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商韜略)
拒絕流量狂歡。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從“流量製造者”向“生態建設者”轉變。
【01 無戰報】
8月7日立秋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演變爲茶飲界的“雙11”。
大大小小的茶飲店裏,訂單從機器中“噴湧”而出,垂落地面、長達數米。店員們忙到飛起,但趕單的手速永遠追不上出單的速度。
霸王茶姬某門店,叫號屏上的數字定格在恐怖的“1162杯”,消費者只能苦等8小時。
這樣的“秋一杯”,顯然超越了飲品屬性,成爲一種消費力爆發的符號。
流量潑天,無人淡定。
今年的立秋,不但茶百道、益禾堂、CoCo、古茗等頭部品牌集體入局,連一向“高冷”的星巴克,也未逃脫“真香定理”,把滿18減18的活動掛上了平臺。
實際上,“秋一杯”的優惠力度,遠不及7月大戰中的超額補貼。但正是如此,訂單的爆發更令人措手不及。
立秋當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餓了麼崩了#直接上熱搜。
茶飲品牌的戰報更猶如“走馬燈”。
數據顯示:今年“秋一杯”,霸王茶姬銷量環比上漲200%,同比增長28%;庫迪咖啡整體銷量同比暴增2.5倍,爆款“流雲茉莉輕乳茶”較去年大增628%。
令人意外的是,“秋一杯”主導者之一的美團卻保持克制,未發任何訂單數據。
非不能也,不爲也。
在“造節狂歡”這件事上,傳統外賣平臺顯然保持着清醒——以免費、超低價製造“超X億單”戰報,不難做到,但意義其實不大。
近年來,人們對這類數字逆天的戰報,去魅了、麻木了、厭倦了。
“反內卷”的當下,平臺其實可以爲茶飲品牌,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
於是,今年“秋一杯”期間,美團爲超百家奶茶品牌,大搞新品首發和IP聯名。
從茶百道的陽光青提冰奶、古茗的雲朵鹽水鴨,到庫迪咖啡的羽衣甘藍美式、肯悅咖啡的爆汁葡萄氣泡美式,以及滬上阿姨的12合1煥活纖體瓶(小綠瓶),書亦燒仙草的大漠杏子紅等……
奶茶類、咖啡類、果茶類新品,讓人目不暇接。
特別是茶百道的陽光青提冰奶、仲夏蜜瓜冰奶,立秋中午就創下20萬杯的銷售紀錄,出道即巔峯。
IP聯名的新玩法,也讓衆多品牌紛紛破圈。
像喜茶,立秋前天上線動漫“chiikawa”聯名款,復刻經典的烤布蕾系列新品,因其萌系包裝迅速火出圈。
此外,奈雪跨界QQ飛車、瑞幸攜手《浪浪山小妖怪》、庫迪與寶可夢合作……IP自帶的流量,被茶飲界玩了個明白。
“不爲”的同時,美團的“秋一杯”又盡顯“有爲”溫情。
8月7日,美團官宣請全體騎手喝“秋一杯”,爲此發放了270萬杯新品奶茶券,既能自飲,又能轉贈。
此外,美團又向全國十多個茶飲品牌贈送超萬張“休閒理療券”,讓爲“秋一杯”忙壞了的奶茶店員們,能就近享受免費的捏腳、推拿服務,緩解疲勞。
從新品首發平臺,到IP聯名營銷,再到情感共鳴與人文關懷……
美團不僅讓“秋一杯”迴歸到“傳遞愛與分享”的初心,更通過“倒逼”自我,從“流量製造者”向更具商業價值的“生態建設者”轉變。
【02 卷創新】
2020年,在海外市場開始大展拳腳的霸王茶姬,突然遭遇了一個大難題:
沒有成熟的外賣體系。
