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時代週報)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何珊珊
騰訊控股(00700.HK,下稱“騰訊”)回勇,市值重上5萬億港元關口。
7月23日,騰訊收報552港元/股,市值5.06萬億港元。8月15日,騰訊收報592港元/股,市值已漲至5.43萬億港元。市值暴漲,業績火熱。據騰訊8月13日發佈的二季度財報,增速最火熱的業務莫過於遊戲。當季,騰訊總收入爲1845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遊戲業務實現收入592億元,同比增長 22%。
騰訊市值飆升,與AI應用不無關係。馬化騰等多名騰訊核心高管出席財報會時指出,AI已被應用於遊戲內容製作、玩家參與度和商業化等多個方面。一名騰訊互娛的內部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透露,AI應用正推動騰訊大幅降低遊戲製作成本。
尋找新的增長點,始終是頭部企業的終極命題。小遊戲、視頻號、騰訊雲,騰訊曾對這些業務寄予厚望。馬化騰曾將視頻號視作“全鵝廠希望”,但最終卻未能真正如願。如今,騰訊似乎找到了AI這一新驅動力。
老樹如何再發新芽?
騰訊曾多次嘗試“再造騰訊”。
最早的探索壓力來源於遊戲業務。2018年,微信活躍用戶超過了10億,幾乎覆蓋所有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在社交業務層面,QQ和微信幾乎將C端滲透率做到極致,騰訊開始面臨用戶增長放緩。
與此同時,遊戲行業伴隨監管力度加強,前景難料。
2016年、2017年,13000多個版號遊戲版號獲批。遊戲行業大踏步前進,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遭受產品同質化等問題困擾。2018年3月,遊戲版號審覈工作暫停,產品供給受限。2021年7月,監管進一步收緊,版號審批結果公示頁面停止更新,開啓了263天的“版號凍結”,要求嚴控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多部門約談騰訊、網易等頭部企業。
在此情形下,騰訊亟需能帶來新業績增長的業務,以降低對遊戲業務的依賴。過去數年,騰訊爲突破增長瓶頸嘗試涉足電商、AI、微短劇等多個賽道,小遊戲、微信小店、微信禮贈、視頻號、騰訊元寶先後誕生。
這些產品都具備增長潛力。
2023年,小遊戲微信搜索日活躍用戶數破1億;2024年,微信小店GMV達2023年的1.92倍,訂單數量增長125%。其中,“送禮物”功能更是再次引發小火花,推動部分商家訂單暴增,成爲創新增長點。
在剛結束的騰訊第二季度財報會上,騰訊高管提到,騰訊增值服務(VAS)收入達910億元,主要包含社交網絡收入(主要由網頁遊戲道具銷售、視頻號直播打賞服務及音樂訂閱收入增長所驅動)、音樂訂閱(得益於1.24億的付費用戶數)、長視頻訂閱。
此外,微信正日益成爲連接用戶、商家和內容創作者的強大平臺,嘗試拓展小程序、小遊戲、微信小店等,並將“贈禮”功能從小店擴展至小程序、視頻號、公衆號。
視頻號是近年騰訊內部認爲的C位。馬化騰甚至公開將視頻號視爲“全鵝廠希望”“老樹發新芽”的業務。
騰訊在今年二季度財報指出,二季度增長主要來自網絡廣告業務(收入達358億元),而網絡廣告業務的增長主要受視頻號的收入增長驅動。
實際上,騰訊對視頻號的期待並不止於廣告業務。2024年年初的騰訊年會上,馬化騰表態:“要全力發展視頻號直播電商,電商和廣告是相輔相成的。”
此時,騰訊或許就已經確認,視頻號電商的當務之急是把GMV的量級做起來,儘快與抖音、淘寶、京東進入同一梯隊。
AI已成遊戲製作降本神器
AI浪潮席捲一切,騰訊對AI早有佈局。
2016年,騰訊成立AI Lab;2023年,騰訊發佈自研大模型混元,隨後不斷拓展其功能,涵蓋文生圖、文生視頻等。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騰訊合計錄得營業收入3206.18億元,上半年營收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經營利潤(Non-IFRS)1170.62億元,同比增長29%,首次超過千億規模,這是騰訊成立以來最好的半年業績。當時,馬化騰已將AI視作重要的技術引擎,“展望未來,騰訊將持續投資於平臺和包括AI在內的技術,以創造新的商業價值和更好地服務用戶需求。”
在今年騰訊二季度財報會上,馬化騰再次強調AI的作用。他稱,騰訊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位數增長,得益於對人工智能(AI)的持續投入以及利用AI技術帶來的增益。
在覈心業務亮點部分,騰訊稱,網絡廣告業務同比增長20%,達360億元,這也主要得益於AI驅動的廣告技術升級以及微信繁榮的交易生態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AI爲遊戲行業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大廠想要讓AI發揮更大效益,最好方式仍是與現有業務結合,將AI技術融入多元業務與產品。
一名騰訊IEG(互動娛樂事業羣)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AI在遊戲行業的應用,能推動降低成本。這些AI軟件包括騰訊元寶、可靈、即夢、VIDU、LibLibAI、Midjourney、GPT-4O基礎版本等,主要應用環節包括原畫批量產出、動畫渲染等。
“在原有的人工製作環節,遊戲角色原畫的製作成本通常爲1萬-2萬元/張,動作模型的製作成本約爲2萬元。批量產出30個遊戲角色原畫、動作模型,合計製作成本要上百萬。”上述騰訊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可以通過AI軟件完成製作,大大降低成本。”
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沒有具體量化指標預判AI究竟可以取代多少人工,AI現在主要是顯著提升製作效率。”
“AI在遊戲買量素材環節已經有了成熟應用,主要是2D的文生圖以及通過文生圖再轉爲生成視頻。”時代週報記者從一名從事遊戲製作15年的人士初瞭解到,AI在2D遊戲原畫概念設計環節也有不錯落地,例如多語言翻譯、代碼的輔助編程或者codereview,數據分析等。
最省錢的環節主要是素材和2D原畫,使用AI後的工作效率和原始的以天爲單位的人力工作成果相比,基本可以提效30%。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