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數據派 郭夢儀
外賣“戰局”持續火熱,又有新玩家闖入。
8月8日,商業數據派發現,近期快手本地生活在“團購”頁面上線獨立“外賣”入口。在快手“團購”頁面,用戶可以點擊“外賣”進入頁面下單。
但“找外賣+下單”的過程可謂是曲折:左手刷老鐵666,右手點肯德基全家桶,中間還得切換三個APP,終點站卻是美團。
靠着下沉市場5.73億月活用戶,快手二季度外賣支付用戶數直接暴漲3倍,這波流量變現玩得比直播間帶貨還溜。
快手這波“借船出海”的確能短時間獲得流量變現,但還不算是上了即時零售的談判桌。
現在外賣江湖捲成麻花,一邊是抖音用AI推薦“探飯”精準種草,一邊是京東15萬騎手硬剛,快手偏偏選了條最輕的路:不建騎手隊、不搞物流網,只做“外賣紅娘”牽線美團。
是規避重資產的機智,還是暫避鋒芒的權宜之計?畢竟外賣這門生意,流量再香也得解決“送得快、商家多、用戶認”三大難題。當老鐵文化遇上外賣時效戰,快手能在燒錢燒到冒煙的外賣大戰裏,啃下一塊屬於自己的餅嗎?
01 外賣入口隱蔽,快手只做“流量玩家”
要想直接找到快手外賣可不容易。
首先你要先打開快手APP點擊首頁,頂部菜單欄往最右拉可以看到團購入口,點擊團購即可在搜索欄的右下角第一行看到明顯的外賣入口。
點進快手外賣入口,小編看到,快手外賣呈現的商家和商品類別依然並不豐富。
從頁面看,主要聚焦在漢堡披薩、咖啡奶茶、快餐便當這些常見品類。
漢堡披薩類有麥當勞、肯德基的套餐;咖啡奶茶類涵蓋爺爺不泡茶、滬上阿姨、1點點、星巴克、LINLEE林裏、CoCo都可等品牌;快餐便當則有周黑鴨、紫燕百味雞、絕味鴨脖、N多壽司、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小菜園等商家的產品。
整體看,和成熟外賣平臺比,商家數量、覆蓋品類都偏少,選擇餘地不大,且配圖內顯示的無一例外全都是來自美團外賣的商品。
當你深入體驗會發現,快手這“外賣”玩法不僅有點繞,而且可能不成功。
比如快手外賣的星巴克的雙杯冰馥芮白兌換券,買了之後,不是直接在快手點外賣配送,得按照流程,要點到訂單裏,通過線上小程序選“外賣配送”。確認收貨地址和時間,後續查看配送信息、完成配送等環節,還得跳轉美團小程序操作。而小編點到星巴克門店裏,卻是空白的。
說白了,用戶在快手買團購券,再到美團完成外賣流程,相當於快手純純給美團外賣引流。
快手方面表示,當前快手“外賣”中的商品以第三方合作共建爲主,集中推介優質餐飲商品,後續將覆蓋更多商家及品類。
翻看合作史,快手與美團的合作始於2021年12月,2024年7月雙方宣佈,將合作範圍在未來三年內擴展至全國“百城萬店”。而外賣業務,其實早在2023年底,快手就已佈局。
當時,快手並未與美團合作,而是商家自發提供。
彼時,快手App內並沒有專門的外賣入口,用戶需要在“團購優惠”上搜索外賣等關鍵詞,纔會顯示外賣商品。
時間來到2024年3月,快手進行了商品外送功能優化,在商家售賣的團購套餐中,增加了 “僅支持外送” 的標籤以及 “外賣到家” 的功能服務,由快手本地生活開放平臺提供技術支持,用戶可以在快手內點外賣 ,外賣商家也從最初的肯德基和海底撈,拓展至小龍蝦、烤肉等更多品類。
如今,快手索性抱緊美團大腿,把外賣策略從 “自己摸索着幹” 改成了 “流量變現”。
可以說,快手雖然對外賣這塊蛋糕野心不小,但從來沒想過做外賣的全鏈路履約。
也有分析指出,快手此舉實爲規避重資產投入——第三方運力成本高且難控品質,而自建騎手團隊需長期投入。京東此前組建15萬全職騎手,仍難比肩美團的運力積累,快手選擇暫做“賣水人”更符合其現狀。
發力外賣業務的流量巨頭不止快手。2024年11月,抖音將團購配送升級爲“隨心團”。用戶購買團購券後,可選擇到店覈銷或配送到家。這種模式既延續了抖音“種草-消費”的短視頻基因,又通過配送服務拓寬了消費場景。
此外,抖音還上線了AI產品“探飯”。據悉,“探飯”小程序,滿足了用戶查找、美食評估、點菜、購買團購到外賣下單等需求,爲用戶提供了“從種草到下單”的一站式體驗。
快手和抖音的外賣業務相似,都是以“輕資產合作+內容導流”爲主。但相比快手的“純外賣”,抖音外賣側重“到店+到家”雙場景服務,通過“隨心團”業務整合團購與外賣服務,支持到店覈銷或配送到家。
02 本地化的重擔,短視頻挑不起?
