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鄭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主辦,期貨日報承辦的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在鄭州正式啓幕。在當天下午舉辦的產業企業風險管理論壇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風險防範要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期貨與衍生品是管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金融工具之一。產業企業正確使用期貨與衍生品可助力其經營發展,提升競爭力與長期價值。然而,期貨與衍生品天然存在槓桿、雙向交易、T+0等特徵,容易使參與主體產生投機的念頭,這就要求產業企業在入場之前要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滬深證券交易所在5號與7號指引中指出,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和衍生品交易應當遵循合法、審慎、安全、有效的原則,不鼓勵公司以投機爲目的的期貨和衍生品交易。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孟祥軍表示,套保業務的實務操作難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風險管理,核心是如何做好被套期風險的識別和計量;二是期現一體化,即如何建立、保持並持續跟蹤期貨等衍生品與實貨交易之間的對應和聯動關係;三是操作規範化,也就是如何建立並保持套保業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國有企業十分注重套期保值的合規性。山東海化期貨部負責人王銘之向與會嘉賓表示,利用期貨工具的內控建設不是束縛企業發展的“枷鎖”,而是企業行穩致遠的“護航艦”。對實體企業而言,期貨及衍生品業務是服務主業、對沖風險的重要工具,只有建立在嚴格內控基礎上的業務纔是可持續的業務,只有建立全流程管控的內控體系才能真正築牢風險防線。
考覈是指揮棒。一些企業由於套期保值考覈制度不合理而產生風險,那麼,實體企業如何正確構建期貨業務激勵考覈機制呢?廈門國貿集團紡織研究院院長鄭聖偉以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道,首先,實體企業要先明確定位,明確參與期貨業務的核心目標是對沖風險、穩定經營。其次,實體企業構建期貨業務激勵考覈機制,需兼顧“風險控制”與“保值有效性”,避免因過度追求收益而忽視風險,同時確保激勵考覈與期貨業務的核心目標相匹配。最後,在構建機制時更要注意風險控制的合規性、止損執行率、風險敞口管理以及套保的有效性和成本問題。
有效的風控離不開信息技術系統的支持。浙商中拓經營管理部副總經理雷衍升認爲,隨着企業套保規模擴大、策略複雜化、監管要求趨嚴,依賴紙面審批等傳統管理模式已力不從心。信息化是提升套期保值風控效能的倍增器,它能固化制度、提升效率、降低操作風險、增強風險預見性、科學賦能決策。企業應將其視爲戰略投資,克服數據整合等難點,通過頂層規劃、分步實施、強化協同,構建一個“看得清、管得住、控得牢”的智能化風控平臺,爲套期保值業務的穩健運行保駕護航。
財務處理是實體企業套期保值管理體系建設的“最後一公里”。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合規、有效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後還需要將套期保值業務披露給投資者。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相關業務負責人提出,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披露要注意完整性、及時性、充分性、整體性和主動性。在上市公司主動、準確、完整披露的同時,監管機構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正向引導,減少“期貨就是投機”的錯誤認知,消除上市公司套保信披可能帶來負面輿情的後顧之憂。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