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闖港交所背後:閃回科技4年累虧3億元,“小米系”輸血難解成本困局

藍鯨財經
08/18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8月18日訊(記者 邵雨婷)近日,港交所官網顯示,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閃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申請書,清科資本爲獨家保薦人。

手機回收服務行業馬太效應顯著,市場高度分散。作爲中國第三大手機回收服務提供商,閃回科技的市場份額僅有1.3%。爲了提高市場佔有率,公司與小米等上游供應商合作,但提前支付的促銷折扣和保證金也讓其銷售成本大增,從而導致公司資金鍊緊張。儘管獲得了小米、順爲及同行轉轉的戰略投資,但高額的鉅額贖回條款也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空中。

連續四年虧損,提前墊資至銷售成本大幅增長

據招股書,閃回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從事提供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服務的中國公司,主要包括筆記本計算機、平板計算機、手機配件及其他數字產品,目前已建立了兩個核心企業品牌“閃回收”“閃回有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回收的二手手機交易總額及售出的二手手機交易總額計,閃回科技是中國第三大手機回收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分別約爲1.3%及1.3%。

然而手機回收服務行業馬太效應顯著,市場高度分散且競爭激烈。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中國手機交易總額計,前兩大市場參與者佔手機回收服務行業的市場份額合共爲15.3%,前五大五大市場參與者佔手機回收服務行業的市場份額合共約18.6%。

目前,閃回科技已連續四年虧損,虧損總額超過人民幣3億元。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閃回科技分別錄得營收7.50億元、9.19億元、11.58億元、12.97億元、8.09億元;期內虧損分別爲4870.8萬元、9908.4萬元、9826.8萬元、6644.3萬元、2463.3萬元。

虧損的原因主要與居高不下的銷售成本有關,主要包括二手消費產品的採購成本、推廣服務及佣金費用成本、物流成本。

報告期內,閃回科技的銷售成本分別爲6.88億元、8.63億元、10.80億元、12.35億元、7.59億元。其中,約85.3%、86.1%、88.4%、88.7%、91.3%爲公司採購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成本。

閃回科技稱,銷售成本出現大幅增長主要因爲公司採購量因業務持續增長而增加;新型號手機不斷更新升級,導致採購成本高於舊型號手機,以及由於手機回收服務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採購成本整體增加。

此外,記者注意到,根據閃回科技與若干主要上游採購合作伙伴(主要爲主流消費電子品牌及其指定分銷商)的商業安排,公司須提前支付由若干主流消費電子品牌提供予個人消費者的促銷折扣,以促進其以舊換新交易的新型號手機的促銷,或就在其線上及線下零售店進行回收服務交易事先支付保證金。

因此,若閃回科技未能及時將這些二手消費電子產品轉售的話,將大大影響公司的流動資金。2021年至2024年,閃回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639.9萬元、-4373.6萬元、-4777.4萬元、-1844.9萬元,2025年上半年有所回正,爲4371.8萬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現金流量轉好主要是因爲來自上游採購合作伙伴(特別是消費電子品牌A)的應收款項減少。2021年至2023年,來自消費電子品牌A(及其指定分銷商)的應收款項分別約爲1360萬元、3570萬元、4800萬元。

高度依賴上游採購商,小米、轉轉均入股

閃回科技對上游採購合作伙伴高度依賴,但其低議價能力同時影響了公司的毛利率。報告期內,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約爲8.2%、6.06%、6.76%、4.79%、6.27%。

截至目前,公司累計與上游採購合作伙伴的7.50萬餘家零售店合作,遍佈中國31個省份。報告期內,公司透過上游採購合作伙伴渠道利用以舊換新方式採購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爲手機)的總數分別約爲103.3萬臺、117.3萬臺、150.5萬臺、128.6萬臺及74.1萬臺,採購總值分別約爲5.38億元、6.59億元、8.39億元、10.36億元及5.85億元。

招股書顯示,在閃回科技的前五大供應商中,第一大企業回收上游業務合作伙伴爲A公司,該公司爲中國主流消費電子品牌,總部設於中國北京,於聯交所上市,是一家以物聯網平臺連接的智能手機及智能硬件爲核心的消費電子及智能製造公司,疑似爲小米集團(1810.HK)。

招股書顯示,2024年,閃回科技從A公司採購了價值357萬元人民幣的消費電子產品,佔閃回科技企業回收採購總值的一半。

閃回科技表示,公司依賴上游採購合作伙伴獲得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穩定供應,與上游採購合作伙伴及客戶議價的能力較低,且二手手機採購成本及售價的波動可能進一步影響毛利及毛利率;公司主要依靠上游採購合作伙伴的零售店的銷售人員爲店內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以舊換新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團同時也是公司股東。閃回科技成立以來,共獲得5輪融資,小米集團和順爲集團早在公司剛成立兩年就投資了近億元資金,2021年,同行轉轉也投資入股了閃回科技。

IPO前,創始人劉劍逸合計持股42.43%;順爲通過上海聞微持股爲3.99%,小米通過上海驕鋥持股爲6.83%;轉轉母公司發條時光通過World Circulation BVI持股爲4.42%。

此前,A輪及C輪投資者要求閃回科技在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違約將觸發鉅額贖回條款。2024年2月及9月,閃回科技兩番遞表均未通過。2025年8月,閃回科技第三次衝刺港股市場,虧損同比收窄38.6%成關鍵籌碼。

目前,贖回權因公司遞表已暫停,但若申請遭撤回、拒絕,則該權利將自動恢復。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分別錄得流動負債淨額約2.37億元、3.36億元、6.31億元、7億元、7.22億元,公司於往績記錄期間的流動負債淨額主要是由於贖回負債增加。截至2025年6月末,閃回科技存在贖回負債高達7.91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閃回科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12億元;流動負債淨額爲7.22億元;存在銀行貸款8890萬元。

此次IPO,閃回科技擬將募集資金用於增加公司的技術及研發工作能力、加強與公司上游採購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加大營銷及推廣力度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