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旅捲到“血拼”?這個OTA扔來流量救生圈

藍鯨財經
08/18

作者丨新熵 櫻木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揭開了外賣大戰新的篇章,但激情之下,年初京東進軍酒旅圈的消息似乎逐漸被人淡忘,酒旅企業眼饞着古茗茶百道的瘋狂增長,但現實情況則被另一個現象填滿——全國多地高星酒店突然捲起了“擺攤”。

先是鄭州、上海、長沙的五星級酒店帶頭“喫螃蟹”,從精緻酥魚到紅燒排骨,消費者口中“平時捨不得喫的”大酒店菜餚,現在成了平價的午餐,甚至在夜市也能喫到。大酒店總經理們成了新的“彎腰賺錢”的代表。而“擺攤”只是表象。在收益管理的壓力下,酒店商家正在力保住出租率,同時從非房收入上想方設法琢磨賺錢。而這似乎只是解開了酒旅行業困境的一角。

▲ 圖/小紅書截圖

根據旅界的報道顯示,5月以來,不僅是中等、縣級城市的住宿餐飲類消費下滑明顯,即使是杭州等一線城市,受外企商旅、會議需求減弱,也受到較大沖擊。

這部分需求是酒店日常的“口糧”。根據合思《2024中國企業差旅管控分析報告》,有超過60%的企業選擇削減差旅預算;而麥肯錫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中國企業過去三年差旅預算平均下滑15%~20%,科技、金融等行業甚至砍掉了30%以上。

常態需求進入瓶頸的同時,旺季的運氣不佳也異常明顯。不止是酒店,航空、休閒度假等行業也感同身受。今年在暑期受困於重點出發地和目的地城市暴雨等客觀因素,需求爆發力減弱。航班管家機票數據顯示,2025年7月份民航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780.9元(不含稅),同比下滑4.5%,較2019年同期下降8.3%。同時,旅行社也苦於流量銳減、比價嚴重、退單率高等問題。吳曉波頻道報道顯示,2023年,平均每家旅行社還能賺66423元;到了2024年,這數字就縮水到58510元,相當於每家平均少賺了近8000元,平均利潤直接“瘦身”11.9%。

僵局之下,如何破局?存量飽和之下,增量就顯得特別重要。而此刻看,雷聲最小的選手反而雨點最大。

今年以來,“一個淘寶”戰略意圖日益明顯。8月初,“淘寶大會員”上線,在88VIP之下,將數億用戶攏到會員的體系之中,一下子打開了戰局。而在小紅書平臺上,直通飛豬的會員成了用戶關注的話題。“我去旅遊住酒店,真的能給我打折和送早餐嗎?”

▲ 圖/淘寶APP首頁截圖

同時,除了原先的“金剛位”外,淘寶首頁低調上線了一個“飛豬”入口,與“閃購”、“國補”等並列。看起來波瀾不驚的變化背後,無論在自然流量端還是用戶運營端,飛豬手裏都多了一塊肥沃的黑土地。

而從全行業的視角來看,這出乎意料地成爲一個破局點。淘系流量的注入會不會緩解當下商家的增長困境,有沒有全新的增量玩法,會不會重複OTA卸磨殺驢的老套路,值得一番拆解。

拿下“免費的午餐"

進入 2025年,商家 與OTA的力量天平持續傾斜,“酒店跌倒,OTA喫飽”的討論升溫,背後直指酒店業深陷的核心矛盾——供給嚴重過剩與需求增長乏力的失衡。

這一矛盾的具象化表現是,開酒店的人多了,賺錢的卻沒幾個。

一面是聚焦中高端市場及商旅客羣的酒店越來越多,一面是商旅住宿需求下降,休閒旅遊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愈發嚴苛,“僧多粥少”,同質化競爭的結局就只剩下一個——降價。