當時,海外的霸王茶姬只能堂食,一碰到疫情,客流就銳減。
不得已的情況下,霸王茶姬只能借鑑國內外賣平臺的經驗,自建外賣體系,才最終挺過來。
但在國內,外賣彷彿呼吸一般自然,不僅是中國新茶飲崛起的“隱形基建”,更是其突破傳統邊界、實現快速增長的“核心動能”。
傳統茶飲,只能服務有限的到店客羣。
但在外賣平臺加持下,再小的茶飲店,也擁有即時配送、在線營銷兩項“遠程打擊”能力,足以輻射周邊3-5公里範圍的所有客羣。
這不僅僅拓展了服務半徑,通過社交平臺與外賣平臺的聯動,又催生了“同事輪流請下午茶”“秋一杯”等營銷互動新玩法,讓茶飲的消費場景大大延展。
而美團的助力,更不止於此。
茶飲業的殘酷真相在於,消費客羣看似龐大,實則是無數變量構建的細分市場:學生黨與白領的口味偏好天差地別,工作日與週末的消費動機南轅北轍;哪怕同一個人,早晨與深夜的選擇也可能截然不同。
而美團的外賣經營模型,成爲破解這一難題的“數字密鑰”。
它將消費者拆解爲“潛客-發現-曝光-興趣-互動-新客-復購”等精細類別,茶飲品牌不僅能瞭解不同客羣的轉化情況,還能舉一反三,找到“拉新乏力”“復購率低”等問題的根源,制定“千人千面”的運營策略,實現更有效持續的增長。
以蜜雪冰城爲例。
2024年“秋一杯”,蜜雪冰城借勢首發“茉莉奶綠”新品,結果首發即成爆款,帶動蜜雪冰城成爲當年首個在美團交易額破億的茶飲品牌。
時至今日,“茉莉奶綠”也常年穩居品牌銷量前五。
在拉新上,藉助美團的精準營銷工具和年輕客羣口味數據分析,蜜雪冰城精準切入學生羣體,用“茶飲+炸串”的組合,大幅提升了學生新客的轉化率。
除了爲茶飲品牌深度賦能,美團某種程度上也在“倒逼”品牌持續創新。
像古茗,2022年一年搞出了92款新茶飲。
但這麼多新品大賣,對供應鏈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於是,古茗又不得不深度參與上游原產地建設,系統化解決從田間到門店的一連串問題,真正實現了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不得不”創新的,還有茶百道。
2022年,爲幫助四川涼山州德昌縣解決桑葚銷售的難題,茶百道開發出新品“烏漆嘛黑”。
但一年只能收一季的桑葚,成熟期只有兩個月,含水量高、儲存期短,一旦銷售不暢,只能爛在地裏。
對此,茶百道,沒有底。
但在外賣助力下,2025年3月,“烏漆嘛黑”僅在部分城市上市,結果在美團就月銷50萬單,成爲踐行助農公益的爆款。
美團的流量扶持和供應鏈創新,讓偏遠產區的農戶,同樣能共享新茶飲增長的行業紅利。
今天,從四川安嶽的檸檬、雲南的小粒咖啡,到閩浙贛粵的茶葉、油柑、香橙、柚子……新茶飲的創新價值正沿着產業鏈持續滲透,形成農戶增收、品牌盈利、消費者獲益的三贏閉環。
而美團,也早就超越了“中介”的角色。
它不僅是基礎設施,更是數據中樞、創新核心,不論是產業鏈上下游,還是供給側、需求側,“卷創新”的美團,逐漸成爲雙向助力的新平臺。
【03 利生態】
去年開始,中央會議連續提出,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首次出現“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字樣,全面吹響了“反內卷”的號角。
低質低價的“內卷式”競爭,早就不可持續。
今年年初,美團就打響互聯網行業“反內卷”第一槍。