只做流量入口,後續服務靠美團——快手加碼外賣的意圖不在即時零售,而是增加流量變現。
對於快手而言,現在既然靠自己的力量短時間內還難以將外賣業務做起來,外賣大戰又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如先趁機將流量變現。
針對分成問題,從公開資料來看,快手與美團合作採用分成模式,收入需與美團共享。但如何分成,快手並未給予解釋。
不過,商業數據派瞭解到,抖音的“隨心團”業務是通過抽傭的模式獲利。但目前,隨心團還是擴張期,對餐飲覈銷部分是100%返傭。
最近,快手的線上營銷、電商等業務面臨不小的增長壓力,既要追趕抖音的用戶規模,還要破解電商GMV增速放緩的難題。
縱觀其核心業務,快手幾乎踩中了所有市場關鍵詞,電商、本地生活、短劇、下沉市場、外賣……雖然從結果來看,都不算各個領域裏最出挑的。目前,快手圍繞“廣告-電商-直播”構成的商業模型已經基本穩定,但市場審視的目光依舊苛刻,在確保核心業務增長的同時,新故事不能斷檔。
作爲短視頻平臺,快手的核心收入主要來自線上營銷服務。一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180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首次跌到個位數水平。
快手必須講出新故事,於是目光瞄準了本地生活賽道。
用戶層面,下沉市場一直是快手“老鐵經濟”的核心。截至2025年一季度,快手日活用戶達4.08億,其中新線城市用戶佔比超62%,爲其本地生活服務,甚至外賣業務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池。
波士頓諮詢(BCG)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聚集了全國70%的人口,當前卻僅貢獻了40%的消費規模,人均消費還有着倍數級的增長空間。
而從三四線城市更是支撐起了《哪吒之魔童鬧海》百億票房的半壁江山可以看出,三四線市場正在從“邊緣配角”登上舞臺的中心。
去年年初,快手高級副總裁、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笑古曾放出豪言:“作爲擁有7億老鐵用戶的增量平臺,所有團購都值得在快手重做一遍。”
爲此,快手持續加大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投入與佈局。在供給側,拓寬業務範圍,吸引更多優質商家與商品;與此同時,加大補貼力度,吸引到更多用戶與達人入駐。
雖然沒有公佈具體營收數據,但從增量來看,快手的方向是對的。
數據顯示,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200%,其中新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GMV同比增長均超220%。
到了2025年一季度,快手本地生活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2倍。同時,供給上,動銷商家(在這個季度內賣出過商品的商家)和動銷商品數分別同比上漲81.0%和71.3%。商品和內容的供給密度提升促進了用戶交易轉化,第一季度月均付費用戶數同比提升73.1%。
對於本地生活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快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二季度,公司本地外賣商品支付用戶數環比增長超3倍。
業務勢頭雖然不錯,但快手的本地生活業務依然在虧損,另外借鑑抖音在本地生活上踩過的坑,所以快手在這方面的投入上依然非常謹慎。
的確,快手這種輕量級合作方式能快速起量,降低投入風險。但同時,也削弱了自主經營權和業務拓展空間。
反觀劉強東佈局外賣業務,既是阻擊袋鼠跨界擴張的戰略防禦,也是破解京東電商流量困局的突破口。通過複用物流網絡、重構商業邏輯,京東正從商品零售商進化爲生活服務運營商,重塑即時零售的競爭規則。
一位長期關注本地生活的證券分析師向商業數據派表示,快手藉助外部力量降低試錯成本,或許能爲其在本地生活賽道爭取更多時間。但能否真正留住用戶,還需在品類豐富度、履約體驗等核心環節持續打磨。
上述分析師表示,若想突圍,快手需在履約能力上儘快實現“第三方+自營”混合模式的突破,在用戶心智上完成“娛樂流量→即時消費”的認知轉化。未來,這場合作究竟是“借力起飛”的開端,還是“流量換市場”的權宜之計,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