從去年開始,酒店價格一路走低,即便節假日也難有起色。這直接改寫了行業的收益邏輯:過去核心是在一定入住率基礎上提升平均每日房價(ADR),如今則轉向在一定價格基礎上確保更高入住率(OCC)。

而要穩定OCC,酒店必須手握充足流量。縱觀所有公域流量池,能滿足這一核心需求的,似乎只剩下OTA。

某資深酒旅商家曾表達,“當OTA成爲絕大多數酒店唯一的選擇,酒店在意OTA佣金率高低還有什麼意義?”其背後指向的是,壟斷性的流量格局之下,而商家早已沒有議價權。

這種單一依賴催生的行業危機,恰恰警示着商家: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裏。

而飛豬入淘有望成爲一劑解藥。

具體從數據端看,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的最新監測,淘寶日活在4-5億區間,飛豬佔據淘寶首頁一級入口,這意味着擁抱飛豬,酒旅商家將直接獲益於巨大的流量曝光。

▲ 圖/QuestMobile

即便消費者在淘寶訂酒店、機票的心智尚未完全建立,但在龐大的流量基數下,訂單量的增長也成爲自然結果,這是看得見的短期利益。

這一方面,淘寶閃購的快速崛起已經做出了示範。

類似的流量整合機遇,上一次還是2013年前後各大OTA因爲移動化做出的流量洗牌。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還體現在,如何更好地吸收不同OTA帶來的流量。

具體來看,很多商家只知道OTA有打法,但沒未研究不同OTA之間的客羣差別。比如,攜程以高端商旅人羣爲主,同程以大學生爲主,美團以本地人爲主,飛豬以年輕中產家庭爲主。不同人羣想要的服務不一樣,理論上,如果一個商家在幾個平臺同時經營,供的貨應該做出差異,而不是隻在價格上做文章。

當然了,有人可能會說,酒店歸根到底就是賣房間,能有多大的差異?但越是如此,不放大差異,長期不積累品牌,終局就是被流量綁架,最後在各個OTA都要拼價格。更划算的做法是利用好不同OTA的流量結構差異,把供給特色慢慢養大。別低估複利的力量。

淘寶生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通過算法將用戶需求與商品供給精準匹配,從而形成閉環。這讓淘寶比普通的電商平臺更內容化,比內容平臺轉化效率又更高效。閃購市場的大爆發,與本地生活和酒旅相繼融合,又使平臺流量的整體性與消費的層次感逐漸加強。當成熟的搜索和推薦機制延伸至飛豬場景時,有機會將電商領域驗證成功的“需求捕捉能力”嫁接到酒旅消費中——後者因需求更低頻、決策鏈條更長、體驗變量更多,更需要商家對玩法的深度理解。

比如,在商旅需求震盪的背景下,非計劃性的旅遊需求和興趣激發,有沒有機會成爲日常銷售的補充呢? 在這種場景下,酒旅商家需要強化“即時吸引力”。例如從“度假酒店”走向“穿新中式最出片的酒店”,將酒店的景觀設計轉化爲“打卡標籤”,向喜愛新中式服裝的興趣人羣做推薦,刺激用戶先囤個預售套餐;再例如借鑑類似於外賣平臺的“限時秒殺”模式,結合LBS定位,在工作日對城市白領推出“下班即走”的周邊美食日遊套餐。

先搶流量,後修池子

從平臺流量運營的底層邏輯來看,任何生態的流量紅利釋放都伴隨着“規則適應者優先”的定律。

短期接住“免費的午餐”之後,中長期平臺生態級的變化,則更值得商家的關注。

對酒旅商家而言,趁着這個暑假獲取訂單只是開始,更關鍵的是看到短期流量爆發之下的深層變化,儘早開始爲長期佈局。

頭一件可做的事就是挖掘私域流量。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酒旅商家中,除了名勝景區之外,酒店、航空公司,幾乎都要做會員。把握好這條拉動復購的大血管,纔有穩定的客源和收益增長。

