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護城河告急!三星(SSNLF.US)摺疊屏猛攻下 蘋果(AAPL.US)美國份額失守

市場資訊
08/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APP獲悉,2014年,蘋果(AAPL.US)與三星(SSNLF.US)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展開巔峯對決。當時三星憑藉大屏手機攻城略地,果粉們強烈要求蘋果做出回應。經過漫長等待,蘋果終於打破傳統,推出首款大屏手機iPhone 6。這一舉措讓蘋果成功問鼎市場。然而十餘年後的今天,最新銷售數據表明這場世紀之戰再度升溫——而焦點依然在於屏幕形態的創新。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激增,市場份額從23%攀升至31%。同期蘋果的市場份額則從56%下滑至49%。

雖然蘋果仍以49%的市佔率領跑美國市場,但這是十餘年來其主導地位首次出現明顯動搖。這也解釋了爲何蘋果股價今年累計下跌7.5%,在科技巨頭中表現僅優於特斯拉(TSLA.US)。反觀三星,其股價在2025年已上漲約35%。

7月,三星發佈了兩款革命性摺疊屏手機:可變形爲平板的Z Fold 7,以及融合復古翻蓋設計與智能功能的Z Flip。這些產品與春季發佈的Galaxy S25 Edge超薄手機共同構成三星的旗艦矩陣

這些設備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特別是其耐用性測試視頻。有用戶直播連續彎折Z Fold 7超過20萬次,相關剪輯視頻在YouTube獲得超1500萬次播放。社交媒體分析公司Sprout Social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三星高端機型獲得超5萬次討論,其中83%爲正面或中性評價。

市場格局變化不僅源於用戶偏好。分析師指出,二季度出貨量波動部分源於關稅政策影響,促使手機廠商調整策略應對挑戰。但三星的優勢更在於其完善的產品矩陣——從低端機型(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三星第二季度在美國市場的增長)到售價超越iPhone的頂級旗艦。

Canalys分析師Runar Bjorhodde表示:“三星的Galaxy和Z系列手機價格從650美元到2400美元不等,覆蓋的價格範圍非常廣。其理念是能夠瞄準各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並滿足他們的需求。”

相比之下,自2017年以來,iPhone的外觀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都是一塊正面帶觸摸屏、背面有幾個攝像頭的長方形玻璃。如今,蘋果推出了四款手機,價格從829美元到1599美元不等。而三星等廠商已開始突破所謂的直板造型,嘗試新的設計形態。

據傳蘋果即將做出改變:下月可能推出超薄iPhone迎戰Galaxy Edge。Loop Capital董事總經理John Donovan在5月曾表示:“蘋果顯然押注5.5毫米Air機型將扭轉局勢,測試顯示市場對新形態需求強勁。”

摩根大通分析師Samik Chatterjee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稱,蘋果還可能會在明年推出摺疊手機,與三星的Z Fold展開競爭。

Chatterjee寫道:“投資者的注意力已經轉向2026年秋季的發佈會,預計蘋果將在2026年9月推出的iPhone 18系列中,首次推出摺疊屏iPhone。”

Bjorhodde認爲,嘗試新的設計形態能讓蘋果有機會以更高的價格銷售設備。

蘋果目前最昂貴的手機是iPhone 16 Pro Max,256GB存儲版本起售價爲1199美元,1TB存儲版本則高達1599美元。上週發佈的三星Galaxy Z Fold 7,256GB版本起售價爲1999美元,1TB版本最高達2419美元。

Chatterjee表示,他認爲蘋果摺疊手機的起售價可能爲1999美元。

摺疊屏技術終趨成熟

儘管三星2019年首款摺疊手機遭遇挫折(初代產品因屏幕摺痕問題推遲上市),但如今情況已截然不同。三星電子美國公司移動產品管理副總裁Drew Blackard表示:“摺疊屏設備已完全消除用戶顧慮。”

Blackard表示,最新款Z Fold 7預售量較前代增長25%,銷量增速近50%。Bjorhovde評價道:“三星通過摺疊屏實現了創新突破,這種先發優勢帶來顯著的品牌光環效應。”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受益於高端機型需求(包括超薄S25 Edge的推動),三星二季度實際銷量增長16%。

人工智能(AI)浪潮也催生着可能取代iPhone的新形態設備。OpenAI以65億美元收購蘋果前設計總監Jony Ive的初創公司,這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計劃開發下一代硬件。目前,多家AI企業已推出語音控制的智能徽章、眼鏡等設備。三星等安卓廠商更率先接入谷歌(GOOGL.US)Gemini AI系統,其多項功能超越蘋果的Siri。

Blackard指出摺疊屏的大顯示面積特別適合AI應用,例如谷歌“圈選即搜”功能在摺疊設備上能實現更高效的多任務處理。

雖然市場擔憂蘋果AI進展遲緩(新一代Siri推遲至明年)可能影響銷售,但多數分析師認爲憑藉品牌忠誠度和生態壁壘,蘋果仍有數年緩衝期。

Chatterjee表示,蘋果在設備方面的策略是,等到一項技術準備好面向主流市場時再採用。該分析師稱:“蘋果從不追求首發,而是等待技術成熟、掃清障礙後精準出擊。”而對於摺疊屏設備而言,這個時機或許已經到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