升至13.1%。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程度可見一斑。
這一趨勢在ESS電池的進口中也很明顯。今年上半年,韓國對美國的ESS電池出口額同比增長84%,達到9.344億美元,佔進口總額的份額從7.5%上升至11%。而從中國進口的金額爲4.415億美元,爲2022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份額也從69%下降至67%。
韓國中央日報稱,專家認爲,由於特朗普毫不妥協的姿態沒有減弱的跡象,這一轉變可能預示着韓國電池製造商的戰略優勢。
美國政府目前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徵收38.4%的關稅,ESS電池的關稅爲40.9%,明年將提高到58.4%。而韓國憑藉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幾十年來一直享有零關稅,不過由於兩國上個月的談判,韓國將被徵收15%的關稅,但也遠低於中國的稅率。
在關稅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大而美”法案公佈的 雙重影響下,中企和韓企在美國的佈局相背道而馳。
中企多個電池項目出現調整。據證券時報消息,國軒高科美國電池工廠將縮減產能,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在密歇根州合作的電池項目也面臨擱置風險。此外,遠景動力也已宣佈暫緩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電池工廠項目。
韓企則是穩步推進在美國的投資計劃。LG新能源目前在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密歇根州經營着獨資和合資工廠;三星SDI與Stellantis擁有兩家合資工廠,與通用汽車在印第安納州擁有一家工廠;SK On在佐治亞州經營着兩家工廠,與福特汽車在肯塔基州共同運營的一家工廠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運營。
一旦上述工廠完工,這三家韓國公司的美國電池產能合計預計將達到600GWh,足以爲大約 750萬輛高性能電動汽車提供動力。活動預告NEW
往期熱點推送(點擊鏈接閱讀)重磅!比亞迪電池高層大調整瑞浦蘭鈞2025H1登頂全球雙冠!擴產兇猛!弗迪電池又一項目公示中創新航300Wh/kg電池上天!重磅!歐洲電池巨頭被全面收購!國際車企巨頭緊急“換裝”LFP電池弗迪電池/中創新航大擴產!46大圓柱電池商業化“爆發”!
寧德時代,又獲電池大訂單!
又一電池項目告吹!
報料及投稿 | editors@ofweek.com廣告及商務合作 | 焦小姐:19168597392
加入鋰電行業交流羣
長按二維碼,備註“姓名-公司-崗位”申請入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