從“萬家品牌”“品牌衛星店”“百萬亮廚”“浣熊食堂”的星羅棋佈,到“10億助力金計劃”的真金白銀……
美團通過一連串的紮實舉措,驅動着外賣行業的生態重構。也就是通過實打實的生態建設,讓消費端的文章,從供給端做起。
對一線城市的工薪階層來說,要喫一頓放心、便宜的外賣,基本是一頓40,一月2400。對剛工作的年輕人和低收入羣體,正餐要花費月收入四分之一,大爲不易。
爲此,美團拼好飯啓動了“萬家品牌”計劃,除了能點到周邊的社區餐廳,還把漢堡王、老鄉雞、永和大王、魏家涼皮等知名品牌,也納入其中。
這既能爲商家聚人氣、穩訂單、造爆款,又通過規模效應提效降本,讓消費者喫到更實惠的外賣。
像蜜雪冰城,自從跟拼好飯合作後,將十幾款熱銷奶茶、果茶上線,通過集中配送,實現“單杯起送”,消費者大呼過癮。
如果說,讓外賣更有性價比還相對容易,那麼讓外賣喫得更安心、更放心,則是一個天大的民生難題。
眼不見爲淨的背後,是多少“科技與狠活”,讓人不寒而慄。
爲此,美團打造出“品牌衛星店”“百萬亮廚”“浣熊食堂”等一連串新模式,紮紮實實來破解頑疾。
所謂“品牌衛星店”,即專注外賣的品牌店。
截至2025年7月,外婆家、海底撈、老鄉雞、全聚德、東來順等800多個頭部餐飲品牌、5500家衛星店,都入了“品牌衛星店”的局。
但最關鍵的點在於,後廚要直播。
通過美團App,消費者能查看衛星店後廚實時畫面,不僅能“雲監督”食材處理全過程,一鍵可反饋;同時,美團的機器視覺AI還會巡檢,一旦有不規範行爲,自動觸發預警。
“明廚亮竈”直播,就此成爲“品牌衛星店”標配。
在此基礎上,拼好飯“百萬亮廚”計劃,則進一步加碼:除了要“明廚亮竈”,還上線了“食安日記”。
所謂“食安日記”,可像上傳朋友圈照片一樣,展現商家的“後廚實況”。商家獲得“亮廚商家”認證後,還能獲得首頁推薦、流量支持。
這大大激發了商家參與“百萬亮廚”的積極性。
今年2月以來,11.7萬家商戶開通“明廚亮竈”直播,每天午晚高峯開播,炒菜、裝盒全程透明,接受消費者“雲監督”。
預計今年底,20萬家拼好飯商家有望實現“在線實況打卡”。
合規、透明猶如堅實的橋樑,有效增進消費者與商家間的信任,並最終轉化爲實實在在的訂單增長。
但美團在食品安全上的探索,永無止境。
2024年底,北京、杭州等地悄然上線一批“浣熊食堂”,約有100個品牌商家加入。
除了品牌更響亮(包括全聚德、老鄉雞、德克士、雲海餚等)、運營全透明(有食安日記、“明廚亮竈”直播)之外,“浣熊食堂”還要做到:食材源頭直採、供應鏈可追溯、配送封籤護航、用戶共同監督。
這堪稱外賣行業食安管控的最高水準。
而爲了貫徹“反內卷”“利生態”的初心,美團還表示,由此積累的運營經驗、科技能力、供應鏈資源、食安標準等,願意提供給全行業共享。
爲了將食安標準貫徹到底,考慮到中小商家升級設備的成本,美團去年底又啓動“10億助力金計劃”,真金白銀助力優質餐飲商家升級設備、研發新品。
最終,近半數商家“訂單顯著增長”,四成商家收入明顯提升。
新茶飲市場上,規模則持續擴大。
《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超2000億。
“秋一杯”的拒絕內卷,不過是外賣行業生態創新、自我修復的一個縮影。
而這些生態創新和探索,就不僅僅是爲行業發展提供新助力、爲促進消費提供新樣本,更是爲打破行業“內卷”開了個好頭。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