萬豪早年曾作出過頗有遠見的決定,藉助與飛豬的深度合作,一舉從阿里生態內數年挖出一千萬新會員,核心就在於將品牌權益和平臺權益深度綁定,讓運營的效率事半功倍。近幾年來,一批酒旅品牌也紛紛打開大門和平臺聯姻,從公域流量池裏爭搶高價值人羣,一時間聯合會員計劃層出不窮。

而此次淘寶大會員和飛豬會員的打通,又挖開了一條新的渠道。再加上一些人已經熟悉的88VIP,兩個撬動高價值人羣的流量槓桿已經形成。

相對應的,到了2025年,對於以淘係爲主的引流,商家想要轉化,更應該理解平臺的新型流量邏輯。

回顧歷史,美團發展酒旅的案例值得參考。美團早期依託外賣流量池,通過積分兌換、場景推薦等方式,自然引導高頻消費用戶轉化爲酒店客源,尤其早期針對三四線市場的低價策略,幫助中小酒店快速觸達本地客羣。後期通過高星酒店拓展、會員體系打通,更讓不同層級的酒旅商家都能獲得穩定客流——跨場景消費的用戶重疊度超60%,意味着商家能從“喫飯”場景持續挖掘到“住宿”需求,大幅降低獲客難度。

而今天,多個信源顯示,淘寶閃購從幾個月內做到了破億訂單,阿里在內部的超級協同效應是“玩真的”。當這個新月在外賣戰場上與美團進入平分秋色的時期,疊加原本的電商生態,全新的流量池逐步壯大起來。

基於此,8月的一系列變化意味着飛豬和傳統OTA的差異可能來的更爲陡峭。

淘寶的核心優勢就在於高度豐富的供給,以及愛買、想買的人羣。88VIP圈定的是消費力最強的5000萬人,他們不僅年消費額遠超普通用戶,更具備高頻次、跨品類的消費習慣——既然能爲零售品牌高頻下單,有沒有機會爲高品質旅行體驗買單呢?而淘寶大會員能將優質客羣基數進一步擴大,形成“核心高淨值用戶+潛力增長用戶”的梯級結構。

而這種人羣結構天然適合高中低頻需求的聯動:用戶可能因一次電商購物同時關注到了酒店套餐,因購買戶外裝備被激活冰川徒步需求,加了一層會員權益,能讓人從高頻場景自然流入低頻場景。對承接權益履約的商家來說,一個與其定位高度匹配的精準客戶出現了。

再以酒店爲例,在一個涵蓋喫喝玩樂購等多元場景的大會員體系中,一家酒店的升房、連住折扣等運營手段,可以和會員的大額購物券、外賣紅包等靈活聯動,讓潛在客戶在跨場景消費中持續感知價值。

如果說流量是中小商家的短期血包,會員就是品牌商家要佈局的長期資產。

尾聲:酒旅“N國殺”下的生存之道

外賣江湖的廝殺早已證明,存量爭奪時代,新平臺往往是破局的關鍵。從古茗、茶百道借勢流量裂變實現規模躍升,到庫迪的“起死回生”打開市場,邏輯高度一致——找到能注入增量的生態支點,遠比陷入價格戰的內耗更有意義。

酒旅行業的當下正站在類似的岔路口。

飛豬“入淘”能給酒旅商家拋出了一個應對暑期困難的“救生圈”,接下來,其他OTA的反應也值得觀察。

一個有活力的行業理應永遠有“攪局者”。從商家的視角出發,良性競爭往往能讓生態受益。

在不同平臺的持續對弈中,新產品和補貼往往可以給商家帶來短期的紅利,這時候最划算的做法,一定是多方佈局,搶薅“流量羊毛”。而長期來看,“打鐵要靠自身硬”是顛覆不破的商業真理。平臺做廣,商家做深,洞察其佈局邏輯、挑選能積累長期資產的合作策略,纔是流量走向“留量”的正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